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際志工教英文 上課就像遊學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2:49 聯合報 記者宋柏誼/沙鹿報導


校園裡的「英語小老師」正夯! 許多學生困於經濟未必能出國遊學, 學校受限經費與法令也難請到外國人當老師。台中海線多所學校想出辦法,引入「國際志工」方式,不用額外花費,外籍志工老師可深入與學生互動,彼此進行英文與文化交流。

image
萬和國中學生對金髮碧眼的德籍大哥哥班傑明(中)充滿興趣。 記者宋柏誼/攝影
分享
沙鹿國中每年3月引入國際志工進行6週的語言、文化交換課程,今年來的是土耳其的女配音員ALBA,她曾遊歷22國,這次想來台灣體驗文化。

她在課堂上用簡單易懂英語,侃侃而談講述各國的文化差異,學生超有興趣,更努力聽懂她講的話;校長洪幼齡安排不同班級與ALBA對談,從氣候、宗教信仰到飲食文化等,彼此聊得很開心。

萬和國中也把國際教育導入課程,找到國際志工班傑明與學生上國際教育課,從基本問候語學起;校長陳姿伶說,去年邀請英文志工老師教英文歌謠,利用一首歌、一句詞,讓學生逐漸產生興趣,現在校園英文問候語已很常見。

大甲區日南國中也跟進,今年擴大增加3個國籍外國人到校進行1周國際交流,外國志工教英文,校方則帶他體會在地藺草編織、英德混合式的日南車站,愛心媽媽還教包水餃、沾東泉辣椒醬等,彼此文化交流。


,今年擴大增加3個國籍外國人到校進行1周國際交流,外國志工教英文,校方則帶他體會在地藺草編織、英德混合式的日南車站,愛心媽媽還教包水餃、沾東泉辣椒醬等,彼此文化交流。

雲林路、雲林國小 不在雲林在竹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2:49 聯合報 記者黑中亮/竹山報導


走在南投縣竹山鎮的林圯埔老街上,竹山形象商圈的路牌突然出現雲林路字樣,不遠處更有一所雲林國小,讓人不禁好奇,竹山和雲林有何關聯?

image


竹山鎮林圯埔老街上如今仍留有雲林路的地標。 記者黑中亮/攝影
分享
image

雲林縣治以前是設在竹山鎮雲林坪,目前鎮上仍留有雲林國小地標。 記者黑中亮/攝影
分享
街上老人稱並不清楚,卻回說:「這裡還有雲林里呢!」為什麼有雲林縣卻沒有雲林市?連前雲林縣長蘇治芬都在任內感到有趣。

竹山鎮長黃丹怡更說,從水沙連、林圯埔到竹山的開拓史長達348年的歷史,西元1661年鄭成功部將林圯入墾開始,竹山人雖引以為傲,但如今已不了解老祖先的過往,只知這個過去清朝時開始被稱作雲林坪的小村落,目前叫做雲林里,大約從竹山大明路、前山路及公所路畫出的範圍,是雲林老縣治的所在地,裡頭還有一座雲林國小證明它的出身,只是它的校名是「竹山鎮雲林國民小學」。

image
雲林縣治以前是設在竹山鎮雲林坪,目前鎮上仍留有九十九崁的大石碑地標,做為八通關古道的入口。 記者黑中亮/攝影
分享
記者走訪,延著前山路到底,發現轉彎處有一處石碑,紀錄著清朝總兵吳光亮所闢建的入山總路—「前山第一城」的大石碑矗立在高地。

一路望去是平野開闊的雲嘉平原及濁水、清水兩溪,沿九十九崁的階梯而下,另一棵大石上,更鑴刻著「九十九崁,八通關古道起點」,證明竹山自古是「入番地」、通東台灣的後山總通道入口。

有雲林縣沒雲林市 和竹山有關

【記者黑中亮/竹山報導】檢視台灣各縣市首府,多數與縣同名,雲林縣治不叫雲林市而稱斗六市,原因與南投縣竹山鎮大有關係。

竹山鎮文化觀光課長黃文賢指出,這其實是一段歷史上的偶然,故事起源於清朝光緒元年,總兵吳光亮率兵興建八通關古道入口(九十九崁),自竹山經鹿谷、信義,越八通關、中央山脈,最後到達花蓮玉里,使竹山真正成為進入後山台東花蓮的總路。

據連雅堂台灣通史記載,光緒12年,新任台灣巡撫劉銘傳為開山撫番,派陳世烈駐斗六籌備建城,經過卜卦選定沙連堡林圯埔街郊外的雲林坪(今竹山鎮雲林里)設縣治,由於當時竹山的景致與唐朝詩人白居易所寫的「亂籐遮石璧,絕澗護雲林」的情境相符,特別取「雲林」兩字命名,並在此修築土城,以刺竹三層為縣治圍牆。

黃文賢並說,清光緒13年,雲林縣設立時,縣治即位於今日竹山鎮雲林里,主要著眼於軍事高地;但因當時濁水溪洶湧澎湃,溪水急流氾濫成災,民眾洽公難以度溪前來,六年後,雲林縣治才遷往斗六門,日據時期不久便取消了雲林縣,而林圯埔劃入南投廳,斗六門等其餘部分則位於嘉義廳;1920年才又分屬台中州及台南州。

台灣光復後,政府復設雲林縣,範圍為斗六、虎尾及北港等地。當初斗六與虎尾兩鎮則相爭設置縣治,最後雖由斗六勝出,但地方法院設於虎尾,才平息了地方爭端,然而,歷史上的偶然,便讓最早期的雲林縣治林圯埔(今竹山鎮)畫在南投縣境之內,只留下雲林國小、雲林路留念。

image
竹山雲林縣治開拓史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投縣佛教會慶佛誕節 吳敦義觀禮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2:49 聯合報 記者黑中亮/南投報導

南投縣佛教會昨慶祝2560年佛誕節的浴佛大典,心茂法師帶領佛教界參與踴躍,副總統吳敦義到法會觀禮,與南投縣長林明溱、立法委員馬文君、許淑華等人依循古禮進行獻燈、祝禱等儀式,也祈願南投縣佛教會會館能順利完成興建。

副總統吳敦義致詞時指出,南投縣是台灣佛教非常重要的聖地,希望在佛祖庇佑下,台灣、全世界都能平安喜樂。

吳副總統並以「萬眾同心會中台,善男信女十方來;佛光普照吉祥地,法喜充滿百花開」28字,為今年浴佛大典做了註解。

吳敦義並說,面臨當前各地天災不斷,希望佛光普照,佛祖能夠庇佑台灣,並且庇佑全世界,像是近期,日本熊本地區發生了地震。

民國88年南投也發生了921地震,南部也在98年時發生了88風災以及水災。

今年2月6日美濃的地震也造成台南大樓倒塌,「祈求佛祖庇佑我們全台灣、全世界能夠平安喜樂,同時也謝謝全體南投的鄉親父老要團結和諧,共同建設地方」。

南投縣長林明溱則表示,希望藉由浴佛,用懺悔心、清淨心、感恩心、悲願心、利眾心來慶祝佛誕節。

彰化環保小尖兵 守護南郭坑溪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2:49 聯合報 記者郭宣彣/彰化報導


彰化市南郭坑溪經桃源里、卦山里民復育有成,不過還有垃圾在溪水中,南郭國小學生變身為環保小尖兵,與當地的志工一同下水撿拾垃圾,展現「愛溪、護溪」的精神。

南郭國小校長馮幼中說,學生去年進行田野調查課程時,發現各式各樣的垃圾被丟棄在南郭坑溪沿岸,也漂浮在水中,學生決定展開一連串的公民行動。

老師協助學生請華陽里里長向市公所提出申請「增設禁止亂丟垃圾的告示牌」,同時拜訪縣府水利資源處「提出守護計畫」,並舉辦愛溪、淨溪等活動。

彰化縣長魏明谷表示,學童長期變身為環保尖兵,一見溪中有垃圾,捲起袖子下水撿拾,但撿了又有人丟,並非解決之道,南郭國小學童自動自發,向縣政府申請禁止亂丟垃圾的告示牌,讓他對學童從小就有愛溪、護溪的行動,既感動又驕傲。

他指出,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現對生活環境的關懷,「自己的溪流自己守護」,用行動「讓縣內的南郭坑溪伴著大家對土地的愛長流、遠流。」

魏明谷說,南郭坑溪過去因工業汙水和家庭汙水排放造成嚴重的汙染,民國93年起,彰化縣政府即開始整治,將家庭汙水截流至水溝內,與河道水分流,改善溪水汙染問題,至今改善有成,但難免仍有垃圾掉落溪中,他邀全民為維護自然環境盡心力。

星期評論/罰單變多了 台中交通改善了嗎?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2:49 聯合報 本報記者張明慧


台中許多市民最近反映:「罰單變多了! 」除了市府雷厲風行在重要道路推熱點計畫,小燈泡事件後見警率提高,警察巡邏順便捉違規,也讓人民有「拚績效」錯覺。新政策推動縱使立意良善,但市民尚未感受治安、塞車具體改善成效,卻已先飽受荷包縮水之苦,善法?惡法? 執行手段良窳,影響重大。

警察局、交通局推動新措施,最重要目標是改善治安與交通,讓人民的生活更便利、安全;但實施以來,市民感受卻未必如此,並非擬定政策不好,而是執行者的一念之間。

林佳龍市長已一再強調「先供給、再管理」,以台中火車站機車違停處置就是極佳範例;先劃出機車格位,分層收費,供給足夠後廣為宣導,最後才祭出處罰措施,機車族不停放車位硬要違法,自然該罰,合情合理之下人民自然心服口服。

但近日只見市府一再配合商家、住戶要求縮減停車格位,同時卻施以強力手段開罰,先造成供需不平衡狀態,再嚴刑峻法,不是等同將人民當肥羊宰? 而警察取締計入績效,甚至訂出目標數,也等於變相鼓勵員警大肆取締。

「開罰」原本就不是改善交通、治安唯一手段,反而可能造成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對立與誤解。建議政府應先有完整配套、並抱持「輔導重於處罰」執法心態,才能讓好政策貫徹,真正達到改善效果。

感恩寄養家庭媽媽 彰化縣長請吃飯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2:49 聯合報 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


彰化縣現有53戶寄養家庭,照顧政府安置的殊特兒童,昨天43名寄養家庭媽媽和縣長魏明谷提前歡度母親節,多名寄養媽媽都認為這份工作最大快樂是寄養童把寄養家當自己家,長大後經常回來探望。

image
縣長魏明谷邀請寄養家庭媽媽到縣長公館聚餐,提前歡度母親節。 圖/彰化家扶提供
分享
彰化家扶中心承辦寄養家庭業務,協助安置87名寄養兒童,昨天縣府舉辦「溫馨五月天—寄養媽媽母親節感恩餐會」,縣長公館的廚媽煮家常菜,招待43名寄養家庭媽媽和15名寄養童用餐,縣長監護的寄養童朗讀感恩卡內容,感謝「縣長爸爸、縣長媽媽」的關心。

寄養媽媽蕭玉美加入寄養家庭行列邁入第十年,專收行為偏差、叛逆的國中生,經常半夜出門找深夜未歸的寄養孩子;她說;這些孩子長大,懂事了,把她家當成自己家,經常「回家」,讓她很欣慰先前付出沒白費。

寄養媽媽王綵諠表示,用耐心和愛心安撫年幼寄養童,孩子很快變成她家一份子,會主動幫忙做家事,既貼心又可愛,成為寄養家庭一年多,她心情很好,少了很多魚尾紋。


彰市農會拆太子樓 文史團體搶救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2:49 聯合報 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


彰化市農會昨天拆除俗稱「太子樓」的日式農業倉庫,十多名文史工作者趕往抗議,並挺身攔阻挖土機,文化局人員隨後到場,協調停工緩拆,20日文資專家現勘確認保存價值。

image
彰化市農會拆除太子樓,文史工作者(右)找市農會總幹事林毓源(左)要求停工緩拆。 記者簡慧珍/攝影
分享
彰化縣長魏明谷得知市農會日式倉庫被拆,表示相當惋惜,並指這座倉庫沒登錄古蹟或歷史建築,又屬人民團體所有,縣府無法強行禁止拆除,現在能做的是跟市農會溝通,盡力保存殘存的日式倉庫。

文化局本月1日召開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因提案者是文史工作者,非建物所有權人,彰化縣文資審議委員決議列冊追蹤,確認文化資產價值,再跟所有權人溝通。昨天市農會雇工拆除,令文史工作團體傻眼和跳腳。

「你們早有預謀,理監事會、代表會去年通過,就是要拆。」文史工作者交相指責市農會沒向文化局報備,利用假日偷拆,要求立刻停工,先評估文化資產價值,再搶救恢復原狀,數名文史工作者衝到挖土機前阻擋拆除,市農會要包商暫時停工。

市農會理事長也是縣議員張瀚天說,市農會支持保存文化資產,可是文化局審查後沒登錄,加上倉庫已成危樓,常有結構物崩落,相當危險。

市農會總幹事林毓源也表示,16日倉庫又有結構物風化崩落,把相鄰鐵皮倉庫砸出一個大洞,幸好無人傷亡,市農會只好拆除沒建照的倉庫,依照工業用地的地目改建觀光工廠,跟附近扇形車庫結合,推廣彰化市咖啡、蜂蜜和各式農產品。

文化局人員到場協調停工,文史工作者邀請作家吳晟下午到市農會倉庫座談,決議20日文資專家學者勘察。

文化局長吳蘭梅表示,市農會明知文化局列冊追蹤,不告知就拆除,作法不妥適,文化局將在今天展開保護行動。

小檔案/彰市農會太子樓

根據文史工作者石錦明調查,日據大正12年(1923年),台灣總督府實施農業倉庫法,在全台興建11所農業倉庫,彰化縣有3所,建築形式與各縣市不同,彰化市農會農業倉庫是全縣也是台灣碩果僅存。

這座農業倉庫大正12年落成啟用,總建坪267坪,牆面採磚造與混凝土柱梁結構,上層建築外觀像鼓起的荷包,中間凸起ㄇ字形結構開氣窗通風,下層是半圓形氣窗、拱門的平頂迴廊。

石錦明調查,舉凡這種屋頂形式建物,都被台灣人稱為太子樓;彰化市農會太子樓當時有最新式的乾燥脫殼機、精米機,後來機器老舊,倉庫閒置。(簡慧珍)

看問題/創利基 補法網 讓老建物重生

本報記者簡慧珍

彰化市農會太子樓才進入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列冊追蹤名單,昨天就被拆了一半。這不是第一幢可能「榮升」為文化資產即被搶先一步拆除的老建物,若有足夠利益誘因,所有權人何苦甘冒破壞古蹟罪名。外界責難市農會之時,不妨反思文資法的缺失。

在全球化與科技化的浪潮下,越來越多人懷舊,找老房子加以局部裝修,成為時尚營業場所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市農會太子樓具備這類改造要件,被地方文史工作團體看好發展性,規畫與扇形車庫、鐵路宿舍聚落形成文化觀光園區。

保存文化資產是一門細膩的藝術,從鑑定、討論、定案、調查研究、細部規畫到發包施工,行政流程曠日費時,而整修費用業主至少負擔十分之一、日後營業收入與維修管理費能否平衡,種種繁複因素都讓業主卻步,寧願拆除,也不願年年背負沉重的維護費用和責任。

市農會太子樓緩拆,歸功文史團體機警與熱心,慢一步的縣府須積極提出利基說服所有權人同意保留。彰化縣乃至全台都有類似案件,縣府如在此案創造多贏,可連同檢視文資法漏洞,一併提報新政府參酌,預防再發生搶拆老建物的狀況。


大甲媽回鑾安座 學生畢展秀上街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2:49 聯合報 記者宋柏誼、蘇木春/大甲報導


大甲鎮瀾宮媽祖完成9天8夜遶境,昨深夜回鑾,因有彰化的搶轎毆人事件,鑾轎內外由刑警護持壓鎮,幸過程順利。年輕人今年熱情參與宗教活動,致用中學美容科學生把畢業展搬到大甲街上,年輕啦啦隊載歌載舞,搭配新式造型秀,讓媽祖回鑾安座更具活力。

昨深夜大甲媽鑾轎在響徹雲霄鞭炮聲與鐘聲、鼓聲作響下,由行政院長張善政、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傳接媽祖神像、安座入殿,民眾擠在路旁等著鑽轎底、伸手碰觸鑾轎,煙火、鞭炮聲響不絕於耳。

image

婆婆媽媽徹夜準備素粽、蘿蔔糕、燒仙草等,讓跟隨遶境的香客吃得過癮。 記者宋柏誼/攝影
分享
媽祖鑾轎前晚先在清水朝興宮駐駕休息,早上一路往北,直接進到甲南地區,傍晚回到大甲街上;接駕隊伍早把馬路塞爆,還有舞龍舞獅炒熱現場氣氛。

image
大甲媽回鑾安座,數百進香陣頭和人潮,綿延街道數公里。 圖/讀者提供
分享
第二年參加的信徒亓瓊玲、柯言達、黃勁維說,遶境走到腳起水泡,卻不覺得痛,冥冥中似有媽祖加持保佑;他們許願還要繼續參加,並找朋友贊助點心站,把三月瘋媽祖成為固定「度假行程」。

致用中學美容科畢業班學生把畢業成果展搬到大甲街弄上表演,身上裝飾都是學生針線縫製而成,令人驚豔。美容科老師陳愉柔表示,街上就是舞台,進香人群都是觀眾,讓學生更具信心。

張善政、顏清標等人等在廟前迎接媽祖鑾轎,萬餘名信眾一起將媽祖神像傳接到廟裡安座,不少人為了摸到媽祖神像保平安,現場又是一陣推擠,未釀衝突。

大甲店家發「墊轎金」 信徒回饋肉蛋吐司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2:49 聯合報 記者宋柏誼/大甲報導


以油酥餅聞名全台的「裕珍馨」餅店,昨天在台中市大甲兩間門市發送大甲媽「墊轎金」,現場大排長龍,2000份墊轎金40分鐘內就被索取一空;連續隨鑾轎步行5年的信徒黃勁維也在3天內免費發送1200份台中肉蛋吐司給香客,讓跟著遶境的民眾直呼「足感心」。

裕珍馨餅店表示,墊轎金是在媽祖遶境行程中,信徒事先準備兩張鋪滿壽金的長凳,供媽祖鑾轎停放休息,這些壽金就是俗稱的「墊轎金」。

大甲媽「墊轎金」活動已經舉辦第四年,這次拔頭籌的是遠從高雄來的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小朋友,他們也是首年第一位獲得裕珍馨墊轎金的幸運兒;他們一家四口除2014年因回鑾時間不是假日沒有參加外,每年都不缺席。

從事水果中盤商的信徒黃勁維表示,他原本沒有信奉特定宗教,有次跟著大甲媽遶境後,讓他事業、家庭及社團都順利發展,他認為這是受到大甲媽祖庇佑,所以從那時起,每年三月就瘋媽祖,希望每年都能為媽祖服務。

他今年更自費5萬元準備了台中知名的早餐肉蛋吐司發放給香客,沒想到很快就發光光,明年打算再加碼到2000份,外加當季新鮮水果,為更多跟著遶境的民眾途中補充體力。

中市首創 官營「食物銀行」供餐逾2千戶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14:59 聯合晚報 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

image
台中市目前5個公有市場攤商把每天賣剩或賣相較差的食材透過平台交流,以「食物銀行」的流通方式,做菜給關懷據點的老人享用。圖為福安公有市場愛心平台。 圖/台中市社會局提供
分享
為協助解決剩食,並善加利用,台中市政府率先全國實施「食物銀行自治條例」,目前公有5個市場有攤商把每天賣剩或賣相較差的食材透過平台交流,從食物銀行體系交流,做菜給關懷據點的老人享用。

台中市食物銀行體系建立「食材交流平台」,包括霧峰、豐原、梧棲、福安、及太平等公有市場參與,攤商把賣不完的菜肉與水果捐出來。在傳統早市開辦的「食物交流平台」的周轉率相對較高。

社會局人員說,社會局與市場自治會、經濟發展局合作,由專人蒐集市場賣剩的雞、鴨、豬、菜等生鮮食品,再由社會局媒合的社區志工取貨,直接用在當日或隔日的老人供餐服務,「其實品質就和一般上市場買回來放冰箱一樣。」

「台中市食物銀行自治條例」前年底經市議會三讀通過,成為全台第一個有食物銀行自治條例的政府,讓食物銀行取用食材規範更明確。

市長林佳龍表示,台中是全國首創制定食物銀行自治條例的都市,在市府加速推動下,全市已有3家實體分店、30處發放站、5家聯盟店及4處食材交換平台。

目前食物銀行大宗基本上以沖泡物為主,另有食品公司或個人加碼的捐贈蔬菜、食品,台中市食物銀行的發放戶數約2500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