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星期透視/文化不是政治的大玩偶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7 02:12 聯合報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教授
一個火車站旁歷史建築的即將熄燈,為何會引起全台灣文化界的嘩然?
宜蘭「百果樹紅磚屋」過去三年來,在台灣國寶級作家黃春明的「黃大魚兒童劇團」經營下,白天咖啡屋,晚上藝文沙龍,周末親子故事劇場,已然成為蘭陽平原上最重要的文化景點,晚近卻遭議員政客輪番上陣、指為圖利,在不願受辱之下,經營團隊決定年底合約到期便不再續約。
此事件再次暴露台灣「民主」議會最惡質的「找碴、揭弊、作秀」文化,其找碴的主要對象乃是不同政黨顏色的縣市府執政團隊,只是這次找碴踩到了地雷,直接汙衊在宜蘭羅東家鄉深耕戲劇的文學大師而引起巨大公憤。
找碴政客指出縣府圖利他人,違反政府採購法,又涉及轉包,不收租金還每年補助九十八萬元,說得義正詞嚴、頭頭是道。這種打帶跑的烏賊戰術只管抹黑,完全不在乎事後縣府的詳細解說(此委託案符合政府採購法第廿二條的相關規定,並出具國稅局相關公文證明並無轉包疑慮,且委託費用皆依規定開立收據等)。對這些議員而言,事實真相不重要,砸毀文化景點不重要,損人名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如何找碴、揭弊、作秀。
前不久,另一位台灣文學大老也遭此議會惡質生態的流彈所擊。桃園市議員大言不慚公開質疑「鍾肇政文學獎」中的「鍾肇政」是誰?還活著嗎?為何要幫他辦活動?吳伯雄不是也很有名嗎?藍色議員要找碴的對象當然不是總統文化獎得主鍾肇政,而是質詢台上文化局長背面的綠色市長。議員口口聲聲民脂民膏,卻是一心想要杯葛刁難「鍾肇政文學園區」與「鍾肇政文學獎」的經費編列,若能趁機抹黑成圖利弊案當是最佳。
這兩個表面上看似「不當政治力打壓文化」的案例,其重點不在個別議員的「文學識字率」或政治圖謀,而在於「文化」與「顏色政黨政治」的複雜糾葛,以前不重視,現在搶著重視,這邊積極規劃,那邊就死命找碴。我們都知道「文化」不可能脫離政治治理(文學獎、文化園區等的建制化),但「文化」卻不能只有政治治理,宜蘭「百果樹紅磚屋」事件與桃園「鍾肇政文學園區」事件,既讓我們看到政治治理之中「顏色政黨」的內鬥,也必須讓我們同時看到政治治理之外「文化」的深耕韌性與綿延力道。
七○年代起,鍾肇政老師以筆代劍,反抗威權統治,追求社會改革,更戮力於「客家母語運動」,政治治理的各種大獎肯定,從來不是也不會是其文學文化志業的考量目標。黃春明老師以蘭陽平原農村小鎮為書寫起點,給出了台灣文學史上最生動的邊緣小人物,除此之外還一腔熱忱投入國中小學的河洛語教材編寫,用鄉土故事、寓言、童謠活化本土語言教學,更在一九九四年於台北創立「黃大魚兒童劇團」,並於二○○二年遷回故鄉宜蘭、戲劇扎根至今,堅信兒童是台灣的未來、「桃花源就是腳下所踩的土地」。
也唯有透過這樣文化人的身影,才讓我們在政黨惡鬥或將「文化」等同於「文創商品」的台灣,還能感到一股來自地氣的韌性與力量。也唯有透過這兩個突如其來事件的粗暴,才讓我們再次驚覺台灣社會最美好的文化價值,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邊持續發生著。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7 02:12 聯合報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教授
一個火車站旁歷史建築的即將熄燈,為何會引起全台灣文化界的嘩然?
宜蘭「百果樹紅磚屋」過去三年來,在台灣國寶級作家黃春明的「黃大魚兒童劇團」經營下,白天咖啡屋,晚上藝文沙龍,周末親子故事劇場,已然成為蘭陽平原上最重要的文化景點,晚近卻遭議員政客輪番上陣、指為圖利,在不願受辱之下,經營團隊決定年底合約到期便不再續約。
此事件再次暴露台灣「民主」議會最惡質的「找碴、揭弊、作秀」文化,其找碴的主要對象乃是不同政黨顏色的縣市府執政團隊,只是這次找碴踩到了地雷,直接汙衊在宜蘭羅東家鄉深耕戲劇的文學大師而引起巨大公憤。
找碴政客指出縣府圖利他人,違反政府採購法,又涉及轉包,不收租金還每年補助九十八萬元,說得義正詞嚴、頭頭是道。這種打帶跑的烏賊戰術只管抹黑,完全不在乎事後縣府的詳細解說(此委託案符合政府採購法第廿二條的相關規定,並出具國稅局相關公文證明並無轉包疑慮,且委託費用皆依規定開立收據等)。對這些議員而言,事實真相不重要,砸毀文化景點不重要,損人名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如何找碴、揭弊、作秀。
前不久,另一位台灣文學大老也遭此議會惡質生態的流彈所擊。桃園市議員大言不慚公開質疑「鍾肇政文學獎」中的「鍾肇政」是誰?還活著嗎?為何要幫他辦活動?吳伯雄不是也很有名嗎?藍色議員要找碴的對象當然不是總統文化獎得主鍾肇政,而是質詢台上文化局長背面的綠色市長。議員口口聲聲民脂民膏,卻是一心想要杯葛刁難「鍾肇政文學園區」與「鍾肇政文學獎」的經費編列,若能趁機抹黑成圖利弊案當是最佳。
這兩個表面上看似「不當政治力打壓文化」的案例,其重點不在個別議員的「文學識字率」或政治圖謀,而在於「文化」與「顏色政黨政治」的複雜糾葛,以前不重視,現在搶著重視,這邊積極規劃,那邊就死命找碴。我們都知道「文化」不可能脫離政治治理(文學獎、文化園區等的建制化),但「文化」卻不能只有政治治理,宜蘭「百果樹紅磚屋」事件與桃園「鍾肇政文學園區」事件,既讓我們看到政治治理之中「顏色政黨」的內鬥,也必須讓我們同時看到政治治理之外「文化」的深耕韌性與綿延力道。
七○年代起,鍾肇政老師以筆代劍,反抗威權統治,追求社會改革,更戮力於「客家母語運動」,政治治理的各種大獎肯定,從來不是也不會是其文學文化志業的考量目標。黃春明老師以蘭陽平原農村小鎮為書寫起點,給出了台灣文學史上最生動的邊緣小人物,除此之外還一腔熱忱投入國中小學的河洛語教材編寫,用鄉土故事、寓言、童謠活化本土語言教學,更在一九九四年於台北創立「黃大魚兒童劇團」,並於二○○二年遷回故鄉宜蘭、戲劇扎根至今,堅信兒童是台灣的未來、「桃花源就是腳下所踩的土地」。
也唯有透過這樣文化人的身影,才讓我們在政黨惡鬥或將「文化」等同於「文創商品」的台灣,還能感到一股來自地氣的韌性與力量。也唯有透過這兩個突如其來事件的粗暴,才讓我們再次驚覺台灣社會最美好的文化價值,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邊持續發生著。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