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海台校 期望成台灣人才搖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7 03:02 聯合報 特派記者杜宗熹╱上海報導

上海台商子女學校28日將慶祝建校10周年,校長黃棋楓受訪時表示,雖然該校仍有68%的畢業生回台升學,但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台商子女,選擇留在大陸讀名校,甚至是出國留學。希望台灣教育界和社會能多留意,要爭取更多人才歸國。

大陸三所台商子女學校中,最晚成立、規模也最小的上海台商子女學校,經過10年發展,從幼稚園至高中部的人數已超過1,300人,未來上看2,000人。但黃棋楓認為,大陸的大學對台商子女關注和照顧的程度,其實遠超過台灣各校。雖然目前已有部分私校來陸招生,但國立大學似乎都不夠積極。

以上海台校去年學測榜首蔡沅庭為例,她同時錄取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台大經濟系,除了考量自己熱愛的新聞學科系外,也認為北大的環境較台灣佳,但最終仍選擇去北大就讀,這是台灣教育一個很大的危機。

黃棋楓認為,大陸台商的子女,從小受到的文化刺激也比較強,當中也有很多優秀的人才,應該開發成台灣拔尖人才的搖籃。

曾任新北市中和高中校長的黃棋楓,也舉過去中和高中赴美比賽獲獎後,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數學系特地親筆來函邀請得獎學生入學為例,說明國外的大學都在爭搶世界級的菁英人才,但相對的,台灣的公立大學仍不夠關注大陸台生。

而對於兩岸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上的差異,黃棋楓說,在大陸長大的台生,普遍擁有大陸學生的三大優點:學習力強、善於表達、對國家社會等議題高度關注等特色,國際視野也較高,很值得台灣本地的學生學習。

以國中會考完後的剩餘課程時間為例,黃棋楓直言,台灣的學生考完試,多半會與同學、師長同樂,在校的剩餘時間經常就是聚餐、打球。但今年上海台校就試辦,讓畢業生以愛與和平為主題,分組拍攝微電影,並且在畢業典禮前發表,引發同學們的高度熱誠,甚至還熬夜趕工,希望能想拍好作品。

江蘇台商:兩岸和平發展 台灣才有機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7 03:02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多年來深耕大陸的江蘇台商,十分關注兩岸關係發展及走向。江蘇多位台商近日受訪表達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看法:只有維繫好兩岸和平發展,台灣才有機會。

中新社報導,南通市台協會會長、南通全用電子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璟芳感嘆道:「520」講話之後,兩岸關係陷入懸而未決的局面,與過去八年和平發展局面相較,讓人憂心。為讓數百萬在大陸發展的台商放心、安心,許多台商朋友們都希望,台灣方面能盡早就「九二共識」明確表態。

台玻集團總裁、實聯集團董事長林伯實,是1990年代第一批跨越海峽、來大陸創業闖蕩的台商。30多年過去了,如今公司在大陸已擁有二、三十家工廠,產業遍及大陸7個省份十多座城市。

作為親歷、見證兩岸關係發展的工商界人士,他一直非常認同連戰先生的話,「兩岸企業聯手賺世界的錢」。

林伯實說,他身邊的台商討論的都是兩岸交流和發展趨勢一定要保持。坦白講,過去,台灣企業界、工商界與大陸聯絡、交往甚密;今後,兩岸這種交往不僅不能減量和縮水,反應加強。

在他看來,兩岸都面臨重要的經濟轉型,應互惠互補;兩岸是命運共同體,未來需要好好相處,看將來怎麼做,聽其言而觀其行。

常州市台協會會長、常州常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澄輝已在大陸投資二十多年。他認為,只有維繫好兩岸和平發展局面,台灣才有機會。台灣對大陸經貿依存度高,兩岸緊密合作必成命運共同體。

在歐洲考察的昆山市台協會榮譽會長、南寶樹脂(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德聰,通過郵件表態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他建議,兩岸關係要「從小做起」:小朋友、小事情、小農業、小企業、小團體等,多個領域要加強交流,並鼓勵台灣青年到大陸創業。

蔡耀謙是一名企業家新秀,他在江蘇昆山經營的東風網絡科技公司剛成立五年。他表示,誠懇希望台灣當局能為台灣人民謀求福祉,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避免不必要的爭端。現在全球經濟如此開放,兩岸應該攜手共榮,將中華文化及精神發揚光大。兩岸有幾十年的隔閡,須透過多層面交流,讓彼此瞭解。

江蘇是台資在大陸最密集的經濟大省之一。蘇台貿易額占兩岸貿易總額的1/4。江蘇累計利用台資規模約占大陸利用台資總額的1/3,連續多年居大陸首位。

北京市長王安順 會見台灣工商團體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7 03:02 聯合報 特派記者陳言喬/北京報導

台灣工商團體秘書長聯誼會會長陳瑞隆一行日前到北京考察參訪。25日上午,北京市長王安順會見陳瑞隆一行。王安順對聯誼會成員表示,2008年以來,兩岸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與台灣展開全面的交流,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

王安順說,八年來,京台兩地搭建了經貿、科技、人文、醫療、媒體、旅遊等領域的合作平台,形成全面、多層次的交流。

光是去年,北京就有2,400多個項目、近18,000次應邀赴台交流;來京旅遊台胞達25萬人次,北京居民赴台旅遊達到30萬人次,人數不斷創新高。京台舉辦了「京台科技論壇」、「北京地壇文化廟會」、「高雄燈會藝術節暨北京特色周」等交流活動。

王安順強調,目前北京市正全面貫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指示,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積極籌備2022年冬季奧運會,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他說,京台合作領域廣泛,北京市政府會努力為台灣同胞來京投資興業創造良好環境,把京台經濟交流合作推向更高水準。同時希望台灣工商團體及企業界的朋友,繼續支持和參與兩岸交流和京台經貿合作。

陳瑞隆則向王安順介紹台灣工商團體秘書長聯誼會的基本情況。這次參訪團來京是五二O以後首個台灣工商團體到大陸參訪。北京近年發展迅速,參訪團會抓住機遇與相關部門對接,通過聯誼會平台,深化京台交流合作。

聯誼會一行還參加「京台行業協會暨工商團體秘書長聯誼座談會」,雙方交換意見,並赴中關村參觀中關村創業大街。

廈門長庚 設兩岸醫療轉介中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7 03:02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兩岸(台灣)醫療轉介中心26日在廈門長庚醫院成立。今後,大陸民眾赴台就醫可享受更多元化醫療項目和「一條龍」綠色通道。

新華社報導,兩岸(台灣)醫療轉介中心由廈門長庚醫院與台灣長庚醫療體系聯手創立,雙方在醫療協作、人才交流方面簽訂合作協議。

中心的醫療形式包含兩岸遠程會診、台灣專家到廈門坐診、聯合診療、綠色通道轉介服務等,對於不方便赴台的患者,兩岸(台灣)醫療轉介中心提供大陸民眾指定名醫來廈服務。

「兩岸醫療交流的最終目的,是技術傳承和創新發展,最終造福民眾;希望長庚醫院作為兩岸醫療交流的平台,讓大陸同胞也能享受到台灣先進的醫療資源。」廈門長庚醫院總經理劉智綱說。

當日,廈門長庚醫院還舉行了人工耳蝸植入中心、醫學美容中心說明會。未來,大陸民眾可透過兩岸(台灣)醫療轉介中心和醫學中心的平台,指定具有國際前沿水準的醫生到廈門診療。

據了解,在兩岸(台灣)醫療轉介中心之前,廈門長庚在開院初期就嘗試將台灣長庚醫療體系的部分高端醫療技術落地廈門,其中人工耳蝸植入技術、唇顎裂修復技術是代表性成功的案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