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筆記/Uber不是Uber了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18 03:18聯合報 許俊偉


Uber宣布重返台灣市場,改為與租賃車業者合作,並推出相關促銷活動。 記者陳柏亨...
Uber宣布重返台灣市場,改為與租賃車業者合作,並推出相關促銷活動。 記者陳柏亨/攝影
Uber日前大動作召開重返台灣市場記者會,亞太區總經理Mike Brown親自坐鎮。在宣布新營運模式前,Uber即透過簡訊發送給昔日司機、用戶和媒體,儘管賣弄玄機、吊足胃口,但話題性十足的「無料」宣傳,早已讓回歸消息天下盡知。
Uber行銷手法一百分,但二次進軍,Uber卻已不是Uber。

新Uber選擇與國內十餘家租賃車業者合作,Uber提供App叫車平台,比照租賃車計時收費,而非里程計費,且半小時內的短途載客費用,有可能比計程車便宜;司機則宣稱是擁有職業駕照的代雇駕駛。

但正因Uber只是App叫車平台,費率端視各自租賃車業者,以致同一距離、同一時段,若媒合到不同的租賃車業者,費率都不同,且價差不小,但消費者在確認叫車前,卻無從事先得知媒合到哪家業者,更別說能比價;各家服務品質,可能也有落差。從消費者觀點看新Uber,像是進化後的租賃車業2.0,魅力仍在?

過去Uber司機開車時間彈性,還能駕著自家車賺錢,是不少擁有正職工作者的兼職優選。從Uber昔日司機觀點看新Uber,須取得職業駕照加入租賃車業,誘因會在?

Uber上回被監理單位開罰高額的交通罰鍰,如今捲土重來,高達八億多元的罰款未繳,其中,公路法修法後遭重罰的罰款,更是分文未納;Uber對此輕描淡寫,僅說正進行訴願程序,交通部則說會依程序強制執行。另還包括被國稅局過去追討的營業稅、營所稅和罰鍰。背了「一屁股債」回鍋賺台灣人的錢,從公平正義觀點看新Uber,外界接受?

為顧及市場秩序,國內交通法規原就限制租賃車以「時」計費,相對於市區計程車來說,像是提供較長途的城間運輸,很多人出國使用的接送服務,幾乎都是租賃車業在經營。但透過Uber媒合租賃車短途運輸,行車不到半小時內者,恐逾越現有租賃車業服務範疇。從法規觀點看新Uber,仍遊走在租賃車費率的灰色地帶。

其他還包括消費者若出現乘車糾紛,甚至交通事故、人身安危,統統是租賃車業的責任?Uber App叫車平台全能事不關己?

新Uber初步看似符合政府「納管、納稅、納保險」三原則,卻不代表政府贏得戰役。任何事業本就應符合相關法規,這回Uber在舊有法規下「就範」,但下一個新創事業或共享經濟呢?並不是要讓非法就地合法,也不是為非法量身訂做法令,而是舊時法規仍須適度與時俱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