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筆記/「銘刻在心」的是什麼?
2015-08-18 02:02:00 聯合報 沈珮君
不能不承認,日文也是博大精深的。日本戰敗七十年後,在各方壓力下的安倍談話,用了七次「銘刻在心」,卻無一句提及「侵略者」(就是日本),還信誓旦旦日本願為世界扮演「積極的和平主義」。和平?沒有人比中國人對日本「和平」兩字更「銘刻在心」的。

「積極的和平主義」不是口號,是實際行動,安倍重新解讀、改變日本憲法第九條,解禁集體自衛權,未來不管日本是否領土遭受攻擊,他都能以維護「國際和平」名義對海外出兵。

「和平」很詭異,它的反面是戰爭,「極端的和平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理由的戰爭,即使「以戰止戰」都不容許。但,「積極的和平主義」是什麼?當年日本就是以維持「和平」名義占據中國東北,並不顧國聯四十票對一票(就是日本)的表決結果,悍拒撤兵,自此開始侵略霸業,血洗中國。而今日本再度標舉「積極的和平主義」,豈僅讓人刻骨銘心,更是毛骨悚然。

日本從戰後廢墟站起來,安倍要日本下一代記住那些「超越恩仇」、以善意支援日本的昔日交戰國,如美國、澳洲、歐洲各國,但他沒提「中華民國」。

是的,就是這個打不死的中華民國,極弱極窮,卻以讓全人類震動的靈魂和血肉,死命的承受了日軍轟炸、燒殺、強暴,拖住了日軍在二戰的主力,八年死了兩千萬人。就是這個中華民國,在抗日戰爭終於勝利時,猶記得反殖民的初衷,反對盟友美國總統羅斯福主張廢除天皇,認為應「尊重日本人民自決」。中華民國替日本保住了民族精神的象徵,而這個中華民國卻在戰後因元氣大傷,在國共內戰中失去大陸政權,世人忘了她的名,日本也忘了欠她何其多,安倍談話沒有一個謝字。

安倍不希望一再道歉,「不要再讓與戰爭無關的子子孫孫、下一代繼續背負謝罪的宿命」,終止宿命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再讓後人重蹈覆轍,所以,日本要讓孩子好好讀歷史,一定要讓他們認識、面對真相,才能讓他們知道日本的侵略戰爭如何讓幾億人日夜哭號、千百萬人屍骨不全,日本軍頭害人害己的錯誤有多大,作為日本人的痛悔應有多深。即使生在戰後,「侵略者」就是日本民族、國史永遠的烙印,這才是真正的「銘刻在心」。唯其如此,後人才可能戒慎恐懼不敢為子孫輕啟侵略戰爭,以免他們永遠要謝罪。

而我們不僅「銘刻在心」,還要刻在骨裡,子子孫孫永遠記取歷史的傷痛:當國家窮了、弱了時,別人就可以侵門踏戶,他們用刺刀挑著我們的人頭,在街頭競賽百人斬,屠殺我們變成他們遊戲,他們逼一車一車的人跳江或集體挖坑自己活埋,他們說「免得浪費子彈」;他們活捉我們的妻女作他們的性奴,他們至今仍說「她們是自願的」。孩子,這就是歷史,你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

歷史,在無聲處聽驚雷,當國家退步了、衰弱了,有什麼尊嚴?有什麼主體性?紀念戰後七十年,我們面對的問題何其沉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