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殺童案/多數民意 何時才能被接受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9 02:23 聯合報 張裕昇/藥師(高雄市)


四歲女童遭斬首死亡,父母相擁而泣,外祖父撫屍痛哭,民眾群情激憤,要求判處兇嫌死刑。

似曾相識的場景,一再在台灣上演。還記得在台南市遊藝場被割喉致死的男童叫什麼名字嗎?如果不記得,那在北投國小校園裡同樣被割喉致死的女童呢?還是不記得,那北捷殺人案中的四名死者就更不可能記住名字了。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這樣人神共憤的案件發生,要求執行死刑的聲浪也再度高漲,然後呢?事過境遷,一個個兇嫌被以不同的理由開脫死刑,民眾一次次的不滿與失望。

這樣無盡輪迴的無間道究竟何時才能結束?絕大多數民意支持,符合法律、公平、正義的聲音,為何一再被少數民代與政府的不作為綁架?民眾多數的、卑微的聲音,官員和不食人間煙火的司法,為何竟聽不見多數的民意?

這起慘案,我猜兇嫌不致被判死刑。理由我不想知道,也不想推論,我只想知道,多數人民的聲音,何時才能被主張廢死的少數人接受?法律的正義象徵,何時才能彰顯?

林家瑜/護理師(新北市)

數年前大陸有電視台與警方及幼稚園合作製作一個節目,警方假扮歹徒,趁老師不在進幼稚園,以玩具或電腦遊戲引誘小朋友進入預先準備的車,結果四成以上幼童被誘騙。

如此測試結果讓人感到擔憂,因為只要不注意,小孩子便可能被誘騙。

平常我們都會提醒小孩要注意陌生人,但四歲孩子怎知如何提防?何況小孩真能不受玩具誘惑嗎?

這樣的節目可做借鏡,學校或家長或能增加情境教學,提高孩子警覺性。




聯合新聞網粉絲團 隨時上線都有新發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