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筆記/從一場清潔比賽看文化差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13 04:30 聯合報 蔡惠萍


77

蘭嶼鄉民大多以放養方式飼養豬、羊,隨處可見豬、羊在道路上逛大街,影響環境整潔。 記者潘俊偉/攝影
去過蘭嶼的人,常會對滿街趴趴走的豬羊印象深刻,跟漢人圈養豬羊截然不同的是,雅美族(達悟族)採放牧方式。為了推展觀光,台東縣府四年前開辦環境清潔比賽,蘭嶼卻次次墊底,因滿街動物排遺影響成績。為擺脫老是吊車尾,蘭嶼這兩年蓋了「動物收容所」,積極宣導圈養動物,但也逐漸改變原有風貌。
除了放牧文化,雅美族建築也獨樹一格。無高山屏障的蘭嶼,當地傳統住屋一半在地下,稱為半穴居,除可避免夏季高溫,還可抵抗海風及颱風,是雅美人順應自然發展出來的建築文化。

六、七○年代,台灣省政府在蘭嶼展開「山胞生活改善計畫」,拆除許多傳統家屋,原地重建五百多戶鋼筋水泥國宅。用意原為改善主屋光線不足及缺乏現代化衛浴設備,卻未考量族人的文化跟生活方式,以及當地的氣候地理環境。很多老人家住不慣,最後還是選擇住在傳統家屋,政府蓋的國宅反而成了空屋。

四十多年來,從蘭嶼國宅到清潔比賽,凸顯了原漢差異下,若只從主流社會眼光看待原住民,不僅會忽略了部落的真實需求,甚至可能因此消滅了珍貴的獨特文化。

最近林務局打算修改法令,開放原住民以部落申請的方式,合法採集森林產物,引發不少討論。有人擔心,山老鼠將可透過原住民,「合法地將一根一根巨木運下山」,造成山林浩劫;這多少也出自漢人為本的思維,認為原住民一定會竭澤而漁甚至出賣自然資源。

過去原住民的傳統領域幾乎都被畫為國有森林,森林產物也因此收歸國有,原民形同被森林法阻隔在山林之外;山林既然變成國家的,多數原民自然逐漸對裡頭的亂象漠然以對。

如果原民可以重新回復傳統對山林資源的利用,山林重回懷抱,就會開始當成自家後院悉心看顧,甚至還能以部落的集體力量約束不法行為。

台灣原住民族極為多元,高山族靠山吃山,生活充滿森林色彩;雅美與阿美等海洋民族,卻又展現出從海洋環境投射而來的豐富文化。台灣多年來高談生物多樣性,但常忽略了與其相依相存的文化多樣性,更無視後者的保全跟前者一樣重要。

千百年來,原住民從山海的自然資源獲得生活所需,衍生出許多生活慣俗與禁忌,這些依附各種自然環境所發展而來的傳統文化與生態智識,讓原住民在過去始終能永續使用自然資源,並且交給我們一座讓外人驚豔的福爾摩沙。

若原住民對自然資源的傳統使用權利一直被禁絕,千百年累積而來的生活智慧與山海文化終將凋零。反之,讓原民有限度使用自然資源,並且喚回傳統文化,也有助於自然資源的保育,兩者看似衝突,實則相輔相成。

如何避免用主流社會的單一思維與價值觀看待原住民,從政府到民間,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78
蘭嶼族人飼養牲畜,習慣任其在路上趴趴走。 記者潘俊偉/翻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