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廣設大學一樣 教授:高捷賠10年 彰捷也想跳坑?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28 03:11聯合報 楊智元/師大公領系助理教授(台北市)
高雄捷運去年首度不靠平準基金挹注就有7400萬元盈餘,首度轉虧為盈。圖/高雄捷運...
高雄捷運去年首度不靠平準基金挹注就有7400萬元盈餘,首度轉虧為盈。圖/高雄捷運公司提供
蔡總統宣布彰化要蓋捷運,各縣市都想要捷運或輕軌,除了原本的台北、高雄、桃園、台中外,現在又再加上台南、新竹、基隆、彰化,這發展與當年廣設大學政策如出一轍,但我們都知道這個結果就是如今的高教危機。
曾到訪台北的各地民眾,想必對台北捷運的便利與繁忙人潮,留下深刻印象,似乎有捷運就是時尚城市的代表。看著北捷的「便利」與「營利」,各地縣市首長也想依樣畫葫蘆。
但翻開北捷廿年來的營運歷程,儘管二○一六年平均運量已經超過每日二百萬人次,但北捷的「運輸本業」仍是「賠錢」的;若不是有廣告、租金等業外收入,光靠票價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應北捷營運費用。
大台北地區人口超過六五○萬,再加上到訪的觀光與商務旅客,才能創造出每日平均超過二百萬人次的運量。高雄市人口不到三百萬,高捷已經營運滿十年,本業還在賠錢,更不要說人口還不到一百卅萬的彰化縣了。如果未來地方人口還繼續成長也就罷了,但我們也都深刻感受到台灣少子化,不是嗎?
想透過「交通建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民眾,可能犯了簡化因果的謬誤。「交通建設」確實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但並非有了「交通建設」就能帶動「經濟發展」,勞動人口、產業環境、工作機會的搭配也是關鍵。如果只有交通建設卻沒有其他配套,恐怕最後淪為「蚊子車廂」。
公告版位
- Apr 28 Fri 2017 15:43
跟廣設大學一樣 教授:高捷賠10年 彰捷也想跳坑?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