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從日本川內核電廠重啟看台灣
2015-08-13 02:08:1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位於日本九州的川內核電廠一號機十一日上午重新啟動,預計八月中重新加入供電,結束日本近兩年的「零核電」情況。川內一號機是二○一一年福島核災後,首座符合日本「新安全標準」的核能機組。

這次核電廠重啟,被視為日本首相安倍在能源政策上的一大勝利。原因是,福島核災後,日本暫停境內所有核電廠運作,其間雖有關西電力的大飯核電廠短暫重啟,但多數時間日本都處於「零核電」狀態。川內核電廠重啟後,其他日本核電廠也將陸續申請重啟,所以,這是日本能源政策在三一一後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日本在福島核災後關閉所有核電廠,必須改以火力發電替代,又以天然氣為大宗;日本因此進口大量天然氣,故而貿易一度出現逆差。日本重新擁抱核電後,將可減少對外採購燃料支出,對於安倍拚經濟成果將有關鍵性影響。

川內核電廠的重啟,歷經民間強力抗爭及司法訴訟,過程相當艱鉅;即使如此,民調顯示日本民眾反對核電廠重啟的比率仍超過五成。在這麼高的反核聲浪中,安倍政府能讓川內核電廠恢復運轉,從情理法三個面向來看,除了在情感面上較難以說服民眾,日本官方在「理」跟「法」方面都下足了功夫。

首先,福島核災後,日本改革核能監管機制,成立「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實施更嚴格的核能監管機制。經過新機制的審核,確認川內核電廠不會受到海嘯、活斷層的影響,並提升反應爐的防水功能,增加緊急電源,以免重蹈福島電廠遭海嘯侵襲後失去電源而爆發核災的覆轍。除此之外,川內核電廠重啟,也經過核電廠所在地鹿兒島縣薩摩川內市議會同意,鹿兒島地方法院並駁回日本民間團體提出的禁止川內核電廠重啟的假處分,程序完備。

換言之,除了無法在情感上說服日本民眾接受川內核電廠重啟,日本官方在重啟川內核電廠過程中,相當重視「理」和「法」的層面,並作了充分努力。

川內核電廠的重啟,可作為台灣核能政策的一面鏡子。但以此檢視台灣的作法,不但顯示我國能源政策仍在原地踏步,也凸顯台灣處理核能議題只顧到「情」的層面,完全沒有「理」與「法」的思慮。

福島核災後,國人對核四的疑慮升高,政府規畫先總體檢核四,提出報告後,再交由全民決定核四存廢。但去年在太陽花運動後,林義雄隨即進行禁食抗議,使政府進退失據。儘管後來核四總體檢過關,但馬政府並未舉行公投,即逕自作成「封存」核四的決定。如此只顧情面、不顧法理的和稀泥,完全缺乏從制度層面解決核四爭議的思維。核四封存,只是暫時掩埋了爭議,台灣能源政策則繼續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至於台灣未來要不要繼續使用核電,或現有的三座核電廠要不要延役,則陷入無人聞問的狀態。這些,都不能不歸諸選舉政治與藍綠對峙所造成。

台灣與日本的地理環境類似,同樣四面環海,面臨地震威脅。福島核災給台灣的警示是:地震與海嘯對核電廠的威脅,比早年核電廠設計時的設想還要嚴重。然而,台灣對於核電廠附近的斷層與海嘯研究,始終缺乏深入調查探究的決心,以北台灣的「山腳斷層」為例,這條斷層行經核一廠與核二廠中間,一路向北延伸入海中。但目前我國官方對山腳斷層的研究僅限於陸地,延伸入海的部分交由台電調查,但台電受限於能力與經費,調查根本停滯。

明年起,台灣將陸續面臨核一、核二廠能否延役的審查關鍵期。但是,如果缺少山腳斷層的科學調查,就不可能得到海嘯對兩座核電廠影響的可靠數據;屆時,核電廠能否延役,社會討論必然是感性壓過理性,又如何可能做出符合整體利益的決定?

能源政策是一道選擇題,而非是非題,必須在安全、環保與價格三方作出合適的考量。正因為取捨困難,政府的能源政策必須在情、理、法三方同步努力,才能長遠與順利的推動。

川內核電廠重啟代表日本能源政策邁出福島核災後的重要一步,我們必須反思:為何台灣遲遲跨不出能源政策的關鍵下一步?我們又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原地踏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