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重慶高鐵初體驗 到成都1.5小時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7 03:29 聯合報 記者郭玫君/綜合報導


image
成渝高鐵昨日建成通車,加速成都與重慶經濟圈融合,重慶也結束了沒有高鐵的歷史,進入高鐵時代。 中新社
分享大陸成都至重慶高鐵昨正式通車,兩地之間距離縮短為一個半小時,重慶自此結束沒有高鐵的時代。成渝高鐵未來還將提速,實現成渝一小時經濟圈。
成渝高鐵全長三○八公里,設計時速三百五十公里,全線有成都東、簡陽南、資陽北、資中北、內江北、隆昌北、榮昌北、大足南、永川東、璧山、重慶北等十一個車站,其中簡陽、資陽、資中等多地為首次開通高鐵線路。

蜀道自古「難於上青天」,自一九五○年成渝鐵路開工,經六十餘年建設,如今成都至重慶已有包含成渝高鐵在內的三條鐵路,對推動沿線新型城鎮化建設具重要意義。

目前三條鐵路各司其職,成渝鐵路以貨為主,只少量開行旅客列車;成遂渝鐵路則是客貨兼顧,根據運輸生產需要開普速旅客列車、動車組、貨物列車;成渝高鐵只作為客運專線運營。

新華網報導,昨清晨七時五十分,從成都東站開往重慶的G八五○一次列車,宣告成渝間高鐵時代到來。成渝高鐵列車使用目前大陸最先進的CRH三八○D動車組,採減速玻璃,乘客看窗外風景時會感覺車速並沒有那麼快。

車廂內除無障礙廁所、育嬰室等人性化設計,乘務員還將提供定時叫醒、送餐、為過生日的乘客送禮物等個性化服務。此外,成都和重慶都是美食之都,五號餐車還提供麻婆豆腐、水煮肉片等川渝特色美食。

重慶火車站黨委副書記戴序說,目前重慶站和沙坪壩站的建設尚未竣工,所以增加運行時間;待建設全結束後,成渝高鐵重慶端起點將從重慶北站改至重慶站,運行時間也將縮至一小時左右。

成渝鐵路開通,被視為大陸西部城市群加強互聯互通,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提供強力支撐。

成都市社科聯主席、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楊繼瑞認為,成都、重慶若再加上西安、昆明和貴州,將構建成GDP總量超人民幣三兆、占西部四分之一的「鑽石經濟圈」。

image
成渝高鐵路線圖 製表/大陸中心
分享

法記者批新疆政策 陸拒發簽證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7 03:29 聯合報 記者郭玫君/綜合報導

法國「新觀察家」雜誌駐北京記者高潔(陸譯郭玉),因批評北京當局對待新疆維族人的手法,記者簽證未獲延期,形同驅逐出境。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昨回應此事,稱高潔的相關報導「公然為恐怖主義行徑張目」,已不適合留在大陸工作。

中方因不滿高潔在巴黎連環恐襲後發表文章,抨擊北京的少數民族政策,決定不再續發高潔簽證,她必須在月底簽證期滿前離開大陸。法國外交部就此風波表示遺憾,文化部也表示,會持續和中方溝通,希望避免發生遭驅逐出境事情。

美聯社報導,高潔對中方的指控表示「很可笑」,認為鼓勵恐怖主義於道德及法津上都不對,若她作出這種行為,應該被起訴;但這只是中方藉口,藉此威嚇駐大陸的外籍記者。

高潔該篇報導批評中國大陸,指大陸當局將巴黎恐攻連結到大陸打擊新疆暴力的活動,但她認為新疆的情況和巴黎恐攻毫無共同之處,並提及新疆維族人長久抱怨受到歧視,而且在文化和宗教上受管制。

報導引發大陸環球時報等陸媒強烈抨擊,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更在記者會中指名道姓斥責。紐約時報指出,大陸外交部三度召高潔前去,要求她道歉認錯,但高潔說,「我一個字都不會改」。

「新觀察家」周刊表示,這是北京給外國記者發出的極差訊息,無法接受陸對新聞自由的攻擊。

張獻忠「千船沉銀」 就在四川彭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7 03:29 聯合報 記者郭玫君/綜合報導


image
大陸考古專家考察四川眉山江口沉銀遺址。 取自四川新聞網
分享明末流寇張獻忠「千船沉銀」的藏寶之謎,為人津津樂道,大陸考古專家近日確認,四川眉山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就是當年張獻忠沉銀之地,並呼籲大陸當局展開搶救性挖掘。
「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清代以來的文獻中多記載張獻忠曾沉銀於此。

張獻忠為明末農民軍領袖,與李自成齊名,曾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年號大順。後來清兵入關,四川境內連年混戰,張獻忠不得不退出成都。相傳張攜歷年打劫而來的千船金銀珠寶,從成都順水南下,卻在四川彭山縣江口鎮老虎灘一帶遭遇川西官僚楊展突襲,千船金銀也在戰亂中沉入江底。

image
圖為遺址附近發現的散碎銀製品。 取自四川新聞網
分享彭山江口鎮流傳數百年童謠:「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被認為是尋找張獻忠寶藏的「尋銀訣」;在二○○五年、二○一一年的岷江河道建設過程中,江口地區曾兩次出土大量與張獻忠有關文物,如數十錠鑄有「大西」年號的銀錠,以及一頁疑為張獻忠建立大西國後所頒布的法令。為破解張獻忠在此千船沉銀之謎找到初步證據,也證實童謠非空穴來風。
大陸「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及十多名大陸考古、歷史專家,廿五日確認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為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

北京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原副院長李季實地視察遺址後分析,歷史上只有張獻忠用了銀錠上的大西年號,「從文物等級來看,當時只有張獻忠有這個實力擁有,而且歷史記載中,彭山江口有張獻忠沉銀的歷史依據」。

外界好奇沉入江中寶物到底有多少?根據記載是「千船金銀」,不過大陸國家博物館綜合考古部主任楊林認為,實際可能沒有這麼多,但可以肯定的是,還在江裡的寶物,肯定比已經出土的多。

近年因江口沉銀遺址陸續挖出新文物,當地掀起尋寶熱,有人甚至拿出藏寶圖,自行盜挖。專家建議,應立刻展開搶救發掘。

北京瞭望/諾貝爾獎 中醫的奪命丹?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7 03:29 聯合報 本報記者林克倫

詩經云:「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大陸藥學家屠呦呦領完諾貝爾醫學獎,整體歡慶氣氛似乎不如莫言得文學獎,大陸中醫藥界對此成就甚少討論,關鍵在,中藥的國際殊榮恐導致中醫滅亡。

中醫與西醫如何調和,是大陸醫藥界老議題。毛澤東當年因中醫西醫互看不順眼,曾提出,要把中醫中藥與西醫西藥的知識結合起來,創造中國統一的「新醫學、新藥學」;問題在如何「結合」?迄今莫衷一是。

中醫中藥與西醫西藥可得出:中醫西醫結合、中藥西藥結合、看中醫吃西藥、看西醫拿中藥等四種組合。在西醫科學論影響下,前兩組「結合」其實是「西醫化、西藥化」,屬中醫藥現代化、科學化思維。

至於後兩種組合,目前大陸中醫院的醫藥收入組成裡,主要一部分是儀器檢查;又因中醫藥的「提成」比西藥高,有七成中醫藥是由西醫院的西醫大夫開出,兩者是因「收入提成」而結合。

回到屠呦呦因青蒿素獲獎,諾貝爾委員會明確表示,獎項「不是授予中醫」,而是屠採科學程序提取活性成分,且開發出一種化學藥物;諾獎是肯定「中藥科學化」,此乃大陸爭論多時的「廢中醫、存中藥」觀點。

大陸中醫藥界尷尬即在此,屠呦呦得獎可拉抬中醫地位,但其研究方法卻無法納入中醫理論體系;若屠的中藥科學研究方法在陸流行,受衝擊反是「中醫」。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印度與中國的傳統醫藥,視作重調和的「整體醫學」,西方現代醫學則是「對抗醫學」;這兩套醫學體系的立論不同,對生命健康的本質認知、疾病的治療技術等也不同,不存在融合的可能性。

習近平稱「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李克強的「借助現代技術,推動重大新藥創制」,強調的仍是「中藥科學化」;屠呦呦獲獎致詞援引毛澤東話語稱:「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爭議難解,也只能交給毛主席了!

中央定調:渣土滑坡是人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7 03:29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綜合25日電


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左六)、市長許勤(左七)及相關單位負責人25日向滑坡事故中遇難和失聯者家屬、受傷人員和其他受災戶鞠躬道歉。(新華社)
分享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國務院調查組經調查認定,深圳光明新區「12‧20」滑坡事件是一起生產安全事故。25日晚間,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深圳市長許勤等十位深圳官員緊急召開新聞發布會,就事故作出誠懇道歉,表示堅決擁護上級對此次事件的定性,並表示「該處理什麼人就處理什麼人」。截至26日凌晨,失聯人數仍為75人。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深圳光明新區滑坡事故發生的第六天,9900多名工作人員,數百台救援機械仍舊在救援一線奮戰。國土資源部官方微博25日消息,國務院深圳光明新區「12‧20」滑坡災害調查組經調查認定,此次災害由受納場渣土堆填體滑動引起,不是山體滑坡,不屬於自然地質災害,是一起生產安全事故。

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等十名深圳主要官員當天緊急召開新聞發布會,馬興瑞表示,堅決擁護上級對這次事故的定性,積極配合事故調查組開展調查工作,根據事故調查結論和處理意見,將依法依規,該處理什麼人就處理什麼人。這次事故損失慘重,對深圳特區形象造成極大負面影響,深圳市委市政府對所有遇難者表示哀悼,對全社會做出誠懇道歉。隨後帶一眾官員起身致歉。

這個消息發布後,「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發表「微評論」,稱「果然是人禍」,評論表示,「不屬於自然地質災害,是一起生產安全事故」,國務院調查組的認定,意味著「12‧20」滑坡災害並非天災,而是人禍。天災或難逃,人禍本可免。查清災害原因,痛徹汲取教訓,才能避免事故重演;依法處理責任人,不徇私情,才能告慰傷亡者。痛定思痛,渴望不再痛!

新華社25日則發表評論文章「突發事件考驗城市危機應對能力」指出,誰也不願悲劇的發生,當不幸降臨的時候,考驗的是城市的危機應對能力。深圳的此次災害是不幸的,但應急表現是可圈可點的。

餘泥堆放菜農撤 蔬菜未收遭哄搶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7 03:29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綜合25日電

深圳光明新區工業園倒塌事故發生後,搜救過程中挖掘的泥頭另覓他處安置也成為其中一大難題,而鄰近災區的紅坳村400多畝的菜地就變成臨時泥頭堆放場,菜農在短時間內被通知撤離,來不及收割。25日中午,約50名路人趁機進入耕地,哄搶蔬菜。

據新京報報導,25日中午,挖掘機正在往菜地堆餘泥,附近菜農馬不停蹄地摘菜,約50多名路人紛紛走入菜地哄搶蔬菜。哄搶蔬菜事件持續約半個小時,直到警員到場驅散並拉起警戒線才結束,而這些哄搶的路人中,人人都有備而來,有人甚至用裝化肥的塑膠袋裝菜。

當地菜農蔡金仁表示,22日凌晨,菜地管理公司「深圳市南鳳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鳳公司」)兩名負責人敲門,要求在兩個小時內必須搬走。蔡金仁表示,屋裡還有許多家具、化肥、農具,五畝多草莓沒有摘。負責人說,把主要的東西拿走,到時候會有補償。蔡金仁匆匆收拾,搬走了被子、衣服、電視機等,草莓正處於採摘期,五畝草莓能有20萬元人民幣(約3.09萬美元)的收入,目前還只賣了2000元(約309美元),隨後被餘泥掩埋。而類似情況也出現在其他菜農的身上。一位菜農哭訴請路人不要摘他家的蔬菜,但未能制止。

有菜農表示,南鳳公司只答應給每畝5000元人民幣(約773美元)的補償,而且已繳付的六個月管理費也不獲退還,不滿補償過低。而菜農提供的協議顯示,該地作為臨時耕種,如遇到政府需要使用該地,南鳳公司要提前三個月通知菜農。

南鳳公司方面就事件回應稱,該公司今年上半年接手管理菜地,由於受災地泥頭沒地方堆,才將菜地作為臨時堆放場,將堆一米高的土。南鳳公司王姓總經理表示:「菜農和我們都很無辜,沒辦法。」王總經理表示,他們也知道這樣很浪費蔬菜,想幫菜農收菜,但人手不夠,也沒那麼多錢賠他們,「如果有不滿可以找街道辦上訪。」

現場溢屍臭 難屬擬聯合討公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7 03:29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綜合25日電

20日深圳發生滑坡事故,至今現場仍有搜救隊及大型挖掘機器工作。有現場人士向傳媒表示,泥土不時傳來一陣臭味,但沒人肯定臭味是從何而來。事發至今,失蹤人士的家屬仍在當地守候,希望盡快得到親人的消息,「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據香港東方日報報導,大批家屬於事發翌日就趕到光明新區柳溪工業園,等待親人的消息。部分家屬就透過社交軟件組成群組,希望集眾人之力,為親屬討回公道。有家屬表示,目前家屬方有五點訴求,包括要交代挖掘進度、挖出的遺體數目、如何處理涉事公司及其幕後主事人、提供挖掘其親人遺體所需的具體時間,及為事故中的死難者立碑。

早前當地政府已安排家屬入住酒店,但家屬只能留在酒店內,若家屬離開酒店範圍,就不得再入內,會被送到其他酒店。對於政府這個安排,有家屬懷疑對方是為了避免失蹤者家屬聚集一處,減低他們「搞事」的機會。另有家屬表示,雖然當局有滿足他們目前的生活上的必需品,如嬰兒的日常用品等,又因節日來臨,為他們送上果籃,但當下他們最希望親人回到家中。

對於今次發生滑坡事故,有村民指責當局無視他們多次投訴,放任泥頭車每天24小時進出。「我們白天吃灰塵,晚上沒法睡覺。這下好了,抓起來了吧!」而事發現場附近的紅坳村就貼出了安民告示,指村內所有企業已全部停產停工。

大公報報導,有人呼籲為這次事故的遇難者立碑,得到大多數家屬的響應,一名家屬認為,「在山腳下,刻上我們親愛的家人名字,讓逝者永永遠遠看著這片離世的土地,讓後人看著永永遠遠警惕教訓,讓政府官員時時刻刻嚴檢自省!」

中國「泥頭圍城」嚴重 各地未爆彈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7 03:29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綜合25日電


image
中國深圳滑坡事故引起大眾對處理建築廢物的關注,「泥頭圍城」現象愈來愈嚴重,更有加速的趨勢。(路透)
分享中國國土和安監部門早前就深圳滑坡事故調查,並公開表示經初步斷定事故原因為臨時餘泥渣土受納場違規作業,導致受納泥漿漫溢,沖出山體。事故引起大眾對處理建築廢物的關注,有媒體揭發國內「泥頭圍城」愈來愈嚴重,更有加速的趨勢。
對於深圳滑坡事故,有輿論認為事故與距離事發地西面500公尺處、地鐵6號線大雁山隧道工程有關,工程現場負責人表示事故當日並無直接關係,又稱救援結束後就會復工。

據新京報報導,隨著中國經濟急速發展,建築廢棄物數量的增長率與經濟的增長幾近並肩。2008年,深圳市當時最大的龍華部九窩餘泥渣土受納場開始運營,但不到四個月就被填滿。自2010年起,深圳的泥頭就以每年近100萬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去年更達到3000萬立方米。

困境並不僅僅在深圳上演,北京、南京、濟南等城市,都存在類似情況。單是北京去年便有4000萬噸,而杭州2012年的餘泥渣土數量,更足以填平三個西湖。

光明新區受納場的坍塌,是深圳不堪渣土重負的一個縮影。中國多數城市渣土收納場的建設,遠遠跟不上渣土產生的速度,同時又面臨多頭管理、監管缺失、再利用率低的困境。最終,「渣土圍城」隱疾,成為很多城市的一個痛點。

該報導分析指目前只可靠堆埋的方式處理渣土,而在事發現場附近就有另一個依山堆土、山下有高速公路及民居的泥頭堆放場。而北京朝陽區一個屋苑,更有一個堆放場堆放近七層樓高的泥頭。

「泥頭圍城」的隱憂日益擴大的另一原因,是因為有人將建築廢料隨意傾倒。據建築廢料清理公司負責人田琦(化名)透露,由於泥頭堆放場多處於郊區離市中心太遠,減去油費及薪資,田琦坦言所賺不多,只好選擇把泥頭傾倒在非法地點。他亦表示由於地方有限,所以只好把泥頭運往外地,這也是非法堆放場急增的原因。

高潔恐遭驅逐 法媒嚴批北京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7 03:29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26日電

法國雜誌「新觀察家」(L`OBs)25日表示,北京特派記者高潔,因為撰文批評新疆維吾爾族所受到的待遇,將被中國驅逐出境。高潔必須在12月31日前離開中國。

新觀察家表示,高潔撰文暗示,北京當局利用巴黎恐攻事件,合理化打壓維吾爾族人的行動,不久即成為中國官媒社論批評的對象,甚至收到死亡威脅。

多家媒體披露,中國外交部已經要求高潔公開撤稿。

新觀察家力挺高潔,並在社論中表示,值此法中強化兩國經濟、文化和外交關係之際,高潔遭到驅逐無異是「重大事件」。

法國外交部發表扼要聲明表示,他們對於高潔的簽證未獲展延,感到遺憾。「容許法國提醒,記者能否在世界各地工作,攸關重大。」

將軍表態力挺 軍改「白熱化」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7 03:29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26日電

繼劉少奇之子、總後勤政委劉源以「末代政委」力挺習近平軍改,中階旅長發聲詮釋「高職低配」後,黨媒人民日報近來圍繞國防和軍隊改革發表多篇文章,一批將領密集撰文表態,人民日報資深軍事記者也作出解讀。 有分析稱,這些細節都透露出軍改已漸入白熱化階段。

多維新聞報導,12月16日,軍隊四總部中總後勤部政委,上將劉源自稱「末代政委」,表示力挺習近平軍改,外界認為,這是對現役38名上將做出表率,引領軍改服從大潮。

12月20日人民日報刊登16集團軍某旅旅長付文化的文章「面對改革:軍人準備好了嗎」,文章提醒軍改在戰略區畫定,新成立陸軍以後,集團軍可能面臨軍改師、師改旅的情況,而原有職位將變動,軍長任師長,師長轉任旅長,「高職低配」在所難免。 有分析認為,習近平軍改透過將官和軍中「骨幹」釋放軍改細節的同時,也在引導解放軍「聽從指揮」,以便軍改順利進行。

人民日報微信公號「人民日報政文」也發文稱,從「人民日報」近來圍繞國防和軍隊改革發表多篇文章中,不難看出將士的狀態、改革的思路、軍隊的未來。在這篇文章中提到的是多位將軍發聲支持軍改。

其中,內文引述蘭州軍區裝備部部長、少將李建印的話說,各級領導幹部要不當看客,不添障礙,不埋隱患,切實以主人翁的姿態「扶上馬、送一程」,為軍隊長遠發展貢獻最後力量。人民日報政文部軍事室記者蘇銀成則指出,面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有的擔心會裁掉自己,靜觀其變,明哲保身;有的擔心會改掉自己的利益,騎驢看唱本;極個別的還會發些小牢騷,總覺得虧了自己。凡此種種都是改革的不協調音,必須擯棄。

軍委首長「動」起來 釋重大信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7 03:29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26日電


image
軍委首長密集出動,外界猜測是要釋放重大信號。(取材自北京晚報)
分享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後,任何一條關於解放軍的即時消息,都能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更別說習總親自出馬了。「上午,新任總編輯亮相;下午,習總來視察,萬萬沒想到!習總竟然通過軍報微博向廣大官兵祝賀新年。」隸屬北京日報的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短短幾十字報導,讓解放軍報一下子人氣爆棚了。軍改前夜,軍委主席以如此特別的方式亮相,是要釋放重大信號麼?
北京晚報報導,軍委因其地位和職責特殊,很少公開發布重大新聞,軍委領導的活動報導更是少之又少、惜字如金,如無重大事件發生,大家很難在電視、報刊上見到首長們的身影。

而就在24日,另一位中央軍委成員、海軍司令吳勝利也出動了,他登上遼寧艦參訓跟訓並指導艦機融合訓練,與官兵座談時,他重點談了加快推進航母作戰能力的形成。這定是落實習總「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

同樣是在當天,總政宣傳部也有重大行動,該部圍繞習總在軍改工作會上重要講話的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作了概要和闡釋解讀,供部隊學習參考。

報導說,最高首長的講話精神,是統一思想的行動指南。軍改工作會後迅速下發,可見軍改工作之緊鑼密鼓。年底已至,在這個時間節點上,軍委首長接連出動,最高首長講話精神下發,在講求效率的軍事系統十分罕見,信號十分明確:改革,全軍已經動起來了。

這段時間,很多媒體都在熱議軍改之後的機構設置和人事變化,這或許是茶餘飯後「參政議政」的最佳談資。事實上,任何重大改革的要義均離不開發展和穩定二詞,軍改也不例外。軍隊要發展什麼?習總在微博上說了,希望廣大官兵踐行強軍目標,有效履行使命。

報導說,「強軍」,看似簡單的字眼後面內涵豐富。「長安街知事」曾為大家介紹過一段習總在文藝座談會上與閻肅的對話,在回應閻肅「軍味戰味」的發言時,習總說,「如果我們的解放軍文藝工作者沒有軍味,沒有戰味,那幹嘛要穿這身軍裝呢?那幹嘛我們要用這麼多的軍費,辦這些文藝團體呢?這可能也是今後我們軍隊文藝工作體制機制改革的一個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