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選賢與能 看政績不看口號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3-29 00:31聯合報 張惠博/彰化師範大學前校長(彰縣員林)
有志或傳聞將競逐台北市長的人非常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志或傳聞將競逐台北市長的人非常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年底大選只剩不到八個月,欲連任者大多忙於政見的兌現,挑戰者則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努力跑攤、爭取曝光。至於首長任期屆滿空出的位置,有志者更是爭先恐後,急欲獲得政黨推薦,取得參選資格,或是標榜無黨參選,亟欲躍登龍門,遂其心願。其實,民選政治人物,是要為大家服務的,不宜將這份職務或頭銜,視為增添其個人光彩,過分強調個己私志,不僅格局略小,唯恐不易獲得選民認同。

愛因斯坦曾言:一個人最高的本領,就是適應客觀條件的能力。準此,選賢與能,最能詮釋什麼樣的候選人較能獲選民青睞。

自地方自治法修正以來,縣市首長的地位與政治行情日增,所以競逐者眾。許多自我標榜服務最好,關心里鄰、噓寒問暖的政治人物,更紛紛以縣市首長為從政目標。人往高處爬,乃人之常情,惟地方首長應具備那些條件呢?試略舉若干項目,諸如:學歷、經歷、信仰與價值觀、氣度涵養、職涯、國內政事、中央歷練、中央部會關係、外語能力與涉外事務,以及國際視野等,皆須要相當的歷練與火候,才能應付裕如日益頻繁的國際交流與滿足服務對象,也能領導同仁,一起為大眾提供最到位的服務。

這是一個績效年代,也是一個行動年代,政績更是經由創意與問題解決,不斷想方設法,方得以做出來,不是徒口空言,避重就輕,柿子挑軟的,甚或僅是撒下經費就能完成的。反之,必須不畏艱難,不為私己利益,能以絕大多數受惠者與縣市整體永續發展為考量,更樂於用心、集思廣益,找出問題,整合各方資源,方能順利解決,獲得亮麗成果。

多數縣市首長的參選人多已浮現,期盼選民能以理性、智慧的心靈與眼睛,以參與的心情,仔細挑選能負重任的首長,除為國舉才、關心地方發展外,也能全面提升政治風氣與選舉文化,尤須摒除買票、送禮等歪風,合力改善民主政治的內容。筆者長期服務教育界,習於以教育的觀點,關心社會的進展,更願在邁向更民主的道路上,與大家共同見證。

選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