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台瘋軌道 時機不佳風險高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5-02 02:45聯合報 吳健生/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教授(桃園市)


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以軌道建設最多、預算最高,也是地方諸侯搶破頭要分一...
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以軌道建設最多、預算最高,也是地方諸侯搶破頭要分一杯羹的目標。圖高雄輕軌。 聯合報資料照片
自行政院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來,其中投入經費最多且引起爭議最大的莫過於軌道建設計畫。
重大交通建設,都會先進行可行性評估。就技術面而言,目前軌道技術已臻成熟,唯一令人擔心的是,一次投入這麼多系統,各級政府或工營建業是否有能力來承擔。

就經濟面而言,考量的是成本效益是否符合投資報酬要求,而為使系統能夠永續發展,必須另外評估財務是否可行,亦即自償能力問題。由於前瞻軌道建設計畫投入的縣市大多財務狀況不佳,需要挹注大量的資金,所以引發極大的爭議。

就基隆與桃園而言,若以生活圈的角度,將其軌道系統納入大台北地區捷運系統的一環,或許還有存活的空間。然而就目前的氛圍來看,台北捷運公司不願接手機場捷運線,未來新北市亦將會有自營路線,整合之路談何容易。

最後談到環境面,軌道系統如果經營完善,能夠吸引一定的民眾棄汽機車而就軌道,會對環境帶來正面的效果。然而較為人詬病的是,體積龐大且運轉時會產生大量的振動與噪音,加上為求快速與低成本,多採高架方式興建,造成景觀上巨大的衝擊,以及街道兩邊民眾生活上的疏隔,鐵路高架或地下之爭即在於此。

其實重大交通基礎建設可以站在更上層的高度加以思維,賦予其國家長遠發展策略與振興經濟的重要意義,此次行政院採用「前瞻」二字即當含有此意。然而若欲講求前瞻與效率,且不拘泥於繁瑣的程序與評估,尚須具備很高的政治智慧,精準拿捏適當的推動時機。

當年經國先生決定推動十大建設,正值國家經濟發展起飛,但國庫仍十分拮据的時候。建設完成後,整個國家脫胎換骨,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不但時機拿捏相當精準,而且讓所有質疑的人封口。那句「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經典名言,至今仍為國人所津津樂道。

再以德國為例,自一九五○代經濟奇蹟以來,德國政府即著眼於國家長遠發展大計,不計代價持續投入大量經費建設交通。同樣因為掌握時機得宜,不但促成經濟的快速成長,便捷的交通更帶動了人口的分散,城市低密度的發展,進而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目前淡海輕軌的興建,不無此種供給導向的思維,提供淡海地區發展優質生活環境的契機。當年台北市若能優先發展捷運系統,而非高架道路,則今天城市的發展與風貌斷不致於此。

反觀現在的台灣,政府早已負債累累,經濟又停滯不前,絕對無法像德國政府般,持續以強大的財政力道支持軌道運輸的建設與發展。若要賴以形成一產業來帶動經濟發展,則無論是技術或規模又都不夠。換言之,不是軌道運輸不好,而是現在推動的時機不佳;貿然行之,風險極高。總之,軌道運輸便捷、舒適且可靠,但卻不是每個地方都享用得起。擇其優者而推之,才是正確的做法。何者為優,則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與說服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