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16 04:02聯合報 張俊彥(中研院院士、交通大學前校長)


價值有無形的(創造學術的影響力、影響別人再影響別人)、有形的(企業的利潤、市值、價值等)。

創新教育:培養「自我學習」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也要培養「跨領域的能力」(這是我和史丹福校長John Hennessy,以及很多人一直推動的理念。二千年我們辦了Forum)。要能「問」比會「答」重要。創新提升文明、創新創造新文化。台灣急須的是「智慧型資訊新時代的文明」,不是「民粹」,而是尊重別人的「民主」,尊重別人的自由才有自己的自由。

創新科技及產業:要創新「價值」才叫「創新」,否則都是「假創新」。我甚至可以舉例:例如技轉不一定創造價值,有很多技轉的產品是不賺錢的!

科技部一年一千多億創造了多少「價值」?教育部呢?經濟部呢?是要檢討的。一九八○年和一九八七年我國創造了聯電、台積電,今天整體創造了十兆以上的市值和「價值」!這是「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典範!台積電不只「科技創新」,更重要的是為全球創造了「晶圓專業製造」(俗稱「代工」)的模式,如今他已經是世界半導體的龍頭!而如今科技部卅年近三兆做出什麼創新「價值」的東西呢?這是現在要思考的問題!而且要以創造多少「價值」來衡量這幾個部會的。

所以教育部、科技部、經濟部都要重新思考。

我去年和張忠謀董事長談過創新這問題。今年他在工商協進會也談到。最近施振榮(我以前帶過的學生)也提到過。可見產業界是響應的,而且是很急迫的!很遺憾的,學術界、教育界,還沒有人要出來改革!

講難聽一點,學術界還是沉溺於「假創新」裡啦。這話有點太過嚴重,但我希望是語重心長啦。創造價值才叫創新!最近我不求名利,很高興幫幾個企業建立了幾個千億的價值。

最近的「玉山學者」是仿香港和大陸的模式,他們的學術確有一些提升,但創造了多大的「價值」呢?是要思考檢討的。

「價值」不是很快可以檢驗的,但是可以預測和預期的,雖然不是很容易,但是要往這方向做。

這要考驗推動者的智慧啦。

公教(研)教授(研究員)要和「公務人員」分開!把教授當公務員,創新就死了!我在行政院科技會議和李遠哲院長推「公教分離」不成功,就辭了。蘇貞昌院長問我為什麼?我說因為沒有貢獻啦。

二○○八年六月八日,馬英九來寒舍提起考試院長的事,我和內人當場拒絕。後來聊了兩小時,他提議「公教分離」,我認為是一定要做的。我一向拒絕做官,但可以做事。阿扁常罵我不做官只會批評,其實我只是「建議」,他就不高興了。不過他依我推動了「矽導計畫」,而使台灣的晶片系技術從零提升到世界第二,並擴展到物理、化學、材料等領域。(可是之後他有沒有受到「司法程序正義」?而「程序正義」也是學術領域的重要議題。他也推動了「五年五百億」計畫。)

公教分離對教育、科技和產業是必要的。史丹福校長任內還是Atheros的董事長呢。教授兼校長、院長都是「兼職」。科技基本法明定教授(校長、院長的專職是教授)發明人和學校都可以擁有股份的,這也是美國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主要關鍵原因。我建議司法單位、行政體系,以及科技部、教育部、經濟部都能瞭解它的重要性。

「創新」要「創造價值」的。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交通大學前校長)

教育部﹒台積電﹒李遠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