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變臉術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16 04:35聯合報 鄭朝陽


永春都更案遭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敗訴定讞,工地目前是停工狀態。 記者鄭超文/攝影
永春都更案遭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敗訴定讞,工地目前是停工狀態。 記者鄭超文/攝影
去年在高鐵列車上,鄰座的陸客指著窗外頭頂都長著鐵皮屋的房子,吱吱喳喳地說著:「怎麼盡是些破爛房子,還比不上咱們的三線城市呢!」
住北京十五年的「維權女王」李文最近回台定居,說話嗆辣的她有乃父之風,待了闊別廿年的台灣才三周,就忍不住形容台灣老了、舊了、落伍了……,「台北很多地方連一個大陸三線城市都不如,很悲哀」,呼籲要想辦法讓台灣「返老還童」。

兩種論調一致的批評,看到的可能是城市景觀的表象,不一定真實反映台灣的生活氛圍,但聽在台灣人耳裡肯定不舒服,也是必須面對的真相。

李文說台北老了、舊了,一點都不假。台北是台灣都市更新最多的城市,有都更法規廿年來,拆掉的房子逾萬戶,平均每年拆除重建約千餘戶。但北市屋齡超過卅年的約四十幾萬戶,以此速度至少要花七百年才能更新完。

令人皺眉的是,若都更繼續牛步,廿年內,原本「青壯」的住宅也將隨之快速老化,首都台北將成「古城」。這不是笑話,而是活生生上演的噩夢。

都更慢,城市樣貌必然流露老態,發展也趨近停滯。台北除了南港,已難有之前信義計畫區的發展腹地。然而,都更進程難題不少,從容積移轉制度變調到北市永春都更案被法院判決回到原點,均凸顯都更政策與執行機制必須重新調理。

場景換到日本東京,就大略知道台灣都更的病灶在哪。二○○一年起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推動的「都市再生政策」,讓東京在十年內不斷「變臉」,六本木之丘、表參道之丘、丸之內、汐留……等不斷出現的特色城鎮,成了這座舊城裡的新亮點,新城鎮、新建築的討論話題不斷,也帶來可觀的觀光活動,更不用說帶動在地的內需經濟。

東京都更最大特色是大街廓、整體都市機能再造、分期分區開發,台灣則偏向老房子拆除重建的都更小案,整合慢、都市機能難大幅提升,都更的公共效益大減。

都更汰舊換新不全然拋棄過去。好比東京車站所在的大丸有區,毗鄰皇居的新建築從早年限高卅一公尺,展現對天皇的尊重,如今已放寬到一五○至二百公尺;但從卅一公尺以上樓層必須退縮,形成該區建築的隱形「腰線」,這道隱形的歷史刻痕,讓人們看到現代化高樓,還能追想東京的過往。

城市變臉、找回青春活力,台灣真的要加油!

都更﹒東京﹒北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