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神隱總統… 蔡塑造「隱匿性」?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18 04:53 聯合報 鄭明德/臺北城市科大企管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蔡英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執政百日將至,蔡英文總統的執政風格,逐漸被各界檢視。過去在野時,因說話及政策模糊,被視為「空心」;近期,因關鍵時刻缺席與重大政策未親自說明,被視為「二線總統」,甚至是「神隱少女」,使領導結構「真空」,進而出現執政不佳與民調下滑。
總統是全台能見度最高的公眾人物,若刻意塑造自己的「隱匿性」,自然引起關注。此問題,美國新聞學者頗有研究,值得參考。

尼克森總統是這類總統的代表。他未減少自己在公眾面前的曝光機會,但他較少召開記者會,也極力迴避新聞記者的詢問。前述曝光機會,多是經過仔細推敲與精心安排的公開談話,幕僚認為較妥善與自然。其真正目的,是在迴避「不懷好意」的華府記者,希望跳過記者,直接訴諸民眾。

這種做法引發新聞界不高興,認為尼克森總統與新聞界關係,與其他幾位總統相較,顯得較有「保留」,「控制也較嚴密」。

蔡英文總統也逐漸有此風格。執政後,她較少面對記者;我們常在電視中看到的,是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即使是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提出不排除與對岸進行對話的觀點時,發言的還是黃重諺,而不是蔡總統。此時,蔡總統不是沒曝光;她出現在與原住民及宗教等的特殊場合。

美國學者指出,總統此種「新聞及公關策略」,主要目的是直接訴諸選民,但也容易有不良的後遺症產生。首先,這導致重要議題無法被報導與知曉,也會讓人誤以為,總統在重大政策及危機處理上選擇缺席。

其次,總統易與新聞界發生衝突。因彼此有不同的組織目標,新聞界希望有一位高價值的新聞來源作為觀察對象;但是總統卻選擇塑造自己的「隱匿性」,迴避記者的詢問。

當與總統有關的新聞事件不斷發生,總統與新聞界的關係即使再和諧,遲早也會因磨擦累積而告終。特別當總統的「坦率程度」降低,或總統想壓下某重要新聞時,這種衝突的可能性將大幅提高。

總之,蔡英文總統必須「想想」美國學者的忠告。

蔡英文﹒黃重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