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止鳥居 走樣的日治遺址
2015-04-28 02:48:04 聯合報 記者王柔婷/汐止報導

汐止公園前有座顯眼的橘紅色鳥居,原為水泥材質原色,後來才塗色。 記者王柔婷/攝影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汐止區大同路二段、汐止公園前方有一座大型「鳥居」矗立在車水馬龍間,顯眼的橘紅色讓路過民眾難忘,此座鳥居10年前原面臨拆除危機,周遭的石燈籠已經移位,部分石像甚至遭人塗繪,原有的日式風貌已然走樣。
鳥居是日本神社的入口,又有「天門」、「神門」等多種名稱,主要用來區分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也代表神域的入口,可視為一種「門」。鳥居一般有兩根支柱,上面有兩道橫梁。


原放在後方的狛犬,目前移至忠順廟前方。 記者王柔婷/攝影
分享汐止公園前的鳥居原本搭配7座石燈籠與一對「狛犬」,民國93年為了配合大同路二段拓寬,公園橋上的石燈籠移至鳥居後方與汐止忠順廟前,互相對望的狛犬則被畫出雙眼「向外看」,變成台灣民間廟前的「石獅」。
歷史建築無法完整保存讓人惋惜,汐止鳥居日治時期位於汐止神社前方,神社原址是「御跡所」,滿清割讓台灣後日軍登陸,日本昭和天皇的弟弟能久親王曾在這裡住了一晚,於在民國26年興建「能久宮」汐止神社。

台灣光復後,汐止神社被拆,旁邊蓋了忠順廟,祭拜「保儀大夫」許遠,忠順廟的庭園內有一座石碑,上面刻著忠順廟3個大字,但仔細查看,大字下其實有難以辨識的「汐止神社」四字。

當地信望里里長楊順德說,這座鳥居下半部現今已被水泥覆蓋,大同路二段拓寬時,此處歷史遺跡的去留曾被炒的沸沸揚揚,有部分人士認為鳥居可能倒塌,建議拆除。

楊順德無奈表示,民國58年間,鳥居上方曾被加蓋廟宇牌樓十分突兀,而鳥居構造為混泥土,原本為白灰色,現今的橘紅色也是近年修建所塗,已與原樣貌相去甚遠。


imageimage

里長建議/串連各處遺跡 推文史之旅
2015-04-28 02:48:05 聯合報 記者王柔婷/汐止報導
汐止區信望里里長楊順德深耕在地文史發展,10年前汐止鳥居險遭拆除時,楊多次向政府喊話,說服市公所改變拆除態度,此外,他也常與鄰近學校合作,帶領學童走訪汐止長老教會、百年蘇厝等歷史遺跡。

研究汐止抗日民族運動、光復後歷史30餘年,楊順德熟悉汐止各處文史遺跡,擔任里長13年,楊也熱中於替民眾導覽在地歷史景觀,熱心為孩童規劃文史之旅。

楊順德說,台鐵汐止車站周遭200公尺以內是汐止早期最繁華的地帶,沿路可探索站前蘇厝、長老教會、汐止老街、媽祖廟、汐止公學校、福樂老唱片行等多景點,沿路走一圈約莫2至3小時。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型為「水返腳」教會,水返腳為汐止古地名,意為「潮漲至此地」,西元1890年,馬偕到水返腳修建該教會後以茲紀念,此處曾是汐止開設里民大會、舉辦活動、傳教、投票等擴散地。

楊順德說,汐止所留下的清朝建築不多,其中包括火車站前的蘇家古厝、汐止第一大廟媽祖廟,蘇家古厝是汐止保存最完整的2層樓洋房,為當時地方望族所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