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筆記/無知無感的歷史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27 00:09聯合報 游其昌

新竹光復中學學生扮演納粹遊行惹議,引發各界批評。 圖/截自網路
新竹光復中學學生扮演納粹遊行惹議,引發各界批評。 圖/截自網路
無知不是問題,學就是了。在這麼資訊浩海的時代裡,稍微努力的搜索一下,就能找到該找的資料,找到可以問的對象,片刻得解。無感才是危機,對自己與他人無感無情,動輒在他人痛處上撒鹽,向自己的過往嘲諷戲謔,才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病態實況。
新竹光復中學的孩子對納粹並非是無知,他們知道「向希特勒敬禮」,知道「毒煙室」,當然也知道「獨裁」與「猶太人屠殺」。只是這些字眼對光復師生都無感,無從理解百萬歐洲人遭迫害,是多麼可怕的悲劇與血淚。沒有這層移情能力與想像力,歷史記載永遠是枯燥無味的死文字,人們永遠學不到教訓,只會一再重複犯著愚蠢的錯誤。

問題當然不在孩子身上,也不會只在課堂上,而在整個社會環境裡對歷史的輕蔑與無感。高中世界史不過才兩冊,納粹德國能有多少篇章,對孩子們來說,最親切而實際存在的,可能是網路上希特勒各式翻版戲謔影片,這麼搞笑內容到處被變造流傳,手機一點就看得到,相信這些孩子也無法了解,為什麼網路世界可以這麼放肆,在現實世界卻會闖出這麼大的禍事?

就是為了讓孩子們真的理解「自己從那裡來,我們要到那裡去」,所以我們才需要歷史與人文教育,讓孩子們能學到理解真實世界,與自己,與世人相處。歷史是活的,是一代代人苦痛與榮光堆壘起來的,只是我們從來不認真面對它,只會把它當成臣服於政治正確的主張。於是我們的歷史課綱爭論,永遠是「台灣」與「中國」矛盾的叫囂,而不會是協助孩子認識世界的工具。檯面上的爭執,始終是「日治」與「日據」何者是客觀,而不是真實理解日本殖民政府在這塊土地上貢獻或剝削了什麼。或是神化或是抹黑,新舊政府的諸多干預扭曲,都讓我們的歷史教育現場越來越薄弱,越來越混亂,老師帶頭扮演希特勒的荒唐事不會是意外,只怕會不斷重播上演的災難。

為了讓學生能夠「看見歷史,踏入歷史」,過去許多學校會設計戲劇課程,讓學生轉換角色,由模仿扮演理解到不同時代的情境。我們現在有多少人不是由三國電玩裡認識諸葛亮,由日本穿越劇裡認識豐田秀吉等戰國大名?讓電玩取代教科書沒什麼不好,但能不能在遊戲裡,體會到德川家康「等杜鵑啼」的堅忍哲學,才是真歷史與真智慧,這也是老師與教育存在的價值,否則只能按著滑鼠攻城掠地,遊戲畢竟只是遊戲,不會幫我們的腦細胞增加多少功力。

曾經,我們是號稱最重視歷史的民族與國度,只是在現在「去中國化」的顯學裡,傳統文化教材都要掃進垃圾堆裡,連「孫中山」、「中華民族」都不敢提了,還敢奢談什麼「史觀」與「史識」?我們自己無知理盲就算了,並不代表別人也無感不重史,德國、以色列代表處的反應就是顯例,連美國大兵都忘不了討珍珠港事變的歷史債,要安倍面對;也只有台灣,連駐德代表都會時空混亂地把國旗扯成「納粹陰魂」,讓我們外長都看不下去,這麼荒謬倒錯的社會,要到那找有感有情的歷史教育呢?又怎麼能怪學納粹的孩子們呢?

納粹﹒希特勒﹒德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