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別讓公教待遇成箭靶:從「教授名嘴」風波談起
2015-08-16 02:20:0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彭文正。 報系資料照
分享台大新聞所教授彭文正兼職媒體主持人事件掀起波瀾,在他決定辭去台大教職後暫告平息。但此風波並非當事人自稱「人紅是非多」之偶發事件,核心問題在於,國立大學教授身為公教人員結構的一環,近年因權利義務、退休福利等議題,在社會對立氣氛中早已引人側目。而這次事件,台大校方處理未能服人,當事人領納稅人薪俸卻在社會質疑下未及時知所進退,多少反映出社會印象中公教人員「待遇與義務不對等」的問題,才是輿論非議的關鍵。
台灣公教人員原非享有特優待遇,但一方面「鐵飯碗」制度護身,連僅訂立考績丙等規則的「考績法」修法都寸步難行,另方面更有退休後超高所得替代率的問題牽扯。優惠利率「十八趴」多年來鬧翻天,但執政者不敢大刀闊斧改革;近年看似出現落日條款、天花板條款等緩步變革,但學者估計,具「十八趴年資」的軍公教仍陸續加入退休行列。由於市場利率卻越來越低,以致政府必須以國庫補貼的利息差額不斷增加,每年高達一千多億元,恐怕要到本世紀中期才可能見到「十八趴年資」補貼的完全退場。

軍公教人員早年因待遇微薄而有「為國奉獻」性質,十八趴起源乃為調整退休後生活保障。但現今時空背景不同,人口結構不同,市場條件也不同,軍公教待遇與民間職場就業行情之對比,與當年景況已有巨大反差。十八趴歷久彌堅,造就了軍公教退休的所得替代率達到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百的情形,且退休金提撥的負擔大幅度落於政府雇主這端,與一般上班族及勞工的差距越拉越大,催化了階級對立情結。哪有一個正常的經濟體當中,退休後領的錢可能比在職時更多,退休老人領的比年輕上班族更多?這種情景之不正當不正義,以及拖垮國家財政的壓力,已成不可承擔之重!

但由於軍公教團體的反彈壓力及既得利益者考量,執政者對此問題都不敢動,從扁政府到馬政府的幾次改革提議皆為德不卒。罵得最凶的民進黨在執政後,高階從政黨員退職照領十八趴,被揭發則多以一句「依法辦理」回應。考試院主導改革的「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至今未能通過立法。軍人退撫基金部分今年更已出現赤字,未來只會快速惡化走向破產。

這樣的社會景象存在一天,軍公教人員不免成為輿論抨擊的箭靶,但不僅當事人毫無必須改革的自覺,連對應的工作義務與倫理都未盡建立正面的社會形象。小事如公務員不時爆出各種變相津貼惹人非議,包括出國考察、交通津貼、年終慰問金等巧立名目的福利;大事如先前的大批教授因「A國科會研究經費」而受調查懲處事件,可見部分不肖公教人員如何地「寬以待己」。彭文正事件亦反映出,公教人員兼職規定雖嚴,卻執行從寬,形同放水。類似不良個案不堪細數,又例如很多公立大學教授享受著形同「終身俸」的豐厚退休待遇之後,繼續於私立大學受聘,與校方「水幫魚,魚幫水」地支撐教育部評鑑時的人事結構;另方面,很多年輕學者卻只能以極其微薄的鐘點費兼職受聘,甚至南北奔波授課才能勉強營生。「世代剝削」莫此為甚!

教授圈子裡如此,高階公務員退休後的情景也充滿不可思議怪現象。台灣政商結構畸異,在位者大剌剌不自愛、不避嫌,如葉世文和新北市前副市長許志堅的例子近在眼前。退休者不遑多讓,甚至受賄索賄,縱然有對公務員約束的「旋轉門條款」存在,但很多著名財團積極尋求與退職政務官的聯結,金融圈裡不管是董事會或周邊的基金會,擁獨立董事或「榮譽XX」職銜者不乏退休的前任行政院、監察院、乃至財政部高階官員。這些人一邊拿十八趴,一邊在私人企業具「門神」功能,何曾將「受納稅人供養」之義務感放在心中?

軍公教人員退撫制度及國民年金的整體改革,本來為馬政府信誓旦旦「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但制度層面的改革何在?而具高知名度的政府高官或例如「教授名嘴」之流,在個人行為層面也毫無社會觀感的考量,拖累了整體軍公教人員成為輿論箭靶,甚至被指為階級對立的對象。馬英九總統名言:「為改革得罪支持者,不後悔」,那就請這個政府表現出一點「為改革不惜得罪支持者」的魄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