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內慚罪行的明仁與耽溺殖民的台灣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13 04:0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日本明仁天皇日前向日本國民演講,預期可能宣布自己的退位意向,圖為明仁8月1日向日本國民發表演講的資料照片。 歐新社
日本明仁天皇最近公開講話,表達生前退位的願望。此一舉動,被認為是試圖對日相安倍意欲脫離戰後體制的行動,表達意在言外的反駁。從另一個角度看,明仁的舉動,也不經意地折射了今天台灣的政治迷惘與荒謬。
明仁之父裕仁,即昭和天皇,是戰爭的發動者與侵略者;戰後因占領者美國的政治考量,倖免於受審的命運,也苟全了天皇的名位。明仁作為皇太子,目睹戰後日本度過慘淡而殘破的歲月,學生時代就曾私下說過:「如果我成為天皇,有朝一日被要求在《宣戰書》上簽名,我一定會拒絕。」繼位天皇後,他亦猶如贖罪一般,窮其半生都在戮力地展示他對和平主義的追求與信仰。

明仁因此成為一個堅守戰後體制的信仰者,認定日本並非「受制」於美國為首的同盟國制定的戰後秩序,反而是依據這個體制的框架,日本才得以在殘敗中復原。他曾為父親發動的戰爭暴行表達遺憾,也為日本對中國及其他國家所犯的罪行感到內疚。

這樣的反省,塑造了明仁的和平形象,雖然不能干涉政治,但他三年前隱晦地表達了與安倍追求脫離戰後體制相左的看法。他說:戰後聯軍占領日本,以守護和平與民主為原則制定了日本憲法,並進行各項改革,才構建了如今的日本。這一席話,含蓄地否定了當時剛回任首相的安倍準備修改和平憲法的意圖。

反觀台灣,此刻卻在向急於脫掉戰後束縛的安倍首相靠攏,且與想要謙卑維持戰後秩序的明仁天皇背道而馳。更真確地說,台灣甚至不只是走向安倍,而是走回裕仁天皇,企圖從不堪回首的歷史煙霧中,找出某些人虛無美化的殖民天堂幻想。

這樣的情緒,近年方興未艾,更在去年達到高潮。暮年的李登輝,試圖抹去他曾作為中國人的印記,拚命要尋回他的岩里正男的認同。他去年投書日本右翼媒體,竟然稱二次大戰期間的台灣人是「身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並說「七十年前,台灣與日本是同一個國家。」換言之,明仁為其父親挑起的戰爭感到愧疚的暴行,到了岩里正男心中,卻是某種美好的嚮往與精神的寄託。對李登輝而言,昭和依舊是他孺慕的天皇。

去年及更早以來的反課綱運動,則是一場戀慕日本殖民體制的集體表態。一些高中生以一種癡妄的姿態,敘述日本殖民的合法性,毫不猶豫地認定慰安婦是自願前赴戰場為皇軍獻身。由此,呈現了一種台灣人民甘於被驅策、鞭笞的奇幻民族美學。

李登輝走回岩里正男不難理解,畢竟那是他年輕時期的生命著色;但跨過近一個世紀之後,那麼多台灣高中生卻對昭和殖民往事如此神往痴迷,不惜對幾已凋零殆盡的慰安婦再次蹂躪,也要建構這一種經不起推敲的史觀。這點,難道不是整個社會心靈的集體譫妄與異化?

令人不解的是,當時大選勝利已如探囊取物的蔡英文,卻依然擁抱這種用沙粒堆砌的虛幻史觀,對反課綱學生表示惺惺相惜。也因此,在她就職日勉力提出以憲法處理兩岸關係後僅兩天,她的教育部長便直接廢除了馬政府的微調課綱,更獨步全球地選出高中生及大一新生為課綱委員。

為此,整個國家被綁赴一條殖民鬼魅復活的附庸路線。微調課綱被廢的幾天後,歐巴馬親到廣島原爆公園獻花,卻未為當年投彈道歉;其目的,就是為了執守世界對日本殖民軍國主義的歷史判決。然則,何以世人皆醒,而台人獨醉呢?

錯誤的史觀與對殖民的耽溺,將把國家引往更為坎坷的命運,太平「礁」與沖之鳥「島」就是附媚帝國、吹捧殖民的政治路線招來的屈辱。連明仁天皇作為戰爭發動者的後裔,都能慎思明辨,欲意拋棄沉重之包袱;而作為被殖民者的台灣,卻陷入緬懷殖民美好的陷阱,這又是什麼反省和自覺?

反課綱﹒李登輝﹒慰安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