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擴大稅基 落實財政改革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04 01:2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拚經濟擺脫低成長、低薪資的悶局,是新領導人的首要任務,但洋洋灑灑的政見宣示,如何落實,在在需要錢,錢從哪裡來?政府財政自民國87年出現過剩餘以來,即因諸多因素而益趨惡化,而為因應2008年金融海嘯及2010起的歐債危機,財政壓力更有增無減。財政改革如何兼顧經濟發展應是新領導人極為嚴峻的挑戰。

所幸,最近的財政狀況略有改善。104年至11月底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實際累計債務數都比預算數各少了1,500億元,也使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總債限(一年以上未償債務餘額占前三年度名目GDP平均數)比率增加了一些空間,加上104年稅收超徵至少1,600億元,降低了舉債需求,可見得「財政健全方案」在落實控管債務、稅制調整方面已獲致具體成果。

但是從個別債限(一年以上未償債務餘額占各該政府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出總額)比率觀察,地方政府的財政仍然欠佳,苗栗、宜蘭兩縣債務已經超過50%,雲林、南投、屏東、嘉義等縣也瀕臨上限。財政部有必要對於這些超限或接近的地方政府加強輔導,甚至限期改正或提報償債計畫。

但是去年上半年起,因為全球復甦力道減緩,加上電子產品表現欠佳,使得全年出口衰退、消費信心也受到衝擊,「內外皆冷」的經濟使得去年的經濟成長率無法保1,因此,今(105)年度預算的籌編比去年更為困難,除了要持續改善財政之外,更要設法移緩濟急,特別挹注資源以刺激經濟。

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在歲入成長幅度高於歲出、赤字,以及年舉債及總債限比率下降等原則下,仍設法適度擴增歲出規模,並且特別優先用於擴大公共建設(增13%)、提升科技發展(增5%)、教育(增3%)及社會褔利(增6%)等重點施政,除了刺激經濟,並照顧弱勢團體免受經濟疲弱的衝擊。果然105年舉債占歲出比率減少0.3個百分點,也使總債限更比104年度減少0.6個百分點,更是連續四年下降,可謂難能可貴。

今年在政府預算著重於協助經濟發展,特別是刺激內需,促進出口之下,加上預期美國經濟持續看好,歐盟溫和成長,可望增加我國出口動能,進而使台灣經濟成長優於104年。但是,105年經濟仍充滿不確定性,公共支出未來仍應挹注更多資源在公共建設,以及研發創新、人力資源投資,除了提高競爭力,也有助於促進出口。

在稅制調整方面,仍須因時制宜以改善經濟體質。首先,104年稅收超徵,營所稅增加500多億,是103年經濟成長率高達3.77%使得企業獲利提高的延後反應;而許多企業為了趕著104年享受股利全額扣抵的末班車而增發股利,才有綜所稅近600億的增加,此種現象未必會持續下去,甚至在105年之後綜所稅稅收極可能減少。

房地合一稅制(也就是房產交易按實價課徵所得稅)雖然自105年起實施,但由於太慢實施而且訂有「日出條款」,未來房價看跌則未必能夠增加稅收;綜所稅最高稅率提高至45%,擴大了與營所稅17%稅率的差距,會提高企業不分配股利的誘因;而且本國股東與外國股東間的股利稅負差距又更擴大,使本國自然人股東轉換身分為國外法人股東的誘因增加,極可能造成資金外流或假外資增加,也可能使得未來綜所稅稅收進一步減少。

因此,財政部應兼顧財政改善和經濟成長,除了公共支出要發揮促進經濟成長的乘數效果之外,調整稅制也應檢討是否合乎時宜和因應更激烈的國際環境。與其一味提高稅率,不如設法擴大稅基,一樣能改善財政,而且更符合台灣小型開放經濟體系的特性,又能兼顧租稅公平和經濟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