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葉銀華/拚經濟優於稅改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11 03:28 聯合報 葉銀華


有關個人所得稅制的改革,這幾年一直成為評論的焦點,特別是股利、薪資所得,評論者呼籲政府應該減稅,藉以提高股市成交量與吸引人才;另外,為了執行長照政策,政府規畫提高遺贈稅與營業稅。一時之間,到底未來要加稅、減稅,實令人抓不著頭緒;進一步細究之後,又為政府未來的財政健全捏一把冷汗。

課稅是政府依法對人民財產的課取,由於台灣股市稅負有著國家財政健全的考量,因此改革股市稅制的建議,不能僅著眼於降低投資人交易成本,還需要更全面性的思維。

去年台灣修法刪除證所稅,接受目前證交稅率千分之三已經包含證交稅與設算式的證所稅。而財政健全方案有關股市稅制,主要是股利納入個人綜所稅課徵,以及將個人所得稅率最高級距,從四十%提高到四十五%、股利可扣抵稅額從完全扣抵降為一半扣抵。

以目前的稅制,個人所得稅率在卅%以上者,股利的實際稅率是比外資分離課稅廿%高,產生內外資不一致的批評,蔡總統也認為有檢討之必要。為了股市內外資一致,可採取股利採分離課稅,或者兩稅合一股利回到全額扣抵。然而評論者並未有詳細分析,證明股市成交量的下降,主要是來自於股市稅制!而個人綜合所得稅率在卅%、四十%與四十五%者,其對股市成交量的影響又是多大?

再者,若以股利分離課稅,稅率如外資的廿%,此將不利於廣大股民,因此市場建議是股利所得稅率最高為廿%。另外,有關股利可扣抵稅額的減半,應視為稅制優惠的縮減,而非增稅,況且過去股利可扣抵稅額為一百%,亦未達到提升投資意顧,縮減稅制優惠並非無立論基礎;況且目前國際潮流都是傾向兩稅合一之部分扣抵方式。

雖然今年政府財政有改善,但是上述兩項建議,皆使得國庫稅收大幅下降,採取任一項,國庫稅收每年損失數百億元。有誰能夠保證在採取上述兩項建議之一項,所增加股市成交量的稅收,足以彌補降稅造成的損失?

近來,又傳出為了吸引人才,有可能檢討薪資分離課稅,例如:最高稅率為卅五%,亦即薪資不納入個人綜合所得稅。此項建議除了會產生稅損外,還有可能會有將非薪資科目巧妙轉變成薪資科目,藉以降低個人稅負。

另外,新政府以提高遺贈稅、營業稅,做為長期照護的資金來源,每年約四百億。但是在台灣愈來愈多需要長照的民眾,此筆資金來源可以說相當不足;而且,遺贈稅率由十%提高至廿%,有可能受影響者會提早做避稅規畫,使稅收無法增加;屆時,只好再提高營業稅,將降低消費意願,損及經濟成長率,日本安倍政府可說是前車之鑑。

目前政府主要施政方針,應該是拚經濟、提高就業機會!在面對寬鬆貨幣政策已效果微小下,有建議政府應該採取加大政府公共建設支出與投資;然而此建議又勢必加大政府的財政負擔。

綜合而言,上述相關稅制改革建議,勢必產生稅損與政府負擔,而加大政府公共建設支出與投資又侵蝕財政健全度。到底政府要先拚經濟,還是要降稅或增加財政負擔,執政黨必須想清楚。(本文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薪資﹒證所稅﹒證交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