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符練出好書法 美術老師下課當法師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8 03:53 聯合報 記者劉星君/高雄報導


image
林園高中美術老師許榕除了是老師外,也是「紅頭法師」,圖為他吹奏法器龍角。 圖/許榕提供
分享高市林園高中美術老師許榕有著黝黑的外表,鐵漢柔情的他,鍾情書法、國畫與篆刻,除了老師身分外,假日他換上道袍成為「紅頭法師」,父親從小教他寫書法,希望他能繼承衣缽,寫符做法事,意外開啟他的藝術天分。
許榕昨在林園圖書館展出篆刻及各式書法作品,展到6月26日止。他說,當初踏入藝術領域,因為父親是道教紅頭法師,法師是家傳事業,他5歲時,父親教他寫毛筆,希望他長大能繼承衣缽、寫符做法事,他越寫越有興趣,啟發對藝術領域的喜好。

許榕下班後,換上道袍戴上紅帽,成為寺廟典禮上的紅頭法師,他與學生相處就像朋友,教學風格幽默,摻雜台語,學生有時還稱呼他為「大仔」(台語老大之意)。

南市楠西區民族路彩繪造街 居民關係更熱絡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8 03:54 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

image
台南市楠西區民族路50多年歷史竹管厝,彩繪後變身景點,吸引外地人參觀,讓屋主好開心。 記者吳淑玲/攝影
分享「沒想到住了50多年的竹管厝老屋變景點!」台南市楠西區民族路彩繪造街,竹管厝、水泥牆及鐵皮屋大變身,黃姓屋主的住家是竹管厝,外牆以貓狗為彩繪主題,吸引許多人前來拍照,讓他非常開心。
楠西區有知名的玄空法寺、梅嶺風景區及曾文水庫,但街面因人口外流許多房子閒置或老舊,楠西區公所與聖濟宮共同發起,今年初與台南高商師生合作,結合房子特色設計彩繪,共畫了近20幅作品。

彩繪的房子有的以動物為主角,有的走可愛的卡通造型,聖濟宮隔壁鐵皮屋結合媽祖信仰,彩繪可愛漫畫版的媽祖,畫風鮮豔俏麗;而原有矮屋水泥牆面則以破牆而出的老虎及充滿神秘色彩的貓眼,讓原本呆板的街道顯得生意盎然。

民族路兩側屋主看到彩繪成果都非常開心,楊姓屋主住的也是50多年的竹管厝,彩繪帶有歐洲風格的城堡風,楊太太說,興奮地半夜睡不著還爬起來欣賞,也讓住在外地的子女喜歡回家,還邀朋友來玩。

楠西區公所說,民族路彩繪造街後,不只吸引觀光客,也凝聚社區的向心力,除共同打造為「無菸街道」專區,端午節前夕更是動員社區7、80名志工,花了兩天包了數千顆粽子分送給每戶人家,一條街道的改變,讓社區居民關係熱絡,原本沉寂的山區開始有活力了。

釣到百斤大石斑 下竿有訣竅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8 03:53 聯合報 記者張弘昌/通霄報導


漁民「靠天吃飯」,通苑區漁會代表蕭志明說,通霄港要看潮汐漲退,不像吃水深後龍港可24小時出海,頂多有12小時進出港,夏季能釣大魚斬獲的3、4名資深漁民,也是花錢採購漁具、釣餌投資,憑藉經驗搏大魚。

釣大魚人人想,數月前釣到近百台斤大石斑賣3萬多元釣客張聰永有一套方法,他分享經驗說,人工漁礁野生石斑,喜歡吃食竹筴魚、章魚等活餌,偏偏這個時節漁民捕撈不到,他經營水族館稍懂如何保存魚餌及調貨,但還是要靠魚探、釣竿等技術,讓大魚上鉤。

蕭志明認為海釣漁民到人工魚礁,用魚探找到魚群,關鍵技術是下錨,錨要下得準停好船,再用好的釣竿、適當的釣餌引大魚上鉤,有的漁民下錨不準或一支釣漁民,採用拖釣方式吸引獵食性高大魚上鉤,但相對的耗掉不少油料錢,船長開著船無法下竿,要雇助理漁民下釣竿,出海成本提高,萬一釣獲有限就虧本。

蕭志明說,海釣是人去找魚、再下竿等魚上鉤,跟撒漁網捕魚不同,開海釣船的漁民大多有副業謀生,除非有專業技術、經驗,要只靠海釣謀生很難,因此除了幾名獲利穩定資深釣友,夏季出海的次數都變少,秋季海魚活餌充足且漁汛佳,則是海釣漁民出港的旺季。

天然、少加工 嘗紅藜米蔬食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8 03:53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image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研發紅藜米蔬食粽,內餡搭配菇類、豆丁、竹筍等食材。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明天是端午節,花蓮慈濟醫院舉辦「紅藜米蔬食粽DIY教學」,由營養師林雨柔、蘇真瑩示範以新鮮、天然、少加工的食材包粽,並在糯米中加入紅藜及富含纖維質、礦物質的有機黑米。
營養師林雨柔說,紅藜是當紅台灣本土原生種植物,富含類黃酮,具有高抗氧化能力,有豐富的蛋白質及膳食纖維,有助腸蠕動。高纖的黑米可平衡糯米的口感,且黑米中的花青素等對心血管保護及抗氧化很有幫助;搭配菇類、豆丁、竹筍等內餡,包出新新口味的營養素粽。

第一次包粽子的年輕人,拿起竹葉填滿餡料,各個手忙腳亂。有人說,紅藜讓粽子多了清新的草香味;也有人說,紅藜粽吃起來有原住民料理的風味。

林雨柔表示,紅藜不需加太多,只要一點點,就可以讓吃膩粽子油膩口感的人,體驗不同的風味。紅藜米粽1顆只有409大卡熱量,但1天吃1顆就好,別讓美食成為負擔。


延續台灣種源 他植16種鳳梨苗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8 03:53 聯合報 記者蕭雅娟/高樹報導


image
屏東鳳梨農陳林塘在高樹鄉田間規畫保種區,栽種16個台灣品種鳳梨。 記者蕭雅娟/攝影
分享屏東市面上的鳳梨9成都屬台農17號金鑽鳳梨,屏東農民陳林塘在高樹鄉種植超過30公頃的鳳梨,園區中特別規畫3分地的保種區,栽種台灣16種鳳梨的種苗,希望延續台灣鳳梨種源。
陳林塘指出,市面上以17號金鑽鳳梨為大宗,若農民沒有繼續種其他品種,就會有缺苗狀況,因此向嘉義農業試驗分所購買16種鳳梨種苗,有土鳳梨、4號釋迦鳳梨、6號蘋果鳳梨、香水鳳梨、甘蔗鳳梨、水蜜桃鳳梨等,陳林塘每種栽種上百棵,盼延續台灣鳳梨種源。


竹東景點吹薩克斯風 校長傳客家文化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8 03:53 聯合報 記者葉建宏/竹東報導


image
彭銘君數月來吹薩克斯風、唱著客家歌,走踏竹東鎮各景點。 圖/彭銘君提供
分享身為客家人的你,還會講客家話嗎?北埔鄉大坪國小校長彭銘君,數月來吹薩克斯風、唱著客家歌,走踏竹東鎮各景點,希望喚起年輕族群,說客家話、認同自己的文化。
43歲彭銘君從小在竹東鎮長大,家裡以前經營計程車行,求學階段常幫忙開計程車,一直懷抱著音樂夢想的他,38歲開始學習彈琴、樂理,短短幾年讓他學會多項樂器,更先後取得12張街頭藝人證照,如今當上國小校長,卻擔憂「客家文化一點一滴在流失」。

彭銘君說,學校發現很多客家學生,父母親不會說客家話,多半是在學校、課本學習說,回到家卻沒有學習環境,讓「客家話」僅限於課堂上,即使身上流著客家人血液,卻無法將語言、文化落實傳承。

他強調,「語言是文化的根,必須透過藝術傳達、傳承,並且將在地情感循環複製,這都是大家的責任、義務」。

數月來他拿著薩克斯風、吉他及音響,唱著客家歌,走踏竹東鎮蕭如松藝術園區、林業展示館等,過程中希望喚起逐漸失去的文化、語言,一旁攝影師也用鏡頭,一點一滴記錄客家文化,以及竹東鎮的美。

彭銘君表示,未來會帶著學生進行音樂快閃活動,讓小朋友享受音樂,也能感受客家文化的精髓。


「補校六美」 新住民異鄉變同學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8 03:53 聯合報 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image
居仁國中補校今年有6名新住民畢業生,包括蔡玉玄(左起)、武金瑞、阮氏饒、陳蓓思、高氏仙、林素菲,他們認真勤學被譽為「補校六美」。 記者喻文玟/攝影
分享中市居仁國中今年有6名新住民畢業生,被譽為「補校六美」,蔡玉玄、武金瑞、阮氏饒、陳蓓思、高氏仙5人來自越南,林素菲是印尼新住民,她們希望融入台灣社會,找到工作,白天顧家帶孩子,晚上唸書,6人同窗3年情同姊妹。
擔任班長的蔡玉玄29歲,先生是國中老師,支持她進修;蔡玉玄說,國小補校畢業後生女兒,學業暫停2年,婆婆支持再讀國中,她3年全勤,原本內向害羞,學會中文落落大方,年初考取駕照,生活更多采多姿,要再讀高中和大學。

武金瑞和女兒一起從國小畢業,再讀國中補校,她白天在中餐館工作,快速融入台灣文化,也看本土節目學台語。武金瑞說,家人支持她唸書、工作,學會中文也參加硬筆字比賽,還想再學英文。

婚姻多舛的阮氏饒求學較不順利,先生失業,婆婆不支持她唸書;阮氏饒離婚後找到翻譯工作,堅持完成學業,「老師、同學給予心理支持」,讓她走出憂鬱低潮陰影。

來自印尼的林素菲說,與先生即使語言不同,仍一見鍾情,婚前得知婆婆已病重,她用心照顧婆婆,孝行感動夫家;她除了生產、坐月子,學習從不中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