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農地打炒作奏效 成交金額腰斬
2015-05-27 03:07:00 聯合報 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農委會和宜蘭縣政府2月起祭出農舍興建、移轉新規定,農地買盤大幅萎縮。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統計全台農地成交情形,發現今年第1季較去年同期衰退37.2%,總成交金額滑落52.2%,加上近期大量地主求售,農地供過於求,恐將加速價格修正。
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表示,2000年政府施行農發條例,解除「農地農有」解除,不少農地開始轉向休閒度假、民宿經營,需求大增引發農地、農舍買賣熱潮,農地價格翻漲,2010年開始央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限貸、奢侈稅上路,驅趕資金流向不受管制農地、農舍,造成農地炒作現象嚴重。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全台農地成交件數從去年第1季8071件減少至今年第1季5068件,量減37.2%,若與去年第4季相比減少46.8%;總成交金額也從去年第1季599.6億元縮減到今年第1季286.4億元,年減幅52.2%,今年第1季農地市場正式出現翻轉。

其中,澎湖縣今年第1季農地成交件數69件,與前季相比減幅高達69.4%,總成交金額也萎縮至2億元,季減84.0%,是變化幅度最大的區域。

桃園近年因航空城題材農地交易熱絡,今年也因政策卡住而動彈不得,今年第1季農地交易件數不到300件,季減63%,交易金額也從去年每季動輒百億元規模萎縮到今年第1季只剩31.9億元,台中、宜蘭市、新竹縣市、苗栗縣也都出現交易規模腰斬現象。

黃舒衛表示,農委會最快5月底預告、6月公布新版「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未來農舍起造人和購買農舍承受人都必須是農民,落實農地農用,打擊農地炒作現象,開發趨嚴、轉售困難雙重限制下,農地恐陷入求售無門、投資風險增高的危機,近期將出現農地價格反轉修正。

他分析,若「田園退休族」真的想購買農地、經營農場,必須要有農保、第三類健保,並且要提交實際從農計畫,不再像以前一樣簡單容易,最好從長計議。image

人力、通路、食育皆空 神農3大煩惱
2015-05-27 03:07:00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5年十大神農獎得主,平均年齡史上最低,昨天由馬英九總統(左六)與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左七)進行頒獎,得獎農民為鄒騰有(左起)、林珮汝、潘志民、李鴻志、鄭育松、劉天和、莊政雄、方福在、邱清寬、蘇鵬。 記者陳易辰/攝影
分享今年神農獎明顯年輕化,六、七年級生就占了一半,他們懂得創新與建立品牌,但昨天每一位神農見到面,大家聊天的共同話題都不脫「三大皆空」的困境—人力、行銷通路及飲食教育。
今年唯一女神農林珮汝表示,農村裡三人超過兩百歲已是常態,雇不到人、又待不久,即使更生人進駐協助,仍有人力缺口。她說,近幾年一直在應徵工人,好不容易接到一通電話,卻是對方來詢問「做農要不要曬太陽?」「就像問我爬山要不要走路一樣,讓人無言。」

林珮汝說,農業人才落差太大,新一代年輕人怕辛苦、年長者想做卻做不動,今年神農半數都是六、七年級生,讓她感到「農業真的很有希望」,但也擔心「如果農業環境不夠好、沒辦法給新進農民學習機會,恐怕絕大多數青農撐不下去。」

七十二年次、最年輕農民鄭育松的畜牧場中,十三名員工就有四名更生人、三名新住民受培訓任用,「養豬產業人力斷層非常嚴重」,尤其年輕從業者少,有時只能自己親力親為。

鄭育松也觀察到,農委會給畜產試驗所的經費不斷緊縮,每一季新品種往往合作技轉完,後續的行銷、推廣都必須自己來;少了政府單位協助整合推廣,若沒有籌到足夠的經費、或少了被廠商賞識的運氣,往往只能將好品種的豬肉帶到肉品市場,十分可惜。

此外,行銷通路及食農教育的空白也讓農民擔憂。林珮汝從農十四年來,她種的蔬果銷到花蓮農民直銷站、農民市集、里仁等處,但她觀察,還是有非常多消費者想買有機、不知去哪買,以及農民種出無毒蔬果、不知賣去哪。

林珮汝認為,最關鍵的因素在於消費者缺乏飲食教育,許多消費者「用眼睛吃東西」,看到漂亮外觀才肯買,讓她擔憂,如果缺乏辨別食材的能力,當食安問題發生時怎麼應付?當食農、飲食教育完整,才有足夠市場,讓更多農民投入無毒農業,照顧消費者及土地健康。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即日起神農獎、模範農民農場,也可成為培育青年農民實習農場,同時補助青年農民暑期打工、培育人才;他強調,特色產品應走向契約及建立品牌,農委會會全力協助。

台北希望廣場假日農市 9月華山見
2015-05-27 03:07:00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全台最大的農民直銷點「台北希望廣場假日農市」吹熄燈號,昨天工人拆除棚架。 記者侯俐安/攝影
分享全台最大的農民直銷據點「台北希望廣場假日農市」因地主不再續租吹熄燈號,昨天工人拆除棚架,農民、消費者相當不捨。農委會昨表示,將在華山綠色廣場重新打造希望廣場,最快九月重開幕。
但六到九月長期三個月的空窗期,農民只能回歸自己的銷售管道,也讓長年習慣到這裡直接買賣菜的消費者跟農友都煩惱不已。

每逢周六日,位在台北市八德路、新生南路口的希望廣場,不少婆婆媽媽都習慣來「挖寶」,採購一周需求的產地直銷新鮮蔬果。

希望廣場創立於二○○一年,那時九二一大地震重創全台,農糧署為協助重創的七縣市,成立希望廣場,帶來「希望」。農民無須負擔上架費,每周推薦優良農戶、安全檢測,即使在食安風暴時,營業額仍增加三成。

農糧署長李蒼郎表示,透過國有財產署、財政部協助,已找到位在華山綠色草園的新址,靠近林森北路、北平東路,約五千平方公尺,距離原址走路大約十分鐘。


他山之石/日本農民市場 農會扮推手
2015-05-27 03:07:00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日本九州報導
全台最大的農民直銷據點「台北希望廣場假日農市」熄燈,六到九月的空窗期,引發消費者和農民焦慮,也凸顯台灣農民市場不足。相較鄰近的日本,從一九九七年由農協(農會)在岩手縣成立農民市場以來,至今已超過兩千家,更不斷擴增。

距熱鬧的九州福岡市區卅分鐘車程,擁有多元蔬菜、水果的產地系島市,八年前由農會買地興建、成立「伊都菜彩」農民市場,年營業額上看四十億日圓,居日本之首。

有別於台灣農民市集大多是假日市集,伊都菜彩就像超市一樣每天開門。龐大且穩定的客源,即使在周五上班日,仍擠滿人潮,八個結帳台工讀生的手沒停過,主婦籃內盡是滿滿的蔬果魚肉。

從清早七點半拉開鐵門,農民打上標籤、搶到好位子擺放,等待九點半消費者進門。市場有專門的銷售人員,農民不一定要留在市場。

架上的農產品不一定是有機,但每一包蔬菜上都印著農民名字,甚至是料理方式,主婦吃到好吃的菜,可以鎖定這位農民。

一位農民充滿自信地說,過去出貨給盤商,只要符合規格就好,直到來了農民市場,當面被消費者稱讚,讓他感到榮耀,也促使他每天都在想,要怎麼種出更好的蔬菜。他只有兩個菜籃的空位,每天卻能賣三百多顆高麗菜。

日本農協智庫「JC總研」特別研究員山本雅之解釋,農民市場起源可回溯自一九七○年代,當時日本稻米生產過剩,農民轉作蔬菜、花卉,自產自銷。


互動享生活

今年神農獎得主明顯年輕化,十大「神農」中,有7人是六、七年級生,也是近年來,神農平均年齡最年輕的一屆。
聯合報/侯俐安、黃信璁、劉宜峰 製作
2015.05.26

獲獎的神農們不僅面孔年輕,其中更有多人是農家二、三代的傳人。他們一方面承接父執輩衣缽與資源,一方面也將新觀念帶回農村,運用企業化經營,強調研發創新等新觀念,翻轉著台灣的農業。就讓我們用這些「農二代」的故事與經驗,找出他們關鍵的成功密碼。
「農二代」的成功密碼


鄭育松/創新研發、企業經營


小時候阿公說:「養豬是良心事業,你要把這事業傳下去。」32歲的鄭育松接手家傳的養豬業,並說服父親和續產試驗所合作,育成「完全MIT」的「新增豐黑豬」。他更帶入企業產銷的概念,讓這個家傳三代的養豬業名列全國規模前八。
李鴻志/企業經營、農產加工


從小看著父親用地瓜將7個兄弟姊妹拉拔長大,李鴻志對地瓜有著難以割捨的感情。他積極投入農產加工,將只能保存一周的地瓜做成能放一年的「冰薯」。同時他也引入企業經營理念,不僅積極拓展通路,更以分紅制度鼓勵青年回農。
鄒騰有/企業經營、創新研發、自有品牌


大騰茶園二代傳人鄒騰有,10多歲就入山種茶,一路跟著父親從茶園管理到焙茶、行銷慢慢學起。繼承父業的同時,他也積極研發球型香檳紅烏龍、高山美人茶等不同產品,並建立自有品牌,導入茶園CIS識別系統,讓茶品暢銷國內外。
莊政雄/農產加工、自有品牌、安全健康


同樣是農家子弟的莊政雄,以健康、安全為理念,建立「萬釋迦」品牌,將台東的鳳梨釋迦推向國際。並與農村再生計畫合作,將釋迦製成釋迦酒、釋迦餅、方塊酥、蛋捲等多樣產品,一方面提高農產附加價值,也解決水果保鮮期短的問題。
唯一女神農/種有機,顧人也顧土地


今年唯一女神農林珮汝,四十六年次的她已是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的媽媽。十四年前因緣踏入農業,最初只是替人代管、跑腿,卻在一次意外中看見工人因農藥中毒,讓她驚覺農藥對人體、環境的危害,轉念開始了解有機農業。

「為什麼要為了從農,傷害土地?」林珮汝耗時三年養地,加入有機農業行列,從農業門外漢成為神農。她發現,農業不只是生產,更必須全方位從技術、銷售、管理著手,兒女也協助她,不僅是重要幫手,更成為農委會百大青年農民。

林珮汝坦言,走過十多年的確辛苦,頒獎典禮上,每位神農得主見面時,聊得都是人力缺乏的困境。在農村,四處可見「三個人超過兩百歲」,雇工待不久,也盼政府協助農民,更重要的是教育消費者,擁有正確的飲食觀念。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