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可能發生債務危機…七國家被點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9 03:59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image
民間負債占GDP比率變化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澳洲雪梨大學經濟與金融教授肯恩(Steve Keen)依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公布的各國負債季報指出,未來一至三年有七個國家及經濟體最可能發生債務危機,依序為中國、澳洲、瑞典、香港、南韓、加拿大及挪威。
肯恩所依據的兩項研判標準是:當民間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太高,以及民間負債占GDP比率快速上升時,便可能發生債務危機。

依據經濟學者瓦格的論述,當民間負債占GDP比率超過150%,且五年間此一比率上升約20%時,便可研判將發生債務危機。

美國在2008年時符合這兩項標準,許多其他國家亦然;迄今這些國家不是仍陷入危機(尤其是歐元區),就是處於低成長(如美國、英國等)。

肯恩利用BIS的數據,但為審慎起見,將負債占GDP比率提高到175%,則有16國符合;至於第2項條件,為簡化分析,將條件改為過去一年民間負債增加額占GDP比率超過10%。結果發現,中國及香港的負債情況顯然相當危險。

肯恩並指出,經濟體的民間支出,可以用GDP加上信用變化來計算。當信用成長率下降,則信用增加額便下降,甚至轉為減少,結果將形成需求減少,經濟將陷入衰退。

肯恩指出,所有榜上有名的國家,信用成長占總需求的比例都相當高;一旦信用成長減緩,經濟將陷入衰退。其中香港的信用成長額從2014年中開始劇降,因而衰退的危機甚高。

但要準確預測這些國家將於何時陷入衰退,顯然不可能,因為這要看民間部門繼續向銀行借錢的意願,及銀行的放款意願而定;另外政府可能採取擴張性政策,也可能延後衰退發生。

但肯恩強調,信用停止成長的時間不可能無限期延後;一旦大限來臨,這些國家也將加入全球困難經濟體的行列。




向銀行借錢 後年變難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9 03:59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兩項重要的國際性金融監理法規─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巴塞爾資本協定III」設定的借貸比例,及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所定義的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9號(IFRS 9)將於2018年實施,可能進一步束縛銀行的放款能力,並使銀行只對品質最佳的客戶放款,如此將加速全球企業破產風潮。

IFRS 9要求銀行業將預期的信用損失提前認列,分析師認為此將使一些銀行的不良資產最多增加三分之一,而銀行的資本額要求也將增加,要向銀行借錢將更難、成本更高。

「巴塞爾資本協定III」規定,從2017年起金融機構將不再能用自己的模型,來評估衍生性金融產品的風險;到2018年,金融機構必須以巴塞爾委員會所訂的標準來評估所有的貸款戶(確定實施日期尚未定)。

依據新規則,銀行對高營收、低負債比例的企業貸款時,可以提撥較少的資本,等於是鼓勵銀行只對規模最大、業務最可靠的企業提供貸款,中小企業將難以取得必要的貸款以提高營收。

在這項法規實施之前,負債比例規定將於2018年元月1日付諸實施,銀行業須限制資產負債表總負債比例。

史賓塞專欄/政治不穩定的經濟藥方…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9 03:59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


西方民主國家政治不穩定情勢迅速升高,特點包括執政黨派本身及其治理計畫與哲學經常轉變,其中至少一部分是源自於經濟困境與轉型。目前的問題是當政治不穩定阻礙有效的決策時,該如何提升經濟的績效。

政治學者布萊迪最近的論文中,證明「政治動盪升高」與「經濟表現降低」之間的相關性,指出凡是經濟表現低於平均水準的國家,都曾經歷最多的選舉動盪。

尤其是過去15年間,數位科技進步使一些「例行性」白領與藍領工作被「自動化」及「脫媒」。製造業就業占總就業的比重從1960年代的40%,降到目前的20%左右。隨著機器人、3D列印及人工智慧等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合理地預期「例行性」工作被「自動化」的範圍將持續擴大。

在這些趨勢下,國民總所得中,流向勞工的比率從1970年代就開始下降。全球化與數位科技雖產生多種利益,但也造成就業及所得的兩極化,中所得的工作機會減少,而低所得與高所得者占所得總額的比重持續增加。

金融海嘯後,靠政府擴大支出及資產價格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果破滅,民眾對所得差距擴大的憂慮升高,經濟與政治情勢迅即惡化。最明顯的是,成長與就業下降,使就業與所得兩極化的負效應擴大,也使許多民眾的「認同意識」發生衝突。民眾的所得及就業保障降低,使許多人喪失自尊,也對引發此種轉變的政治體制滿懷憤怒與不平,結果是民眾對政府動機及能力普遍喪失信心。

隨著所得分配日益不均,選民光譜中出現一塊塊的利益團體,使選舉結果不穩定,政治癱瘓,且政策架構及方向經常改變,結果造成多重的經濟後果。其一是政策面產生的不確定因素,嚴重阻礙投資;其次則是各界對如何恢復成長、減少失業、重建共榮型態及維持全球連結,普遍缺乏共識。

很難認為這不是一種「自我毀滅」的惡性循環。政治不穩,將更不可能定義並執行一項廣泛、一致、持續的經濟政策,結果使低成長、高失業、貧富差距擴大糾結難解,造成政治持續不穩且分裂,又更加削弱官員執行有效經濟政策的能力。

我們最大的希望是今天的領導人能以前瞻性眼光,建立「包容性成長」的共識,並堅持相關的政策,再投入創意,締造一番新願景,將國家置於更繁榮、更均等的道路之上。

(作者Michael Spence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

安倍經濟學 三箭都落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9 03:59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日本經濟從1989年11月股市崩盤迄今,第3個「失落10年」已經過半,仍未見到擺脫蕭條、邁入復甦的曙光,「安倍經濟學」也顯然全面失敗。 路透
分享日本經濟從1989年11月股市崩盤迄今,第3個「失落10年」已經過半,仍未見到擺脫蕭條、邁入復甦的曙光,「安倍經濟學」也顯然全面失敗。
日本泡沫經濟已破滅26年,目前仍在與通貨緊縮、零利率、銀行業疲弱、人口持續老化等沈痾搏鬥,還間歇地出現經濟負成長。

2012年首相安倍晉三主政,提出「三支箭」計畫,統稱為「安倍經濟學」,誓言將使日本經濟重新動起來。

第一支箭寬鬆貨幣政策,目標是壓低日圓兌美元、韓元、新台幣與人民幣的匯率。日圓從2012年12月時的1美元兌75日圓,眨到目前約112日圓左右,同期間日本出口稍稍增加,顯示第一支箭至少收到一些短期效果。

第二支箭擴大公共支出卻誤射。

政府並未減稅及擴張支出,反而提高消費稅率,結果導致2014年第2季經濟萎縮1.9%,第3季再萎縮0.6%,出現兩年來的第二次的經濟衰退,第4季也僅溫和成長0.4%。

在第三支箭─結構改革方面,具體措施包括放寬移民、婦女進入職場、提高零售網效率及清理銀行壞帳等措施,然而政府卻僅是射出空包彈。

經濟蕭條不同於常態的景氣循環,因為蕭條是基於一些結構性障礙,妨礙資本形成、投資、就業及成長,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但政府卻遲遲未能落實。

日本僅剩的政策工具就是使日圓貶值,拉高進口物價及通膨,但現在連日圓貶值策略都告失敗。儘管已實施負利率,但今年來日圓升值約8%,在十種主要貨幣中最強。

由於「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都已失敗,日本經濟可能將再度陷入停滯。2015年第4季又是負成長,2016年也不看好,經濟復甦依然無影。

專家:安倍將延後增消費稅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9 03:59 經濟日報 編譯謝汶均/綜合外電


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4年底延後提高消費稅,並宣布提前舉行大選時,市場和選民都為這突然的決意感到措手不及。但現在,唯有安倍沒有再次重演這齣戲碼時,大眾才會感到驚訝。

隨著消費疲軟、薪資幾乎停滯不前,以及新興經濟體的成長趨緩對日本經濟造成衝擊,經濟學家認為,安倍將再次延遲將消費稅從8%提高到10%的時程。安倍原本計劃自2017年4月開始調升消費稅,財政保守派認為,若要抑制膨脹的公債和社會安全成本,增稅的措施非常重要。

安倍若打破在2014年底所做的不會再延後增稅的承諾,他就有理由要求國會眾議院將選舉提前至7月,與參議院選舉同時進行。安倍領導的執政黨已在眾議院獲得壓倒性多數。

在路透訪調的21位經濟學家中,有18位預期安倍將延後提高消費稅,而有15位預期安倍將提前舉行大選。IHS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首席經濟學家田口晴久說:「看起來他(安倍)想要避免增稅對選舉所造成的任何影響,達到長期執政目標。」

產經新聞28日指出,安倍可能會在將於5月26日及27日舉行的七國集團(G7)高峰會前後宣布延後增稅的決意。

安倍已不斷重申,除非全球經濟萎縮,或日本經濟受雷曼兄弟式的市場風暴衝擊,要不然他仍會提高消費稅。


南韓今年IPO金額 衝新高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9 03:59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樂天、三星、斗山等家族集團正準備讓旗下資產IPO,籌資至少100億美元。 (路透)
分享趁著南韓股市回升,重量級家族企業紛紛準備讓旗下事業首度公開發行股票(IPO),今年集資金額可望改寫歷史新高,但日本今年來企業掛牌上市,許多公司的開盤價卻低於發行價,出現日韓IPO市場兩樣情的局面。
為精簡組織、家族平穩接班或減輕債務負擔,三星(Samsung)、斗山(Doosan)、樂天(Lotte)等家族集團正準備讓旗下資產IPO,這三大財閥今年計劃透過IPO籌資至少100億美元,超越2010年寫下的歷史高峰85億美元。

韓股相較於2月中旬低點,目前已回升近10%,各大財閥推IPO將測試外資對韓股的胃口。

考量中國景氣趨緩,加上國內市場走勢相對平穩,至少國內投資人可能對這些IPO感興趣。

基金經理人說, 南韓國民年金公司(NPS) 等指標基金不可能錯過機會。

樂天旗下Hotel Lotte今年IPO集資金額上看50億美元,有望寫下國內史上最大IPO案,預定今年6月上市。

三星集團生技公司Samsung Biologics與斗山旗下工程設備製造商Doosan Bobcat均計劃IPO,可望分別籌資20億美元和10億美元。

日本IPO市場看起來就不太妙,汽車經銷商Willplus控股公司上周IPO開盤價低於發行價,日本今年來有21家公司辦IPO,有六家企業遭遇類似窘境。日本去年有98家企業辦IPO,規模為2007年來最大,只有八家企業的開盤價低於發行價。

分析師表示,年初日股下跌,投資人蒙受損失,導致許多人跟IPO保持距離。

南韓刺激方案 官冷民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9 03:59 經濟日報 編譯謝汶均/綜合外電


南韓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這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今年經濟情況可能不如預期,南韓國內呼籲政府推出刺激經濟方案的聲音因此日漸高漲。

南韓當地智庫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外國投資銀行目前預測,南韓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年成長率將介在1%和2.6%之間。此數據低於南韓政府去年12月預測的成長3.1%,也低於南韓央行預測的3%。

截至目前,南韓財政部仍不願推出新的經濟刺激措施,並表示將專注於先前推出的方案:在本季支出政府近半數的年度預算。

渣打銀行南韓分部首席經濟學家朴重勳(Park Chong Hoon,音譯)說:「主要經濟數據顯示,(南韓經濟)傾向持續疲軟…(4月13日)迫在眉睫的選舉可能會使政治共識的進程複雜化,但我們相信,南韓的經濟現況需要顯著的財政改革。」

俄伊搶市 沙國原油市占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9 03:59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image
沙國原油市占變化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沙烏地阿拉伯原油在多個主要進口國家的市占率過去三年來普遍下降。沙國在全球15大購油客戶中,有九個國家的市占率都下降,包括台灣、大陸、南韓、南非及美國等。
俄羅斯及伊拉克正積極爭取沙烏地阿拉伯的重要客戶。知名能源顧問業者FGE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增加進口俄羅斯原油,使沙國原油在中國的市占率大幅下降4個百分點。

美國由於本身的頁岩石油增產,也使沙國原油市占率降低3個百分點。

不過2015年的情況也比2014年稍有改善。2015年沙國石油出口量占全球需求量的8.1%,比2014年的7.9%略升,但仍低於2013年時的8.5%。

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之間的市場爭奪戰最為激烈。沙國已更加重視歐洲客戶,搶奪瑞典、波蘭等俄羅斯的傳統客戶。

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的主管表示,俄羅斯及伊拉克都在爭取新市場,伊朗也設法找回老客戶,沙國也將儘量爭取市場。

今年元月沙國原油出口量達平均每天780萬桶,創10個月來高峰。

但業內人士指出,由於沙國國內需求量約每天300萬桶,加上產量已達極限,因此很難再增加出口以阻止市占率流失。

但沙國也展開持久戰。Aramco的新戰略是利用雄厚的資金,購買外國煉油廠的股權,包括美國、中國、印度及東南亞國家,以鎖住原油銷售量及市占率。

Aramco也增加柴油提煉量以增加油品出口,去年平均柴油日產量已超過100萬桶。該公司更計劃將煉油能量提高到每天1,000萬桶,已與原油產量接近。


七大能源業者 狂清庫存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9 04:00 經濟日報 編譯謝汶均/綜合外電


image

七大公司合計產量與一年前相比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全球前幾大石油公司清空庫存的速度竟比替換新石油的速度還快,象徵國際油價的崩跌已重塑能源業的優先順序。
華爾街日報分析後指出,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荷蘭皇家殼牌(Shell)等西方七大家能源公司,去年平均僅替換已抽取的石油及天然氣的75%,是這些公司的庫存至少近十年來所面臨最大跌幅。

埃克森美孚指出,2015年是該公司逾20年來首度未將舊的石油庫存全部替換成新石油。埃克森美孚去年僅替換庫存的67%。

在過去,庫存下滑可能會使投資人及能源公司主管開始擔憂公司前景。不過義大利能源集團埃尼石油探勘主管貝特利表示,近日隨著油價暴跌,「重新裝滿庫存的重要性已降低」。貝特利指出,埃尼已減少高風險、高報酬的計畫,並轉而著重在已經有產出的油田,希望能從中汲取更多獲利。

埃尼的轉變顯示,石油生產商為因應低廉的油價,已減少探勘新油田,藉此將獲利極大化。

中印搶便宜原油 改寫遊戲規則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9 04:00 經濟日報 編譯林昀嫻/綜合外電


當前的低油價危機正掀起可能改變全球能源市場樣貌的動盪,中國和印度這兩大需求國也利用全球原油油供應過剩的機會,改向油價更便宜的國家購買原油,改寫長久以來的石油市場既定遊戲規則。

過去25年來,印度和中國的原油需求迅速增長,兩國消費的原油共占全球的16%,僅次於美國的20%。分析師預期,印中這兩個成長中的經濟體,消費的原油比例將在2040年前倍增至30%,這將使所有主要產油業者尋求進軍這兩大市場、且將改變油氣產業面貌的數字。

最引人注目的是,業者正在建立將原油運往中印兩國的新貿易路線,印度煉油業者也正遠離長期以來都簽有供應合約的中東國家,轉向偏好非洲的原油現貨。

俄羅斯供應中國的原油,十年前約占中國進口原油的7%,低於沙烏地阿拉伯的20%。然而,RBC資本公司的資料顯示,俄羅斯去年四度取代沙國,成為中國的最大原油供應國。這很重要,因為沙國之前五年期僅六次跌下這個寶座。

在印度方面,路透報導,奈及利亞去年已擠下沙國,成為印度最大原油供應國。隨著奈及利亞原油對布侖特原油的溢價幅度縮減,信實(Reliance)等印度大型煉油商也乘機以更便宜的價格,大量買進品質較高的奈國原油。

棕櫚油價 將再漲15%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9 04:00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


業界專家指出,棕櫚油產量因聖嬰現象影響持續減少,價格已升至兩年來高點,且可能再飆漲15%。

Godrej International公司主管密斯崔(Dorab Mistry)表示,棕櫚油供不應求,缺口將逼近430萬公噸紀錄,令庫存大量減少。該公司的事業包含種植棕櫚樹。

密斯崔表示:「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庫存已經減少,印尼很快也將如此;印度和中國等棕櫚油消費大國的庫存也將下滑。這種情況,將在今年後續對植物油的價格產生重大衝擊。」

他指出,截至今年9月30日止的年度,全球棕櫚油庫存量將減少近300公噸。據美國農業部統計,全球棕櫚油去年9月30日止的年度產量為6,140萬公噸。

棕櫚油產量自去年11月起下滑,棕櫚樹今年初已遭乾旱氣候影響,之後更持續受聖嬰現象造成的乾旱現象侵襲。密斯崔表示,基準的3個月棕櫚油期貨價,「短期內」可能突破每公噸3,000馬元(745美元)。5月期貨價格上周五收漲48馬元,報每公噸2,722馬元。

美國通膨消費支出 沒勁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9 04:00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儘管就業市場好轉,低油價增加儲蓄,美國2月個人支出卻幾乎沒有成長。 路透
分享
image
美國個人支出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由於美國民眾將更多所得存入銀行,導致2月個人支出幾乎沒有成長,前月數據也向下修正,凸顯年初經濟動能欲振乏力,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的增速也不如預期,意味聯準會(Fed)離下次升息有更多思考時間。
商務部28日出爐的數據指出,美國民眾2月在產品與勞務上的支出連續三個月增加0.1%,符合經濟學家預期。1月數據從增加0.5%下修至0.1%。個人所得增加0.2%,帶動儲蓄率升抵5.4%,寫下一年高點,高於前月的5.3%。

美就業市場好轉,低油價也讓消費者存更多錢,提供美國家庭一個穩定的基礎,家庭支出是國內經濟的一大支柱,但美國民眾過去三個月的支出平穩、緩慢增加,代表消費者仍不敢亂花錢。

剔除食品與能源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較前月攀升0.1%,較一年前揚升1.7%,增幅與1月相同,分析師原估上揚1.8%,這是連續第46個月整體物價低於Fed設定的2%通膨目標。核心個人PCE物價指數是Fed重視的通膨指標。

Fed官員表示,能源價格下跌與美元匯價走強,促使美國進口產品變便宜,不利於拉抬通膨,但未來幾年通膨率會走高。雖然勞動市場升溫,但在通膨相對疲軟的情況下,代表Fed今年將繼續維持漸進升息的步調。

許多經濟學家近月提出警告,由於金融市場震盪,製造業景氣低迷,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升高。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同日公布,2月成屋待完成銷售指數較前月攀升3.5%,遠優於前月的下滑3%,寫下一年來最大增幅,是春季房屋銷售旺季接近的正面跡象。

越南吸金 外人投資倍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9 04:00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



越南加工與製造業吸引外商投資。 路透
分享越南今年首季外資投資總額逾4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暴增逾一倍,前三大投資國依序是南韓、新加坡、台灣。越南計劃投資部(DPI)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吸引的外資,包括新提案與增資案總額達40.2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9%;其中台灣對越南投資近4億美元,排名第三。
統計顯示,越南今年前三個月共有473項外商新提案獲得投資許可,金額達27.4億美元。而已獲許可的其他項目,共有203家外商申請擴大投資規模,增資總額達12億8,590萬美元。

越南加工與製造業今年前三個月吸引最多外商投資,金額達29.8億美元,占72.2% ;其次是不動產業,達2.4億美元,占5.9%。

以地區別而言,南韓對越南投資金額最多,高達5.14億美元,占12.7%;其次是新加坡達4.5億美元。台灣對越南投資金額達3.86億美元,占9.6%,排名第三。

越南經濟專家表示,越南近來積極簽署各項自由貿易協定,加上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建構完成,越南今年全年引進外資可能大幅增加。

蜘蛛人周邊商品 更熱賣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9 04:00 經濟日報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全球影迷在華納製作的最新電影中,一次可以看到超人與蝙蝠俠兩大英雄交手,不過這兩個漫畫角色為爭搶粉絲荷包已對決了數十年,在漫畫與電影票房等領域各擅勝場。

富比世網站(Forbes)報導,超人早在1938年6月就在《動作漫畫第一集》(Action Comics #1)與全球粉絲初相見,被漫畫迷視為「聖杯」。隔年蝙蝠俠躍上《偵探漫畫第27集》(Detective Comics #27),兩本漫畫的身價都一路水漲船高,但2014年eBay網站上一本《動作漫畫第一集》以321萬美元拍出,輕易超越蝙蝠俠那本的138萬美元。

若就躍上大螢幕的時間,超人是第一個成功在大螢幕上取得主流地位的漫畫超級英雄。不過蝙蝠俠可謂後來居上,不論是在1970-90年代或近十年,蝙蝠俠的票房都遠遠甩開超人系列電影。

周邊商品也是片商收入的一大來源,超人和蝙蝠俠都為公司賺進大把鈔票。

但根據零售業刊物The Licensing Letter在2013年的資料,若要比行銷魅力,還有一位超級英雄比超人和蝙蝠俠都神勇,那就是蜘蛛人,零售銷售額達13億美元,無論是蝙蝠俠和超人都難望其項背。

再看看「真實世界」裡的酬勞,飾演蝙蝠俠角色者片酬永遠比較高,因為蝙蝠俠向來是由知名演員擔綱,超人一直以來都是沒沒無聞的小咖演出,雖然穿上超人服後通常也馬上暴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