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TPP效應 產業政策應有新思維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1-25 01:32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立即簽署行政命令宣告退出「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歐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立即簽署行政命令宣告退出「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這讓原來想藉加入TPP以「親美遠中」的蔡政府,在「拚經濟」上必須另起爐灶,但當前政府的「五加二」政策集中在有限的先進製造業,廣大的傳統產業難以普遍獲利;新南向政策即使有效推動,也難以在朝夕間獲致顯著成效,應另闢蹊徑突破現狀。
政府應以新思維制定產業政策,還是能為台灣經濟打開成長的活路。根據2013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和世界銀行的研究,降低服務業供應鏈的貿易障礙,包括市場進入、國境行政、運輸及通訊設施,以及商業環境等,所帶來的成長效益,會是去除關稅障礙所帶來效益的六倍之多;也就是撤除「服務貿易障礙」,可以為全球帶來5%的經濟成長,以及15%的貿易成長。
許多人不太瞭解,一個有效率服務業帶來的效益,並不限於服務本身的發展,而是會普遍嘉惠於製造業和農業。例如,一套涵蓋了廣大區域的無線移動通訊體系,不僅可以因使用人口眾多而對手機的需求量大增,促成手機製造和零件產業興盛,也可以因有效改善山坡地農業的聯繫狀況、有效使用農業勞動而顯著提升其勞動生產力。易言之,一個有效率的服務業,會讓製造業和農業的產值一起提高,促進整體的經濟成長。
然而,許多後進國家普遍認為,服務業是個「當地產業」,不像製造業可以生產後出口賺取外匯,就想保護服務業給本國企業。例如,台灣遲至1984年才開放麥當勞速食店進入,卻沒想到它雖然搶了一些本地的餐飲市場,卻帶動了台灣的飲食革命,讓餐飲業進入現代化的衛生和便利環境。台灣今天的連鎖餐飲業能夠欣欣向榮,甚至少數還輸出到東南亞及歐美,絕對和麥當勞進入台灣有關。但是,許多屬於服務業的市場,如法律、教育、醫療、金融、通訊、運輸,台灣還是保留著相當多的投資和貿易障礙,擋掉許多商機,也阻礙整體服務效能提升,限縮了經濟成長的空間。
影響服務品質或競爭力的政策,包括管制規範、貿易障礙,以及國內涉及人力資本、基礎設施、機構品質等。服務貿易的自由化,以及服務管制的改革,會顯著提升服務的品質,提高生活水準,進而吸引人才留駐,創造出更高的經濟生產。最近國發會提出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就是一個處理台灣個人賦稅偏高、影響雇用外國高階人才的重要法案。如果外國高級人才都不願意來台,當然就不會有外資會投資台灣,外人投資就會逐年下降。
台灣教育、醫療、法律等產業的長期保護,其實阻礙了高素質境外人才的流入。如果美國哈佛大學有個分校和醫院設在台灣,對台灣吸引國際高級人才、留住本國人才的效果會有多大?而如果耶魯、柏克萊等名校都在台設立分校呢?這其實就是新加坡的引才和留才重要策略。我們常說要自由化、國際化,但做的卻相當有限;即使馬前總統說「人才外流是國安問題」,也沒見前政府提出甚麼有效政策。
另外就是政府的決策和執行能力。台灣各種抗爭活動愈來愈多,顯示政府的政策設計能力,或調整政策能力逐漸滑落,這涉及「機構品質」的良莠,也就是公務員品質的問題;若「年金改革」過當,導致優良人才快速離開公部門,將造成政府更無能力調整政策,全島成為一個「抗議之島」,經濟嚴重受創。
最後,發展服務業需要人力,台灣的婦女勞動參與率約為50%,低於歐美先進國家約五到十個百分點;若能提供良好的家庭相關政策(如托嬰、長照),就能釋出大量婦女勞動力來支援服務業的發展。即使沒有TPP,產業政策的空間還大得很。
製造業﹒農業﹒TPP
公告版位
- Jan 25 Wed 2017 21:34
經濟/TPP效應 產業政策應有新思維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