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名家縱論/失落?超越?台灣科技業下個十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03 01:27 聯合報 簡立峰

Google在台灣的營運將屆十年,一路走來見證了網路科技引領社會的快速轉變,也目睹了新經濟的崛起與台灣產業面臨轉型的躊躇。此時台灣社會正準備迎接新任總統,而同屬科技模範生,也是大國旁小國的芬蘭,經濟正面臨空前衰退,陷入所謂失落十年。台灣如何避免走向與芬蘭一樣的命運,下一個十年是個關鍵期。

過去十年,無疑地是科技史上發展最迅速的時代。雲端與行動通訊科技造就無所不在的網路服務,大數據更讓許多傳統服務推陳出新,不少產業因而出現典範轉移,如Uber翻轉全球計程車產業、Airbnb改變旅館經營概念。科技領航者也由過去HP、Sony等資訊電子產業,轉變成由Apple、Google、Facebook等網路科技業所主導。網路企業更是大者恆大,主要集中在美、中兩大市場,歐洲與日本企業在這波浪潮中明顯呈現弱勢。

芬蘭就是典型例子,這個培育出全球手機龍頭Nokia(諾基亞)國家,曾經是舉世學習的小國典範,有所謂「芬蘭驚艷」美稱。最近因產業過度集中,經濟上過度依賴俄羅斯,隨著近年Nokia重挫、俄羅斯市場衰退的雙重打擊,芬蘭整體經濟情況急轉直下。

台灣這十年也不好。產業集中資通訊科技,經濟則過度依賴中國市場。一方面錯失藉由網路產業調整產業方向的契機,更重要的是倚賴甚深的PC產業大幅式微,手機代工又面臨紅色供應鏈低價競爭。還好台灣半導體業還算挺住,去年出現史上最大產值,台積電與聯發科也擠入世界十大半導體企業之林。不過好景不常,中國實施進口替代,正以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台灣產業又面臨清華紫光強勢逼婚困境。

與芬蘭一樣,大國旁的小國有著臨近大市場的機會,也有諸多無奈與挑戰,不論資金與人才都很難避免磁吸。精準掌握趨勢、保持彈性、不斷創新與開拓更多元市場是唯一生存之道。就像行經大船旁的小船,隨時得戰戰兢兢。芬蘭經濟雖然嚴峻,但由於是歐盟成員國,其社會相當國際化,政府又大力鼓勵新創企業。許多Nokia前員工運用科技長才,抓緊行動網路機會,最近又組織出知名公司,包括「憤怒鳥」、「部落衝突」、Jolla等。加上跨國性企業非常看重芬蘭人才,也紛紛到芬蘭設立研發中心,包括來自台灣的聯發科。或許短暫未來芬蘭又可走出新格局。

芬蘭有的挑戰,台灣一樣不少,若加上國家認同與欠缺國際參與,台灣的問題可能更多。芬蘭從上到下的努力,對重拾過往光榮的企圖,則是台灣需要學習、借鏡。展望下一個十年,在懸崖邊的台灣,唯有超越過去,才能避免失落。這無疑是台灣新任總統與政府空前重大的課題。

現有資通訊產業雖然有不得不超越過去的壓力,但在萬物聯網新趨勢下,高端硬體技術將更加關鍵,還是有許多機會領域值得發展,如車聯網、智慧工廠、醫療電子等,都可透過異業結合,走出現有單一產業格局。比起大多數國家,台灣在這些方向有更堅實的產業基礎,就看能否把握此難逢契機,產官學與年輕人攜手勇敢投資未來。若能如此,其實無須擔心舊有產業的衰退。

台灣科技產業還可借力使力。紅色供應鏈的崛起,既然是不爭的事實,就把危機變成轉機。可參考中國騰籠換鳥策略,藉機去化競爭力低領域,將資源投注在更有競爭力的方向,透過企業整併,例如聯發科合併晨星這類成功案例,創造出更多可打大聯盟的國際級企業。

東南亞與印度市場崛起,更提供一個降低對中國市場過度依賴契機。台灣社會長期關心國內與兩岸政治議題,反而忽略全球產業脈動。台灣有絕佳地緣與產業優勢,但明顯地包括企業、政府甚至智庫,都未能有效反應全球產業動向。我們只見中國與日本領袖紛紛帶著企業走訪這些區域,卻不見台灣身影,這恐怕又是未來新政府另一責無旁貸的課題。

台灣科技產業下個十年路,也許不會太平順,但唯有積極超越過去,才能避免失落。(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