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何必批宋…政黨追求私利 謀求共善
2015-08-11 02:05:44 聯合報 胡祖慶/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台中市)
隨著宋楚瑜投入二O一六年總統選舉,社會出現各種正反意見。值得觀察的是,少見於西方民主國家的「誅心」老哏持續發燒,替台灣邁入審議式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努力投下陰影。在這方面,下述兩點最關緊要。

第一,批評者指責宋楚瑜不顧若干他們心目中的「更高價值」,營求政黨私利。這說法有時空錯置之感,類似說詞在美國要遠溯一七九七年華盛頓告別演說,提醒政黨是追求私利的派系(faction)。在法國,直到一九六九年辭去總統,戴高樂也對政黨抱持類似見解,並且終生不加入「任何」政黨。

華盛頓和戴高樂的態度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他們指責的政黨是所有政黨,不是這個或那個政黨。其次,即使他們對政黨抱持反感,仍然具備特定政黨傾向。華盛頓和聯邦派(Federalists)交好,戴高樂則被推為保守派政黨的精神領袖。

現代性的政黨理念始自英哲柏克(Edmund Burke),他指出政黨由具備相同理念的人們組成,黨員願意追隨「有識之士」,推動「福國利民」政策。由此觀之,宋楚瑜追求總統勝選,親民黨國會席次極大化,有什麼值得非議之處?其他政黨領袖哪一位不是追求相同目標?

第二,承接上述問題,我們不難看出英哲穆勒(John Stuart Mill)調和自利與共善,對於建構現代審議式民主而言至為重要。人追求自利(self- interest),原因在於不同的人有不同利益,人們必須包容他人自利,就如同當代思想家瓦徹(Michael Walzer)所說「差異讓寬容變得必須,寬容讓差異變得可能」。

如果有人自稱代表所有人利益,只有一種可能,就如同法哲盧梭所說,「當事人宣稱自己愛國家,愛世界,卻偷偷享受不愛任何人,只愛自己的快樂」。重點在於教育讓我們學會開明自利(enlightened self-interest),一方面尊重他人自利,另一方面謀求共善(common good)。

綜上所述,實行西方審議式民主的要旨如下,「如果我們自認尋求共善,就該承認別人也是如此,如果我們認為別人營求自利,就該承認自己也是如此」。台灣要進入審議式民主的更高境界,允宜從不質疑他人用心做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