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府「蓋好玩」 撿瓶蓋救海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5:39 聯合報 記者蔡昕穎/新竹報導
市府環保局舉辦「蓋好玩」活動,民眾利用瓶蓋集體創作。 記者蔡昕穎/攝影
分享不要讓小小瓶蓋成為汙染海洋的頭號殺手!新竹市政府環保局為落實海濱環境教育,今年首度舉辦「蓋好玩」活動,號召鄰里、學校廣集瓶蓋,並舉辦藝術創作競賽,小瓶蓋變身藝術品,未來還能進一步利用,做成機器人、積木等童玩。
「為了撿瓶蓋跑到蓋房子的工地去挖,再一個一個洗乾淨!」虎林里長黃郁淳領軍的環保志工,為了蒐集瓶蓋,有人在工地蒐羅、還有人到處拜託親朋好友,抱著賣力蒐集的瓶蓋完成「魚兒魚兒水中游」拼貼圖,6旬阿嬤郭淑玲解釋「瓶蓋傷害海洋,執行瓶蓋回收就是還給魚兒乾淨的家。」
根據荒野保護協會統計,2015年十大海洋廢棄物排名第一就是塑膠瓶蓋,位居海灘垃圾第一名,不少海龜、海鳥因為誤食而死,不當廢棄入侵海岸後,粗估影響700種海洋生物及海岸整體健康。
竹市環保局2月起號召民眾蒐集保特瓶蓋,至今成功募集10萬多個,昨天舉辦「蓋厲害-瓶蓋藝術創作活動」,來自社區協會、鄰里、學校及家庭,一共11隊伍參加,利用各色瓶蓋做出漸層、立體感創作。南寮風動竹塹文化協會利用瓶蓋,做出南寮古早時期的重要魚獲「小卷」,呼籲重視海洋資源。
活動承辦單位木田工場藝術總監陳旻昱說,過往資源回收教育教導大家瓶蓋不可回收,這是不正確觀念,希望錯誤從現在開始糾正,讓瓶蓋一起被回收,環保局現在第一步先利用瓶蓋拼貼創作,接下來還會進一步開班教導民眾利用瓶蓋製作童玩、機器人、積木,盼有效減緩環境浩劫的速度。
錯過桃園潑水節? 下周末火把節來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5:40 聯合報 記者鄭國樑/桃園報導
龍岡米干節可以看見紋身的民眾,他們比照傳統在臉上塗著磨成泥漿狀的黃香木,有防曬保健功能。 圖/桃園市觀光旅遊局提供
分享桃園龍岡米干節─潑水節系列活動昨天熱鬧落幕,下周六、日(24、25日)「火把節」接棒,「雲南踩街行」、火把祈福儀式 ─「攔路酒」、西藏天籟央金拉姆演唱,將為米干節再掀高潮,歡迎鄉親來做客。
昨天的潑水節活動依然吸引滿場民眾,車流和人潮擠滿龍東路會場周邊道路,中午車流嚴重回堵,但是大家進入場還是熱情潑水過新年,也為自己祈福。
兩天的泰緬紋身藝術體驗也吸引許多人參加。主持人李福英表示,紋面不是刺青,而是用黃香木磨石板,磨成像塗料泥漿般,可以抹臉、手腳有防曬功能,是傳統的做法,通常女孩子會在黃香木泥上畫出葉子或其他簡單的線條圖案,當然,現在女孩子都用化妝品,不過到了潑水節,還是會塗上黃香木磨成的防曬品,才有過傳統年節的味道。
龍岡米干節下周六、日由「火把節」接棒登場,除了雲南美食饗宴,還有「邊境野味─雲南菜教學」,另有重頭戲「火把祈福儀式─攔路酒」。
火把節描述彝族英雄阿提拉巴戰勝凶神斯熱阿比,與族人團結火攻燒滅天蟲的故事。彝族人每年會聚在一起滿山遍野的燃起火把,不讓「天蟲」危害作物,這樣年復一年,形成了今天的火把節,也成為彝族人隆重的節日, 如今的火把節有「照天祈年,除歲求吉」的意義,夜晚的溝火晚會更是凝聚族人情感和青年男女擇偶的時機,傳遞美好的文化和祝福。
台南新化武德殿 三個唯一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5:40 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
新化武德殿的左右側面及背面的檜木雨淋板以及彈簧地板,是國內其他武德殿唯一僅見。獨有的「牛眼窗」,呈現巴洛克建築華麗風格。 記者吳淑玲/攝影
分享
新化社造志工陳楠修。 記者吳淑玲/攝影
分享新化武德殿建築被認為是原汁原味保留日治時期初建的樣貌,但常被遊客誤為「什麼廟?」新化社造志工陳楠修不斷自修,認為「新化武德殿有3個唯一」,遊客即使是走馬看花,也能夠很快掌握武德殿歷史建築吸引人的特色。
陳楠修說,新化武德殿雖只是郡級,有「3個唯一」獨具特色,就是建築立面的「牛眼窗」,一般人認為是為了通風,但武德殿四面都是窗戶及有氣窗,經他研究,應與新化老街建築立面的巴洛克風格一樣,牛眼窗裝飾成分居多,代表的是華麗風格,非常吸睛。
第2個「唯一」是三面牆壁都是檜木造的「雨淋板」,其他武德殿多半是用水泥仿造的雨淋板,只有新化武德殿使用檜木板。第3個 「唯一」是保留彈簧地板,不是只有觀賞用,而是整個木地板下面的彈簧是可以使用的,站上去會晃不要以為地震或頭暈,這是日本人為柔道所設計,避免受傷。
陳楠修說,新化武德殿是日據時期新化郡役所警察練習劍道、柔道及弓道的場所,分成一代及二代分別在1924年及1934年完工,被認為最原汁原味保留下來,像是「秤硾窗」,是與總統府、行政院、台灣文學館等都同樣的工藝巧思,兩側窗框設計空盒子裡面放秤硾,利用自然平衡不必卡榫就能夠卡住窗戶,且開大開小隨意控制,能近觀體驗的應只有新化武德殿。
教官退休的陳楠修目前只有周三上午及周四下午值班,才提供解說服務。
台南樹人國小半世紀前的玻璃黑板 修復有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5:40 聯合報 記者邵心杰/後壁報導
樹人國小內玻璃黑板是校園內珍貴文物之一,校方終於找到可以修復的老師傅,讓校友很開心。 記者邵心杰/攝影
分享樹人國小日式老教室內保留全台僅存的雙層玻璃黑板,行政院前院長劉兆玄多年前參訪時,驚訝這當時同年代在大專院校才有的高級配備,沒想到竟然能在小學裡看到,但因年代久遠及木材膨脹變形,無法升降運作,幸經文化局代尋老師傅現勘,修復有望。
樹人國小的前身是「烏樹林尋常小學校 」,與民國同年,原是烏樹林糖廠子弟就讀的貴族學校,校長劉裕承說,老教室內配有兩面雙層玻璃,見證樹人國小的歷史背景與尊榮地位。
校友楊佩音回憶,白河大地震兩年後,也就是民國55年,東側老教室才落成啟用,當時,她念5年級,玻璃黑板上滿滿都是作業,令她印象深刻,夜間輔導時,老師在黑板寫字,發出尖銳的聲響,加上教室外甘蔗園風吹的聲音,聽起來很可怕。
日前她返校時,專程探訪老教室內的兩面雙層玻璃黑板,卻因年代久遠及木材膨脹變形,無法升降運作,覺得很可惜。她通知弟弟、校友方家風,允諾要聯繫校友一起處理修復費用。
多年來,校方多次找尋黑板廠商評估維修的可能性,都說難度高,建議「整座換新的」,校方堅持保留,暫緩再議。
校方致電文化局,引荐專業木工師傅曾文德父子,找出玻璃無法運作主因,將玻璃黑板放下來檢視,「修復就好」,他答應擇日修復,校友們聽了都很開心。
作家嚴淑女:台南點心第1名…小卷米粉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5:39 聯合報 記者吳政修/鹽水報導
嚴淑女認為,台南第1名點心是小卷米粉。 記者吳政修/攝影
分享「每人心中都有連結故鄉的懷食地圖」,著有「台南食點心」的兒童文學作家嚴淑女,昨天在月津國小舉辦的文學小論壇上說,經她調查與訪問,台南第1名點心是小卷米粉,原因是湯頭鮮甜。
虱目魚由來?坊間都傳聞因鄭成功問什麼魚,所以叫「虱目魚」的諧音,但嚴淑女說,經她訪查,是虱目魚苗有2顆大眼睛像極頭蝨(台語蝨母)而來,逗得小朋友哈哈大笑。
嚴淑女還問台南第1名的點心為何?小朋友答擔仔麵、椪糖等,嚴淑女說,小時候阿嬤帶她到大菜市,就說要吃一等一的「 小卷米粉」,點心也有「一點心意」的意思 ,經她訪問調查第一名是「小卷米粉」,因湯頭鮮甜,「就是這個味」。
為何台南的點心都帶有甜味?嚴淑女說,那是以前的糖很貴,因台南多大戶人家有家用廚師,請客時廚師都會加些糖,「象徵大戶人家請得起」,每人心中都有懷食地圖,長大外出回鄉就會去嘗嘗,連結故鄉感情。
岸內國小昨天也舉辦走讀鹽水新風貌活動,小朋友走訪武廟、台灣詩路、八角樓等處,中午在點心城吃鹽水意麵、豬頭飯,小朋友說「能更認識故鄉真好。」
撿來的電子琴 開啟盲生音樂路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5:39 聯合報 記者胡瑋芳/古坑報導
台北市立啟明學校高2生李宜佩,眼晴雖然看不見,但勇於面對人生,用音樂撫慰心靈。 記者胡瑋芳/攝影
分享台北市立啟明學校高二學生李宜佩,出生時因早產視力幾乎全盲,由母親獨立撫養,她用音樂撫慰心靈,憑著對音樂的熱情,在音樂藝術上展現才華,考取街頭藝人。因外公是雲林縣斗南鎮人,趁著假日南下與外公相聚,並到古坑綠色隧道市集一展琴藝與好歌喉。
李宜佩親切地向綠色隧道遊客問好,並一連自彈自唱「外婆的澎湖灣」、「唱一遍一遍」、「最浪漫的事」等3首曲子,優美的歌聲打動人心,讓台下觀眾聽得如癡如醉,紛紛上前投下打賞金,遊客對低收入戶的她,靠著自己的努力奮發向上,都十分感動。
「想看到媽媽的臉,記住媽媽的臉及辛苦養育的恩情。」李宜佩說,感謝媽媽一路栽培,在她4歲時媽媽撿回來的卡西歐小電子琴,她當時利用電子琴彈出錄音帶裡的旋律,令旁人驚訝,雖然家境不好,但媽媽不放棄她,開啟了她的音樂之路。
「給她魚吃,不如教她自己釣魚。」母親李鳳凰說,女兒很喜愛音樂,要靠自己的力量存到開刀費用100萬元,松山慈佑宮聽到消息願意捐出100萬幫助她,但因醫生評估手術風險高,傾向不開刀。
宜佩雖然看不見,但在古坑綠色隧道街頭表演,大眾的愛心讓母女收穫滿滿。陳姓遊客表示,期盼大家能幫助弱勢孩子,給身障孩子更多鼓勵,讓他們能夠發展潛力自立更生。
嘉義竹崎水道頭老街 尚存1顆7星巨石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5:39 聯合報 記者謝恩得/竹崎報導
水道頭老街旁突起的巨石,是早年村民刻意保留的「七星石」最後一顆。 記者謝恩得/攝影
分享竹崎鄉龍山村水道頭老街,被知名作家劉克襄稱為「台灣平地最後的檜木老街」,老街上還有奇特的巨石,房子沿著石頭搭建上去,相傳是古代七星石傳奇之一,但在開發過程中都被移除,僅存1顆被居民強力保留。
劉克襄在「大山下,遠離台三線」一書中,記錄竹崎鄉水道頭是台灣平地最後的檜木老街。水道頭曾是山區和平地貿易集中地,300公尺長的街區,早年都是熱鬧店家,生意興隆,並蓋起一棟棟2層樓的檜木屋。
水道頭老街已沒落多年,且一度面臨拓寬道路需要拆除,後來改開闢外環道而保留,而老街得以保留的另一原因,相傳七星石傳奇有關,老街上有顆巨石,突起在路邊,且有棟房子就蓋在巨石上,這顆奇石是僅存的七星石,村民極力要求保留。
水道的社區營造村民吳孟錦說,這顆巨石高約2公尺、長5公尺以上,房子就順著巨石蓋上去,相傳老街及附近原本有7顆奇石,有1顆在附近土地公廟旁,另1顆在今農會車庫,當年開挖移除時,巨石下方竟還有水流,七星石因土地開發逐漸被移除,傳聞曾發生不吉利的事,因此村民要求保留僅存的巨石。
縣議員何子凡和竹崎農會總幹事林孟怡,最近分別捐贈九重葛苗木和花盆給水道老街,由居民認養綠美化,當地龍山國小也動員30多名學生,一起參與栽種苗木,期許將來九重葛蔓藤在老街攀爬開滿花朵,將水道頭裝點出不一樣的風情。
旗山國小日式老屋 轉型數位故事館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5:39 聯合報 記者徐白櫻/旗山報導
旗山國小整修日式宿舍,古色古香的宿舍可讓學生上課,未來規畫為數位故事館。 記者徐白櫻/攝影
分享旗山國小建校117年,校內有2棟建築列入市定古蹟,連早年附屬的日式宿舍也採用高級檜木興建,頗為珍貴。
近日校內爭取經費局部整修,重現古色古香的日式結構美學,在新圖書入駐後書香氣息濃厚,未來可望成為旗山數位故事館,吸引旅人駐足小憩。
旗山國小北棟教室與大禮堂是市定古蹟,屬全國少數古蹟教室仍在使用中的小學。
除古蹟教室外,與校舍距離2條街之遠的日式宿舍也是珍貴歷史建物,這棟宿舍興建年代不可考,過去是作為校長宿舍使用,年久失修不堪居住,已經閒置10多年。
校長古松民指出,日式宿舍在旗山農會旁,距離中山路巴洛克式老街不遠,占地寬廣、結構優美,任其損壞非常可惜,幸好教育部肯定學校保存理念,補助300萬元整修老屋內部結構與地板。
得知旗山國小有意將宿舍規畫成為故事館,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率先響應,捐贈700本全新圖書給學校,學校師長將這批書籍放在宿舍內,近日安排學生到日式宿舍內上課。
學生說,在日式宿舍裡面上課,感覺很新鮮、很好玩。校長古松民指出,日式宿舍僅完成局部,未來還要繼續爭取經費恢復屋頂原貌,希望不僅可成為學生的第2個校區,還能跟社區或團體合作規畫小旅行據點,讓更多旅人來踏訪與遊玩。
農業搞上雲端 出遠門也能監控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8 05:39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蘇澳報導
農民陳新豪(左)介紹雲端自動控制溫網室,用平板示範調整日照與溫度。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宜蘭綠色博覽會昨天邀請三位科技農友到場演講,分享智慧農業科技,鼓勵農民採用友善農法,並將環境數值透過雲端系統,自動傳送至載具中,讓耕作更具效益,「農夫出門在外,也能掌握環境與農作生長情形」。
來自南投埔里的陳祈華、焦盛明、陳新豪,為幫助農民更省時省力耕作,運用農業技術、軟硬體介面及生態保育等專長,研發一套雲端自動控制溫網裝置,將生產場域的環境數值,透過雲端系統傳送到智慧型手機APP,不但可測得土壤溫度、濕度及日照係數,還可遠端操控場地設施,控制排風、遮蔭及自動灌溉系統。
37歲陳新豪說,他5年前返鄉務農,一年半前和友人研發出此系統,並收集南投各間農場不同山谷及海拔的微氣候量測結果,建立精密的地面氣候大數據,提供給在地農友及居民判斷,了解耕種方式是否對土地友善。
陳新豪昨天教民眾用手勢認識湧泉的形成原理,並邀請農業處副處長陳文進現場體驗以石頭、砂土及細沙自製濾水系統,讓民眾看見混濁雨水降到土壤,經層層過濾後,轉為乾淨泉水,小朋友們大呼驚奇。
45歲農友陳祈華分享透過科技耕種,農場的草莓單顆平均達到25公克以上,還將產期從每年4月延長至6月,多了兩個月的產值。
陳新豪說,科技不是為取代農夫,而是幫助農夫做正確判斷,讓務農變得更便利,目前類似系統都價值不斐,他們因此開發農夫買得起系統,提供全台有機或有綠色標章的友善農場,申請免費使用系統,未來盼農政單位能挹注資源。
小朋友們用灑水器在仿造地殼的土壤上澆水,製造出天然湧泉。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
公告版位
- Apr 18 Mon 2016 15:08
台灣百寶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