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從競爭力排名看經濟發展瓶頸
2015-06-13 01:53:0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日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今年全球61個主要國家的競爭力排名,台灣是第11名,比去年進步兩名,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三,僅次於香港(第二)和新加坡(第三)。由於IMD是全球最早開始的國家競爭力排名,也最受到國際間重視,尤其是許多跨國企業很重視此一排名,做為其進行國際投資時的重要參考,因此我們政府相當重視。

IMD國家競爭力指標分成四個大項指標,包括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率與基礎建設,其中經濟表現包括經濟成長率、進出口貿易餘額等,這些台灣這兩年的表現都還不錯,因此排名都在很前面,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價格」方面的表現卻一直不佳。去年台灣汽油價格的表現全球排名第13,比其他經濟指標的排名低很多。我們要特別指出,IMD對於價格在評比時,不是只單單的看價格低就一定比較好,因為像台灣完全不產能源的國家,當能源價格很低時,就表示政府必須在這方面給予很多補貼。

而且當能源價格過低,會造成該國能源的使用沒有效率,通常其副產品就是該國的空氣汙染排放會過量。另一方面,如果所有產品都只追求較低的價格,而不在乎產品的品質,長期下會降低該國產品的競爭力。其實過去幾年以來,台灣國際競爭力指標中,在這一方面的評比一直都不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國人過於追求低廉的價格,包括能源及其他產品,從而忽略產品品質的重要。IMD國家競爭力的指標中,已經多次提醒,政府與國人都應該正視價格過於低廉的問題。

在企業效能方面,雖然今年的排名上升到第14名,但是這與2010年前後的第三名相比,還是遙遙落後。仔細觀察其中的中項指標,造成這幾年企業效能排名下滑的原因有二:第一,勞動市場指標由2011年的第七名,持續下滑到今年的第25名,其中勞動市場長久以來過於封閉,對於外人來台的限制很多;另外,則在於薪資長期停滯,導致國內的技術人才持續外流,同時卻又無法吸引國際優秀人才來台。

造成企業效能指標下滑的另外一個重要項目是「行為態度與價值觀」,其實在2010年到2012年,我們在此一指標上的排名高居全球第四,當時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年兩岸洽簽ECFA,國際上都覺得台灣未來在市場上的開放態度,必然可以帶給企業更高的效率;沒想到2013年服貿協議在立法院無法通過,當年此一指標下滑到第六名,2014年太陽花學運,阻止了服貿協議的通過,同時也讓IMD覺得台灣對於開放市場的想法有了很大的轉變,導致未來我們的企業效能受到限制,因此去年在此一指標的排名就由前一年的第六名突然滑落到第19名。今年情況略為好轉,但是也只是回升到第15名。事實上,企業效能大幅滑落也是造成去年我國總指標排名下跌的最主要原因。

最後,在基礎建設上,我國的排名也在逐漸下滑,值得注意。雖然基礎建設大項指標的排名比去年只下降一名,但是其中「基本建設」的排名卻由去年的18名,下降到今年的第25名。去年以來,幾項重大的BOT案頻頻出狀況,包括高鐵案與大巨蛋案,這些大案都讓IMD覺得台灣在重大工程及基礎建設有很多問題。值得慶幸的是,立法院已經通過高鐵收歸國有案,應該是解決高鐵問題的重要關鍵,徹底解決高鐵的財務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台北市政府能順利處理大巨蛋問題,早日回歸建設常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