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SG 50:新加坡奇蹟中的中國因素
2015-08-13 02:08:1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上周末,8月9日,1965年宣布獨立的新加坡慶祝建國50周年。1965年,新加坡人均GDP已高居東南亞之首,在亞洲僅次於日本與香港;50年後,不但是東南亞之首,且同時也是亞洲之首,並遠遠地拉開了和第二名香港的差距。一蕞爾小國如此表現,在人類歷史上亦屬罕見,謂之奇蹟,毫不誇張。在新加坡舉國歡慶SG 50之日,大家好奇的是,這50年是怎麼走過來的?打造新加坡奇蹟的主要因素與機緣有哪些;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的下一個50年又將如此走下去?新加坡又將面對跟過去50年比如何不一樣的形勢與挑戰。

在思考及回答這些問題時,人們會赫然發現「中國因素」的存在與關鍵。過去50年是如此,未來50年或將更是如此。

先談過去50年,新加坡作為一個獨立國家,除了土地與主權之外,人民對國家的自我認同感不強,軍隊更是幾乎完全沒有,卻要面對相當險惡的外在形勢(主要是兩大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對於這個以華人為主的小國的排斥與敵視)。但新加坡最終化險為夷了,而且表現得遠比對手更為卓越。今天的新加坡人都為此感到自豪,當然對於他們的「永遠的」領導人李光耀充滿了感激之情。但這不是我們所謂的「中國因素」。

所謂的「中國因素」,可以藉李光耀在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前被訪問時的談話來說明。當時對於香港之回歸中國,各方看法分歧,看好看衰均有,當時經常被相提並論的「雙誠」,究竟如何比較及看待回歸後的香港前景問題,李光耀的回答是:「香港的幸運是它背後有個中國大陸,而它的不幸,也正是它背後有個中國大陸;至於新加坡,則幸與不幸,正好跟香港相反。」這真是智者之言,回看香港回歸18年來的發展歷程,的確在經濟上「享受了」它背靠大陸的好處,但在政治上,也始終擺脫不了「一國」與「兩制」之間的糾纏,以至於在香港內部出現了愈來愈明顯的內耗。香港不但被新加坡超越了,而且雙方的差距還與日俱增中。但此一超越,一部分與香港有關,一部分則與新加坡有關。

新加坡厲害的是,它明知與香港相比,在經濟上「中國因素」是它的弱項,但它卻有本事,以兩個重大的戰略決策把它的弱項扭轉過來,反而成了它的強項。

一個是人口結構與人口政策。星、港與當前許多國家一樣,普遍面臨少子化及人口老化的困擾,但只有新加坡大膽地採取了大規模輸入青壯化及優質人口的政策,為了能最大程度降低新加坡移民對社會文化的衝擊,輸入地區主要來自中國與印度,尤其是中國大陸。

另一個是博弈(賭博)產業。新加坡打造了國際級的大賭城及連帶附設的環球影城等一流觀光產業,吸引了大量遊客,其中很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

換言之,新加坡既避免了香港的負面因素,又成功地把原本有利於香港卻不利於自己的中國因素扭轉了過來,反而變成了它的強項。

「中國因素」除了對新加坡過去50年起了關鍵作用外,相信亦將對新加坡的未來50年產生微妙、複雜且具有挑戰性的影響。一、巨大新移民造成的人口與族群磨合問題。雖然同屬華人,但各種原因也導致矛盾與摩擦;如何化解,是後李光耀時代的全新考驗。二、亞太戰略新形勢的丕變。過去50年,新加坡以一小國,不僅成功周旋於兩大強鄰馬、印之間,更成功周旋於兩大強國中、美之間、但形勢正在變化。一個快速崛起的中國勢將在西太平洋與原有的最大勢力美國展開長達幾十年的博弈。由於中、美的綜合國力正在出現甚至極可能持續出現長、消之勢,因而如何繼續在中美之間穩妥地把握外交戰略的平衡,便成了一個高難度的挑戰。李光耀如在,都不容易,何況是後李光耀時代。

SG 50,新加坡人普天同慶,我們表示祝賀;SG的下一個50,會怎麼走,我們也願表達深深的祝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