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公民提問是大選辯論的敗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7 01: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延宕許久的大選辯論終於登場。繼中選會官辦的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後,由九家民間媒體合辦的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昨天舉行,三位副手各自展現了論述與攻防功夫。撇開交鋒的得失不談,這次辯論的最大敗筆是揚棄了傳統的媒體提問,而改採「公民提問」,若干問題離譜得難以想像。這樣的題目,自然難以考驗候選人的智慧與見解,反而徒惹議論。
觀察昨天的副總統候選人辯論,三位副手人選均非久經沙場的政壇老將,除徐欣瑩有過立委選舉經驗,王如玄、陳建仁雖曾任政務官卻未曾直接參選;因此,這場辯論堪稱「菜鳥之戰」。但三人仍竭盡全力,發揮自己所長,爭取選民認同。真理未必越辯越明,但至少未來可能的國家備位元首有機會直接面對選民,同時接受品評和檢驗。這證明,政見辯論確有舉辦之必要,副總統候選人不應該只是總統候選人的影子而已。
無論是王如玄、陳建仁或徐欣瑩,在成為副手之前,國人對他們的認識都不深;因此昨天三人都用了相當時間自我推銷,讓觀眾認識他們。三人的策略各有不同:徐欣瑩全力推銷宋楚瑜和民國黨,但左右開弓之際,也有被其他兩人邊緣化之險。王如玄走的是軟性訴求路線,訴說自己學生時代因付不出課輔費,交給老師的是「空白信封」;她也強調自己過去協助弱勢的努力和政績,並不忘為軍宅風波道歉。
至於陳建仁,除複誦蔡英文的政策訴求,也花費不少力氣把自己塑造成「攻城錘」的角色。他痛批國民黨八年執政,批工程延宕、抱怨青年沒希望,甚至連「換柱」也成為其攻擊焦點。令人意外的是,無黨籍的他,每次發言都口口聲聲「我們民進黨」,比起同台另兩位女性候選人表現出更強烈的黨派意識,似乎已忘記了蔡英文強調的「超越藍綠」立場。這點,與他過去的溫和學者、理性科學家、與虔誠天主教徒的形象,頗有落差。若非這場辯論,外界很難看到他這一面。
選舉辯論的目的,一在使候選人有直接面對選民的機會;二在使不同政黨候選人可以藉由交鋒切磋,比較各自政見論點之高下;三是使選民可以看到更「立體」的候選人,而不限於文宣形象塑造的單一面向。這次辯論,儘管三方交鋒火力溫和,至少達到了上述三項效果。唯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透過首創的「公民提問」設計提出來的問題,卻因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有讓人不知所云之感。
我們並不是反對公民提問,而是認為公民提問的機制要有更良好的設計和篩選機制,至少不應完全抽掉比較成熟的媒體提問;如此,才不致使公民提問淪為「空包彈」,甚至搞成「笑氣彈」。以昨天提出的六個題目為例,一題問到「對於即將成立的世界第十六大國《東非聯邦》,你有何具體外交計畫」,將一個八字都沒一撇的假設性議題問得煞有介事,也難怪候選人只能含糊其詞。另一題問道:「文化部被當成提款機,是否贊成國家改為半總統制,讓經民意檢驗的文化部長來主導文化發展」,則顯將不相干的事聯在一起,徐欣瑩甚至直接斥以「邏輯不通」,何況台灣現在就是半總統制。另外一題,則問「立法效率太差,立委可否改為每年改選四分之一」,根據的也是天馬行空的想像,根本未對問題的癥結和可行性有過深思。
由此可見,儘管「公民運動」是時下流行之潮流;但濫用公民自主的結果,就會出現這種無腦、無邏輯、接錯線的結果,提出一知半解的問題。事實上,這些從網路徵集而來的題目,每題都經過千人以上連署,主辦單位再從數百題之中選出六題;而千挑百選的結果,水準竟是如此不堪,這如何奢談對政府進行公民監督?
沒有好的遊戲規則,就沒有精采的大選辯論。過去三屆大選,「四報一社」加公視合辦的辯論,曾留下客觀、公正的口碑,其傳統值得繼續維持,或在此基礎上予以擴大。問題是,這次民進黨自恃選情領先而倨傲以對,忽而拒絕辯論,忽而要求由特定親綠媒體主辦,忽而以綁標手法要求改變遊戲規則;也因此,才會弄出網路徵集公民提問的「創舉」。但從昨天的辯論結果看,發問招數雖然新奇,內容卻是突梯滑稽,深度和廣度都讓人搖頭,留下大敗筆。
公告版位
- Dec 27 Sun 2015 20:44
聯合/公民提問是大選辯論的敗筆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