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航空城聽證會最後一天 唇槍舌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02 02:07 聯合報 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


桃園航空城計畫聽證會昨天最後一天,支持、反對雙方唇槍舌劍,從在地生活、農業到文化資產保存論戰。綜合三天聽證,支持方堅持儘速開發航空城、反對方認為縮小航空城範圍可降低區段徵收爭議,主辦單位表示,雙方意見和資料將提供主管機關未來審議參考。

昨天的聽證會分別在竹圍國中、大園老人會館進行蛋黃區、蛋白區正反雙方辯論,台北市府秘書王寶萱以資料、數據質疑航空城計畫只談創造效益,未提對當地農業、牧業、工業產業損害評估,綜合三天聽證,應依在地生活、農牧、產業重新調整,大幅縮小航空城範圍,才能改善在地人遠景。

支持代表湯嘉豐表示,在地農民幾乎都支持航空城計畫,因為開發延宕,造成徵收區農民不敢投資機具,因機具不算徵收補償,沿海農民無所適從,只有儘速開發航空城,讓大園人與機場共存共榮。

在大園老人會館聽證會中,反迫遷聯盟發言人田奇峰以林口A7站配地資料提出權值小的地主權益被犧牲,引起支持代表高喊「反對」抗議資料,一度場面火爆。

田奇峰表示,航空城對當地生活、社會、經濟及文化資產影響大,當地農民休耕,應協助復耕,無地租戶面臨迫遷,中小地主吃虧,如果縮小範圍就可降低傷害。

支持航空城代表吳建耀表示,當地農地汙染,不適耕作,宜納入徵收才是護農,海軍基地文資保存改為兩處,所有文化歷中集中保存,可免重新都計和重辦聽證,他們住在機場噪音區內,日夜79分貝、尖峰100多分貝,居民無法忍受,希望政府依計畫加速開發。

慈濟苗栗園區 開發生變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02 02:08 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


image
慈濟苗園區生態保護良好,處處可見自然美景。 記者范榮達/攝影
分享慈濟50周年志業展正在苗栗園區,環保志業做得好,另生態環境優美,最受到注目,23公頃園區開發目前傾向「從長計議」,原計畫用途要蓋社教推廣中心及創新育成中心恐怕生變。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成立50周年,苗栗園區推出50周年志業展,包括人文、環保等志業區,開放民眾參觀,環保志業策展人張煥奇說,慈濟目前全台有六千多個環保站據點,這次展出利用保特瓶堆出意象,原來慈濟的脤災的毛毯,其實都是回收保特瓶抽絲製成,此外,展出讓參觀者了解一些垃圾在自然環境難以「消化」,最後安排實作體驗,深植垃圾分類資源回收觀念。

園區目前樹木及水塘等一片生意盎然,連夜晚都可以聽到貓頭鷹的叫聲,可說是苗栗市區難得的生態寶地,少子化衝擊,設立社教推廣中心及創新育成中心較不急迫。

縣府官員上月拜會證嚴法師,了解到園區開發將從長計議,目前維持原狀,要用環保與世界接軌。

苗栗園區50周年志業展,也展出許多老照片,83歲徐明江擔任志工廿多年,跟著慈濟的腳步,深入各個災區救災,一些老照片勾起他的回憶。

縣府工商發展處長李政峯則表示,縣府還沒有收到慈濟苗栗園區計畫變更用途說明,園區原是23公頃「甲種工業區」用地,2009年變更使用分區「文教區、社會福利專用區」,但開發進度落後,如果要變更成環保用途,也必須經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通過,如果5月底期限還沒有具體答覆,園區有可能回復「甲種工業區」。

五月雪盛開 飛螢農莊滿滿帳棚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02 02:08 聯合報 記者張弘昌/通霄報導


image
通霄鎮飛螢農莊一帶油桐花盛開,露營遊客選在桐花樹下搭帳棚,邊野營邊賞花。 記者張弘昌/攝影
分享桐花季節到來,通霄鎮褔興里飛螢農莊一帶雪白桐花盛開,加上5月初進入賞螢火蟲旺季,昨天勞動節露營區幾近客滿,非假日還有環島露營團體到來包場。
飛螢農莊業者黎育辰說,勞動節假期從周五晚陸續就有攜家帶眷露營遊客,到露營區野營,到周六當晚露營區營位客滿,連周日都有遊客在中午後,進駐搭帳棚野炊、野營,農莊還有游池戲水區、親子烤肉區,另團體可預約民俗技藝編織DIY教學課程。

從苗48線進入飛螢農場道路及賞螢火蟲溪谷,兩旁油桐花盛開,在桐花林間露營,隨著輕風有雪白油桐花瓣飄來,遊客興奮的揀拾樹下油桐花,堆成心型等圖案拍照留念。

黎育辰說,4月下旬天氣不穩定,螢火蟲數量多寡會因天氣、氣候、溫度等變化,預計5月初進入賞螢旺季,只要前幾天天氣睛朗,晚間螢火蟲大發生機率大增;農莊夜間儘量熄燈或採低亮度照明,螢火蟲族群數量維持穩定。

我叫「照胃鏡」 練肖話零距離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02 02:08 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


image
趙惟妗當志工,不惜犧牲形象拉近距離。 記者范榮達/攝影
分享「我是照胃鏡…」志工趙惟妗很習慣這樣開場白自我介紹,用自己名字搞笑,犧牲形象「練肖話」,讓人印象深刻,一下子拉近與服務對象的距離,志工出任務成功百分百。
44歲趙惟妗當志工趴趴走,目前是苗栗看守所保母組推廣閱讀志工,後龍警察分駐所警察志工,及後龍鎮衛生所防疫志工,也是「後龍灣工作坊」成員,還曾任社區關懷、國小故事媽媽等志工,志工時間排滿檔,她樂此不疲。

她10年前跟著兒子上國小,組成「e媽媽故事團」,當志工利用晨間時間說及表演故事,後來她覺得辛苦編劇,不如分享到其他學校,故事團四處表演,搭配課程寓教於樂,發現學童很多觀念都可以內化。

她舉例說,一些學童找東西沒有耐心,故事團傳達「我辦得到」的觀念,曾有一名學童大發牌氣找不到考試用的尺,後來學童平心靜氣,反覆告訴自己「我辦得到」,果真在書包內找到,開心與她分享經驗。

此外,趙惟妗穿著志工服訪視社區老人,部分老人家害怕是詐騙集團,拒人於千里之外,她耐心多次家訪,還練肖話自己是志工界林志玲,逐步打開老人心房,接受訪視並配合量血壓。

趙惟妗表示,一開始家人不完全支持,認為只要家事做好,志工又沒有錢賺,直到家人有次參加喜宴,社區中心牆上貼了她當志工照片,且人人都誇她熱心好棒,才化解家人的心結。

學生毆師腦震盪 轉學不記過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02 02:08 聯合報 記者葉建宏/湖口報導


湖口國中一名國二男學生,日前遭老師換位置,後來私自坐回原位,老師上前詢問卻遭毆打成腦震盪。家長與校方原協議將男學生轉學,不記過、不提告,但家長事後又向媒體投訴,指校方不該讓孩子轉校。校方決議維持原案,縣府教育處尊重校方。

校方表示,男學生平時調皮搗蛋,日前遭班導師換座位,上月22日,班導師發現他私自坐回原位,便用鉛筆盒上前拍身高近170公分、體重60公斤的學生背部,未料他出拳打向老師鼻子、眼睛,造成腦震盪。

校方表示,擔心學生會因毆師遭記兩大過,無法順利畢業,因此建議家長以轉學方式,讓學生重新來過,同時撫平導師受傷心靈,很訝異家長事後又投訴媒體,認為校方施壓強迫孩子轉學。

學生的姑姑表示,孩子本性不壞,當時「反射動作」不小心打到老師,事後學生父親也陪同到校道歉,希望孩子留在原校。

照顧病兒癌夫 堅強媽媽獲殊榮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02 02:07 聯合報 記者王敏旭、葉建宏、張念慈/新竹報導


image
陳貴柑(前中)牽著智協總幹事劉玉梅(前左),感謝她協助全家解決困難。 記者王敏旭/攝影
分享50歲婦人陳貴柑兒女是身心障礙,丈夫腦癌,她多年來為家人奔波,成全家最重要支柱,昨獲得新竹市模範母親殊榮,她含淚領獎時說,「這個家需要我,我絕對不能倒下」,令人動容。63歲的吉娃斯翡互依,14歲從新竹縣新光部落嫁到司馬庫斯,與丈夫攜手寫出司馬庫斯的發展史,獲頒竹縣模範母親。
陳貴柑的女兒2歲時發現自閉症合併智能障礙,兒子高中確診為亞斯伯格症,兒女接連發生狀況,讓她決定收起家中經營的鎖店照顧孩子,丈夫則找保全工作,辛苦維持全家開銷。不料,去年丈夫突然無法倒車入庫、行動緩慢、劇烈頭痛,就醫確診為腦癌,病情不樂觀。

陳貴柑告訴丈夫,「就算醫生放棄你,我們也不會讓你一個人」,夫妻倆挺過接連三次腦部開刀,一家四口繼續堅強地走在人生道路。她也感謝新竹市智障福利協進會等單位幫助,成為支持她繼續走下去的最好鼓勵。

新竹市長林智堅昨天頒獎表揚167位模範母親對家庭、社會的付出和貢獻,也向他生命中「最重要的3個媽媽」,包括妻子、母親和岳母表示感謝。

100歲的張完妹,與丈夫努力拉拔五個小孩長大,從小失學的她,為彌補遺憾,70歲時開始學注音符號,認真好學是兒孫最好榜樣。

另名模範母親蔡幸娟為照顧罹患「川崎氏症」聽力受損的大兒子,努力學習手語,更陪兒子一同上學,用手語同步翻譯,「媽媽變同學」成校園最美風景。 她也積極參與校內特教課程規畫,將小愛化作大愛,替身心障礙學生的權益努力,即使去年發現罹大腸癌,依舊樂觀勇敢面對。

新竹縣長邱鏡淳昨天也頒獎表揚16位模範母親,其中吉娃斯翡互依來自竹縣最遠部落司馬庫斯,她與丈夫倚岕穌隆從不放棄5個兒女受教權,還有人拿到碩士,至今所有子女們都在部落工作,內外孫共有14位。

吉娃斯感念部落從過往的艱辛變光明,「我會告訴部落的孩子們,要一直很努力工作,努力學習。」

視夫3兒如己出 她獲選模範母親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02 02:07 聯合報 記者施鴻基/桃園報導


image
王珮(右三)雖非3個兒子的生母,卻以行動獲得認同。 記者施鴻基/攝影
分享52歲的王珮雖養育3個兒子,卻全非親生,她視如己出,還因此放棄生育自己的孩子,多年來以行動讓兒子們感受她的母愛,終獲認同,昨天獲桃園區模範母親表揚。
「雖然我們不是她生的,但她就是我們的媽媽!」么子呂沅潤說,生母在他小學3年級時因病過世,父親娶了現在的媽媽,「當時年紀小,一開始不能接受,但她用行動來感動我們!」

長子呂侑璁說,每當有人詢問媽媽「妳為什麼不自己生一個」,媽媽總是回答「我已經有3個好兒子了,不想再分心」,小時候不懂,長大後才知道這是一種犧牲。

他說,媽媽的手會過敏,而且有腕隧道症候群,為了家計卻長期當洗碗工,每天手既癢又痛,他們卻都不知情,直到今年初勸她退休,才發現她的手指已經萎縮,有時疼痛到難以安然入眠。

呂侑璁回憶說,媽媽不會騎機車或自行車,為了幫家裡省錢總是步行或搭公車,可是每當他們3兄弟要出門,都會拿錢給他們,勸他們搭計程車,理由是「比較安全、舒服也比較快」,兄弟們都看在眼裡。

「她真的為這家庭付出很多很多!」王珮丈夫呂慶豐說,結婚18年來,她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從沒讓他擔心過,對兒子們的照料更是無微不至,「我想即使是孩子們親生媽媽在世,做得也不會比她更好了。」

昨天王珮在家人簇擁下抵達會場,兒子們紛紛獻上花朵表達感謝,她眼眶微微泛淚卻始終維持笑容。

王珮說,能遇到現在的丈夫是她的幸運,3個兒子更是懂事孝順,「有了他們,這輩子已經滿足了」。

百漁民乘風破浪 比一支釣功夫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02 02:07 聯合報 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


image
桃園區漁會舉辦竹圍盃一支釣海釣比賽,漁民陳煥維(左二)釣到最大尾15.5台斤獲得冠軍。 記者曾增勳/攝影
分享桃園區漁會竹圍盃一支釣比賽,120位參賽漁民昨天開船出海,一人一釣竿比功夫,最後由新泰88號漁民陳煥維釣到最大尾15.5台斤,奪下冠軍獎稱霸漁民。
桃園區漁會主辦竹圍一支釣比賽已有10多年歷史,市長鄭文燦說,一支釣是很傳統、環保的活動,不會影響漁業生態,以後希望年輕人也來體驗漁業、喜歡海釣活動。

今年竹圍盃一支釣海釣比賽吸引漁民120人、共乘或單獨駕駛漁船出海比釣功,漁會總幹事陳義成說,一支釣比賽就是用一支釣竿,可結一個或數個釣鉤,看誰釣的魚最大尾,也是過去漁民維護漁業永續的方式。

漁民陳煥維駕駛上月才下水的新泰88號船出海,他說,參加一支釣比賽10多年,這次到大約20哩外的海上,頭一次釣到重達15.5台斤的大魚,很高興。

「鼓勵漁民參加一支釣當樂趣」,農業局長謝長勝說,一支釣比的是釣魚功夫,有別捕撈漁獲作業,會持續協助辦理,增添漁民生活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