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6-08 02:10聯合報 林修全


雲林3日降大豪雨,台鐵斗南至大林間軌道淹水,雙線不通。圖/台鐵提供 中央社
雲林3日降大豪雨,台鐵斗南至大林間軌道淹水,雙線不通。圖/台鐵提供 中央社
想像一下,當大水淹上軌道時,軌道和治水,孰輕?孰重?除非前瞻建設要打造像是遊樂園裡可直衝入水的雲霄飛車。
軌道、治水,都是重要基礎建設,只是預算有限、資源相互排擠,必須有輕重緩急。軌道建設首要目標,其中一項是解決交通運輸問題,並且拉平城鄉發展差距;但再試著感受一下,少了軌道運輸的不便,相較於水淹家園,兩者的切身之痛,解決水患顯然更具急迫性。

翻閱前瞻基礎建設,目前規畫總預算規模為約八年八千八百億元,軌道建設大概四千二百億元,占了將近一半。

水環境建設預算是二千五百億元,又分成「水與發展」、「水與安全」、「水與環境」三大項。與防汛直接相關的是「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預算為七百廿億元,要改善全國兩百平方公里的淹水面積;間接相關的是「中央管河川、區域排水及一般性河堤整體改善計畫」,預算是四三一億元。

回顧過往,二○○六年立法院通過「水患特別條例」,編列八年一二六○億元。根據監察院調查報告,將全國易淹水的一一五○平方公里,改善了五三八平方公里。於是,二○一四年立法院又通過「流域綜合治理特別條例」,六年又編了六六○億元。

依照水利署網站去年公布的資料,全台仍有六五○平方公里的易淹水地區有特改善,前瞻計畫目標僅治理兩百平方公里,另外的四五○平方公里,就算加上原本通過的六年六六○億元,截至目前為止,相關計畫預算為一三八○億元,對照水患特別條例的經驗,恐怕仍不足以解決全台淹水面積。

其次,包括「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在內的水環境建設補助,採取競爭機制評比,希望藉此提升計畫效益,但會不會因此導致部分淹水區域被排除在外,造成連治水都有二等公民的區分,相信並非各界所樂見。

縱觀藍綠執政,對水患都高度重視,均編列特別預算因應。這次梅雨成災,檢討聲浪四起,前瞻計畫內容正好可趁機好好檢視,政府部門更應扛起責任,調整預算內容,並主動協助地方政府治水,而非放手讓各縣市競爭預算。

若政府思維不改,難不成要等到車廂在水中軌道上行走?那真的是前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