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股市互通是旺台股的靈藥?
2015-04-28 02:27:4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股昨天盤中一度衝上萬點,再寫15年來新高價,主因是台股相對國際股市漲幅落後,尤其在大陸、香港股市今年來倍數大漲之後,台股顯得沉悶,上周在本報舉辦「三經論壇」中,與會大陸證監會、港交所領導人提到「滬台通」、「港台通」的話題,促使台股一吐悶氣,上演萬點行情。「滬台通」、「港台通」真能落實嗎?對台股是萬靈丹嗎?都值得探討。

香港股市今年來大漲,市值規模已達到5.12兆美元(160兆新台幣),超越日本股市4.99兆美元,成為全球市值規模第三大的股市。雖然比不上美國超大的24.86兆美元,或是已經快速成長到7.27兆美元的中國股市,但能超越經濟規模遠大於香港的日本、歐洲金融重鎮英國,可說是驚人的金融成就。

許多觀察家認為港股這種表現和去年11月中開通的「滬港通」有相當大的因果關係,由於「滬港通」允許雙方居民購買對方股票,導致大陸居民大量購買許多在滬港兩地上市,但在港股卻被低估價格的股票,導致港股今年來已大漲24%。市場上已經在預期,新加坡應該不會讓香港專美於前,大概很快就看到新股和中國股市掛鉤。

在這種氛圍下,不少人寄望台股應快速仿效香港和境外股市掛鉤,除了和新加坡、東京、倫敦儘速互通外,也要學香港和上海,甚至深圳互通,以將台股做大做強。我們當然也期望台股能做大做強,但更盼望主管機關在開放和其他股市「互通」時要步步為營,以免讓台股隨波逐流,成了全球化之下的祭品之一。

國際貨幣基金(IMF)日前公布最新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在亞洲四小龍中,以台灣的今年3.8%、明年4.1%最高,韓國今年3.3%、明年3.5%居次,新加坡今年3.0%、明年3.0%再次之,以香港的今年2.8%、明年3.1%居末。但是香港今年迄今的股市表現漲幅約24%卻在亞洲四小龍居首,領先韓國的11.4%、新加坡的8.3%、台灣的7.3%,這種股價和預期經濟表現脫鉤的現象令人擔憂。

然而,市面上卻認為香港恆生指數的本益比只有13倍,低於日股16倍和美國S&P 500的18倍;而且同時在滬港兩地上市的股票平均價格還有24%的價差,因此可以期待另一波約略16%的漲勢,讓港股從現在的28,400點在六月前上看32,000點,完全沒有居安思危的警惕。

事實上,香港股市和上海股市掛鉤之後,就會逐步讓港股和滬股融合,波動連結;雖然港民有機會直接購買優良的滬股,滬民也可以直接購買港股,但今後港股對滬股的波動將愈來愈沒有屏障,滬股波動將直接牽動港股。

中國股市以波動劇烈著稱,因為經常用政治手段解決經濟問題,因此快速讓港股和滬股掛鉤,是否會付出太大的代價,也許很快就會得到答案。特別是,北京的股市監管機構正在考慮大幅放寬「滬港通」的50萬人民幣門檻,若成真的話將造成港股未來更大風險,其實港府官員相當清楚這種風險,所以在雙方規劃「滬港通」時就堅持要有50萬人民幣的入市門檻。若未能擋住北京企圖以兩個股市快速掛鉤來加速人民幣國際化,以及能夠相對穩定滬股的企圖,但卻以港股為犧牲的話,港民在「樂極」之後「生悲」的景況應該已經不遠。

台灣股市要和新加坡掛鉤,基本上還可以承受,因為新加坡股市的市值規模只有台股六成左右,且股市監管也以嚴謹著稱,台股和星股掛鉤會有相互購買優良股票的優點,但比較不會付出波動擴大的代價。但如果要和其他股市掛鉤,其實都會衍生連帶波動的附帶效果,其成本效益需要仔細斟酌;萬不可為了衝刺市值或交易量,或者手續費、賦稅收入,就胡亂尋找對象相通。

金管會的許多開放觀念令人激賞,最近不少市場開放措施也普獲肯定;但和境外其他股市掛鉤的作法仍需步步斟酌,效益和風險兼顧,方能獲取全民最大福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