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梯言╱轉型「朕意」?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8 02:26 聯合報 公孫策


陳水扁到台北參加感恩餐會,有沒有越線,屬司法認定。疑問是,他來幹嘛?要見朋友、要博取同情,都無須奔波這一趟。

這疑問的答案在柯文哲的發言裡:

「阿扁的事情是遲早要解決的,所以還是早點解決算了」(只能早,不能遲);「怎麼解決的確是個難題,但拖下去不是辦法」(更不許拖);「反正這不是我要煩惱的,不管是特赦,還是法外就醫」。至此,終於明白了,是要向蔡英文總統施壓,因為特赦是總統的特權,而保外就醫則是司法行政裁量權。

蔡英文總統要不要特赦阿扁,或她能抗壓多久,不曉得。有趣的是,柯文哲說出「法外就醫」四字,他的原意當然是「保外就醫」,但那是媒體寫錯?還是柯市長直白?若是後者,其心態就值得討論。

期待「法外施恩」,那不是法治國家的正常思考,可是就在當下,包括立法委員、直轄市長卻都有「變天了,要做什麼都可以」的思考,特別是對「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是對前朝「不義」的平反。當然那是人民的期待(若非不義,也不會改朝換代),然而人民要求的不是報復,而是往後日子可以更好。

漢高祖劉邦入關,對關中人民說:「父老苦秦法(太苛)久矣…,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明太祖朱元璋入應天(今南京市),召集父老宣布:「我來為民除害耳,…舊政不便者除之,吏無侵暴,殃吾民。」也就是說,舊政只有「不便者」除之,甚至官吏都還是秦吏、元吏。

關於轉型正義,最近有一個說法是「戒嚴時期的產物」要撤銷。我原本很擔心中華文化總會會不會被撤銷,因為它最近幾年在正體字部分做了很多,而那是台灣對大陸少數仍有優勢的事情。後來發現,那個說法是針對「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因而納悶:紅十字會一向只做人道方面的事情,無涉政治,也無涉意識形態,為何被鎖定?

終於我想通了:每次遇到大型災變(包括國內外),紅十字會都是募款主要標的,因此覬覦者眾;而文化總會經費拮据,所以沒有被盯上。問題在於,國際紅十字總會慣例是「一個國家只有一個紅十字會」,萬一台灣發生什麼天災地變,會不會因此而「不便」?

轉型正義該做的要做,可是如果毫無規範,或由人任意定規則(如戒嚴時期產物就得撤銷),人們會以為那些都是「總統默許」,萬一成為「轉型朕意」,可就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