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拚「功能」,拚「感覺」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5-13 03:03聯合報 王文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捷運公司管理的東區地下街因公告標案底價上漲,導致店租大漲、業者求去。 圖/本報系...
捷運公司管理的東區地下街因公告標案底價上漲,導致店租大漲、業者求去。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我喜歡台北捷運東區地下街,常跟我媽在裡面散步。夏天吹冷氣、冬天躲下雨,不必擔心紅綠燈和摩托車,很適合老人家。
最近散步時,發現整條街在整修。查了新聞,看到「漲租金」、「出走潮」的報導。

我可以想像店家的心情。走了這麼多年,看到大部分店內人不多,生意最好的是賣鍋貼的「八方雲集」。

為什麼這麼好的硬體建設、在這麼精華的地段,卻沒辦法讓店家賺錢?

我在紐約的「地下街」找到答案。

紐約地鐵「哥倫布圓環」站,在中央公園的西南角。

一年前,站內開了一條「地下街」。

從「功能」來說,紐約的地鐵或地下街,都比不上台北。

「哥倫布圓環」的地下街,改建自一段破舊的月台。長一百公尺、寬八公尺,只有卅九家店。

我們的東區地下街有七百廿五公尺。

但紐約有,我們沒有的,是「感覺」。

紐約刻意保留了舊月台的鐵柱、橫梁,但漆成現代的白色。不求新,但把老東西變時髦。

走道中央放了桌椅,歡迎民眾坐下來用餐。桌上和地上鋪著彩色瓷磚,彷彿在家裡。

中央流動性的攤位,有賣花、賣彩色餅乾、擦皮鞋、雷射紙雕、鐵絲雕塑、街頭藝人,氣氛像跳蚤市場。

不想坐在室內吃的人,買了食物,出站到旁邊的中央公園吃。午休時間,靠著中央公園的大樹、聞著草香、看著廣場上哥倫布的雕像,曬著春天的太陽。

紐約地下街刻意引進獨立小店,不走「八方雲集」這樣的連鎖。星巴克是唯一的名牌,其他大部分都是特色小店。

看了這些店,我突然有個想法:台北,或整個台灣,別拚「功能」,拚「感覺」。

功能當然重要。台北捷運的快速、乾淨,就是因為「功能」好。而且要不是它冬暖夏涼的功能,我也不會帶我媽在裡面散步。

但功能,是文明的基礎,而不是魅力。

功能好,只能吸引人「路過」,不會讓人「逗留」。

而且,功能太容易被複製、超前。如果台北的地標只是全世界最高的大樓,這種吸引力只能維持幾年。

就算不被別人超前,在本質上,幹嘛跟別人比高?比大?比新?比快?在這些方面,我們又沒有優勢。

台灣的優勢是人文、人情、品味、情調、態度。在這些優勢上順水推舟,把台灣經營成一個「有感覺」的地方。我們自己可以安身立命、觀光客會更想來。

走在紐約的地下街,我想家。不管紐約再怎麼先進、豐富,我不能跟我媽在這裡散步。為此,我想回家。

回家看東區地下街重新開幕。期待到時候,那條街,和我們經營城市的思維,都一起整修好了。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紐約﹒北捷﹒捷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