close
開台400年 台南古井初查至少84口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1-04 15:27中央社 台南4日電


image

台南市安平區海山館內留有一口開鑿於清領時期的古井,井旁還有「水協仔」,井口雖已封閉,但深受遊客喜愛。 中央社
井水是先民主要水源之一,台南自荷據400年來留下許多古井;台南市文化局統計,原台南市6個行政區中,仍保有井體外觀古井有84口,但因不少古井隱匿在民宅,實際數目應該更多。
台南是開台古都,在自來水未普及的年代,先民除居住河道旁取水方便外,多鑿井取水,早年水井粗分為共用的公井及民宅私用的水井。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專家對中西區、安平區、北區、東區、南區、安南區等原台南市6個行政區進行古井調查統計,去年7月發現保有井體外觀的古井有80口,去年底又在中西區找到4口,合計84口。

負責調查統計的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曾國棟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若以年代區分,84口古井中,荷據時期11口,明鄭時期7口,清領時期43口,日治時期17口,民國時期6口。

若以行政區劃分,中西區有31口古井,東區5口,南區15口,北區8口,安平區21口,安南區4口。曾國棟表示,中西區和安平區是台南最早開發的區域,當時地形臨海,居民最多,井數自然居冠。

這84口古井,不少已封閉加蓋,若未乾涸,附近居民多把古井當成備用水源,不致於缺水時無水可用;有些水井旁還有「水協仔」(台語),方便民眾加壓取水,每逢台南遇上缺水危機時,總可看到有些人提著水桶利用「水協仔」取水。

曾國棟說,古井開鑿年代愈早,井深和井寬愈大,因這時鑿井多是公井,也就是大家一起取用,這種公井的井寬1公尺至2公尺,深度甚至達到3公尺;若是民宅私用的水井,井寬少於1公尺,井深僅2公尺。

曾國棟認為,84口古井只是概略數字,因台南不少古井隱匿在民宅中,還有許多水井在自來水普及後,被棄用或填平、掩蓋;原台南縣行政區也有不少古井,有些是荷據時代留下來的。

1名5年級生回憶說,他在台南北區老家庭院中就有一口水井,小時候看過奶奶、媽媽、嬸嬸取水洗衣服,但有了自來水後,水井就填平了。

台南市中西區神農街許藏春故居,也有一口清領時期開鑿的水井,位於兩間房子中間的庭園,井中還有水,有人曾經發現游走於地下水脈的鱔魚鑽出井壁露臉,不少國內外遊客也常進屋參觀這口古井。

台南市安平區海山館內有口古井,開鑿於清領時期,井旁還有「水協仔」,井口雖已封閉,但深受遊客喜愛,有些家長更叫小孩試著操作「水協仔」,留影紀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