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陸股納入MSCI對台股衝擊 不可小覷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2 04:1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A股能否納入明晟(MSCI)新興市場指數,年度評估結果即將於近期揭曉。由於MSCI指數是國際投資者參考使用最多的基準指數之一,有大量追蹤該指數的國際資金,其投資取向及決策的變化,都會影響全球投資者的操作策略,因而MSCI是否納入A股的決定,備受市場關注。

事實上,過去兩年A股曾兩度叩關MSCI股票指數,但都敗興而歸。去年6月,MSCI決定暫不納入的理由,主要是認為A股市場仍存在諸多問題有待改善,包括QFII等投資額度限制太多、資本匯入匯出不方便、資本利得稅不確定,以及QFII為客戶代持證券的法律地位不明確等。

今年A股試圖再度闖關,高盛、瑞銀等國際大投行以及國際機構投資者,都表達高度期待,因為過去一段時間,針對A股遭到詬病的一些問題,大陸監管當局確已做了很多努力加以改善,其進展獲得國際機構投資者的肯定。

的確,今年A股被納入MSCI股票指數的可能性比往年高,日前MSCI公布最新季度調整,大陸在全球新興市場、全球市場、亞洲除日本等三大指數之權重,都獲得調升,顯示MSCI相當重視大陸綜合經濟實力。更令人關注的是,幾乎同一時間,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在上海註冊投資公司,積極的布局行動引發市場揣測,被認為是MSCI納入A股即將實現的信號。

不過,MSCI公司對目前大陸自願停牌制度和反競爭條款相關規定仍有微詞,或將成為A股納入MSCI國際股指的新障礙。MSCI公司認為,停牌的任意性將妨礙市場正常交易秩序,從而造成流動性壓力,而反競爭條款中規定,所有與A股指數掛勾的金融產品,即便在國際市場,都需要在事前取得大陸證券交易所批准,這一條款在新興市場中絕無僅有。

此外,國際機構投資者還關切,QFII每日匯出資金總規模不得超過境內資金20%的規定,由「滬港通」日額度導致的潛在交易不確定性等,攸關資本流動性;而在QFII、RQFII制度下,基金經理申請到了額度,成為股票的名義持有者,投資者擔憂一旦該基金垮掉,投資權益將不保。大陸買賣股票實行實名制,實益擁有權究竟誰屬有待釐清,否則投資者的實際權利無法體現。

業界普遍認為,A股加入MSCI的經濟效應也不能過於樂觀,主要是因為初期配置的比例不高,約僅佔A股流通市值的5%,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僅1.1%;按此權重計算,多家機構推估會流入大陸資本市場的國際資金約在人民幣100億到200億元之間,相對於大陸股市動輒上萬億交易量的規模,額外增加流入大陸的資金顯得渺小。更何況A股納入MSCI股票指數,從做成決定到執行,還會有12個月的過渡期,而且成分股被納入將分階段,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按過去各國的經驗看,可能需要經歷數年,因此,短期內對大陸A股市場的直接影響應不會太大。

不過,長期而言,A股被納入MSCI的正面情緒,對大陸資本市場的影響深遠,不容忽視。由於全球有將近10兆美元的機構股票資產以MSCI指數為基準,尤其是一些跟蹤MSCI指數的被動資金。對大陸而言,或將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者,同時帶來更多的國際資金流入,將逐漸改變A股整體的投資生態,並擴大對大陸資本市場流動性的影響。

A股納入MSCI全球股指乃大勢所趨,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專家預計可能被納入指數的A股股票將超過400支。納入後,大陸在MSCI全球股指的權重將提升,並吸引國際投資者轉進陸股,對台灣資本市場造成的排擠作用勢所難免。上個月中,MSCI公布最新季度調整,大陸的權重上升,而台灣的權重則連續11年被調降,未來A股被納入MSCI後很有可能進一步下滑,台股面臨的邊緣化壓力有增無減,政府相關單位亟需提出未雨綢繆對策以為因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