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澳油槽 中油:3個月提改善計畫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2 05:14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蘇澳報導
南方澳漁港旁的中油儲油槽鄰近民宅,居民擔憂妨礙救災,地方人士昨天到場抗議要求遷移。 圖/蘇澳鎮公所提供
分享南方澳中油儲油槽因鄰近民宅,有部分設施占用地方道路用地,居民擔憂妨礙救災要求早日遷移,卻始終沒有結果,縣政府、地方代表昨天與業者達成協議,請中油3個月內提出改善計畫,否則居民不排除將發起抗議行動。
坐落於南方澳漁港旁的5座中油儲油槽,平時供應地方船隻及車輛油料補給,但因鄰近住宅區,距離民宅僅百米之隔,居民擔憂安危,長期以來表達不滿,縣府建設處承辦人、蘇澳鎮長陳金麟及縣議員陳正男等人昨天到場會勘,民眾激動大罵,「每天住在不定時炸彈旁!」
居民說,附近一處住宅幾個月前發生火警,因巷弄狹小,消防車無法進入,造成救災不易,引起人心惶惶;鎮公所未來擬拓寬該道路,且一併集中攤商,重新規劃設計消費市場。
一行人會勘時,發現其中3座儲油槽占用86號計畫道路,勢必影響道路拓寬,要求中油公司3個月內提出改善計畫配合遷移。
鎮長陳金麟表示,該儲油槽建於民國53年,經長年使用牆面均已龜裂,一旦發生危險波及附近民宅,後果不堪設想,加上現今交通便利性高,儲油槽相對需求性降低,應該另遷他處,以居民的生命安全為優先。
中油東區營運處副處長陳玉成表示,遷移需經過詳細的內部溝通與正式程序,但他們承諾對於地方公共建設需求,將會盡全力配合。
「如不改善將發動抗議!」陳正男說,居民忍受儲油槽多年,如果9月份限期到,中油公司仍沒提出具體的改善計畫,將會率領居民到中油公司門口抗議。
養雞吃雜草減成本 還年增30萬元產值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2 09:54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冬山報導
青年農夫游正福在柚子園放養雞鴨等家畜,採自然生態農法去除雜草,省去大量人力與化肥成本。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
宜蘭青年農夫游正福日前代表宜蘭參加農委會舉辦的「全國農場省工大作戰PK賽」,榮獲全國第三名,他將老一輩傳承的經驗加以改良,以大自然生態除蟲,栽種無毒文旦柚,不但減少管理成本,每年還能增加30萬元產值。
33歲游正福之前的工作是電子公司工程師,雖然擁有令人稱羨頭銜,但每天面對電腦的無力感,讓他不斷思索未來,7年前某次與長輩泡茶的機緣,讓他深刻體會到生活真諦,毅然放棄優渥高薪,回鄉承接父親的茶園和柚子園。
宜蘭青年農夫游正福(後)採大自然生態除蟲方式種植文旦柚,榮獲農委會全國省工比賽第三名。圖/冬山正福茶園提供
分享游正福展現工程師熱愛冒險的性格,不跟隨父親的慣行農法,自己嘗試無毒種植,一度引發家庭革命;兩年前他終於研發出「茶花綠茶」,安全無毒還可喝到整朵茶花,市場詢問度爆表,父親見他做得有聲有色,轉向支持。
游正福也注意到農業人力的凋零與欠缺,上周他參加農委會的省工比賽,針對農場勞動力老化及缺工問題,提出省工省力的改良研發成果,與來自全國的16組參賽者互相競技,勇奪第三名。
游正福說,他「以老創新」,想到以前雞吃蟲、蟲吃堆肥的方法,以一分地面積的柚子園做實驗,放養150隻雞鴨鵝,讓牠們吃雜草,省去每年約1萬元除草成本,雞每天製造堆肥、還會生蛋。
「雞吃蟲,找回食物真味!」游說,他的雞蛋有彈性、不易破,價格優於市價,平均每台斤100元,以每天10台斤產量來說,扣掉成本每年多出30萬元收入,雞活動的區塊經過翻耕,如種植蔬菜還能增加產值。
高架橋排水管砸落 竟積滿土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2 05:14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光華里長陳世豐發現積滿土泥,根本無法排水。 記者游明煌/攝影
分享中山高速公路出口29號高架橋下方光一路,昨橋面底部排水管疑因支架鬆脫,5公尺長排水管砸下,碎片散落一地。光華里長陳世豐發現積滿土泥,根本無法排水。市府工務處派人清除,懷疑是老舊造成。
住在附近的民進黨仁愛區黨部主任林俊學說,昨午近1時,他午睡突發被驚醒,聽到「砰!」一聲,跑出來看才發現馬路上有水管散落一地,還全都是土泥。
光華里長陳世豐獲報馬上趕到場,他先拿紐澤西護欄將道路封閉,避免人車經過時被砸,他通知警方與工務處人員前往處理。
他說,當時幸好沒有人車經過,但有1輛車被碎片砸到,如果是放學時,成功國小學童和接送的家長經過就很危險,要求市府儘速清除,並指裡面都是土泥,無法排水,應全面檢查排水管。
工務處指出,懷疑可能前天地震,加上固定支架老舊鬆脫,重車經過高架橋產生震動力,排水管才會掉落,已經清除,將派人全面巡檢,並請環保局清水管。
幼兒扮金猴 龍舟運金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2 05:14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冬山報導
小朋友參加創意龍舟競走比賽。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迎接端午節,冬山鄉幼兒園昨天舉辦「端午金猴運金粽」趣味活動,小朋友巧扮成小金猴,合力抬起高達130公分的「超級黃金粽」,並用水上龍舟運送金粽,象徵迎來福氣與好運。
為了讓小朋友了解各式節慶,冬山鄉立幼兒園常在特殊節日舉辦趣味活動,鼓勵學生從玩中學,今年園方除了承襲舉辦4年的水上龍舟,還與社區媽媽共同製作約130公分高的超級黃金粽,外表像是巨型甜粽,小朋友看了直呼「好想咬一口」。
園方表示,今年猴年,取幸運的諧音「金好運」讓大家扮成金猴,並將粽子變成金色的,象徵滿滿的福氣。
小朋友頭戴金猴帽,化身百隻小金猴,冬山鄉公所主秘黃田堯則頭戴金龍造型,帶領小朋友勇渡水池,大家乘著紙板做的龍舟,「嘿咻!嘿咻!」合力將超級黃金粽運送到對岸,玩得不亦樂乎。
園長陳文懿說,金粽的外層布袋由社區媽媽剪布裁縫費時一周才完成,裡面塞滿氣球,讓粽子看來福氣飽滿,方便小朋友搬運;除了大金粽,小朋友也活用平時課堂中學到的包粽技巧,自己親身體驗包粽子,感受濃濃的端午氣息。
永金一號橋下游 雜亂河岸變美麗水岸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2 05:14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宜蘭河永金一號橋下游的高灘地,原本有違規耕作,遇雨淹漫,經由水利署第一河川局整治,變成5.6公頃、約等於133座籃球場的水岸綠地,有步道、淺瀨、觀景看台,更有文化廣場,昨天上演歌仔戲,慶賀美麗新河岸的誕生。
水利署第一河川局成功在永金橋河段左右水岸的改善工程,正往下游再推進,這項公共工程去年即獲得經濟部公共工程優質獎、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金質獎水利類特優,囊括主辦、設計、監造等獎項,今年再獲中國工程師學會105年優良工程獎,第一河川局本月3日將接受頒獎表揚。
宜蘭河流貫員山鄉與宜蘭市,在兩地交界的永金一號橋、二號橋間的河段,屬中上游,經由第一河川局打造,在宜蘭河的左右岸設置駐車平台,採用自然取材的塊石做為階梯,除了觀景美化,還能節能減碳,減少使用鋼筋混凝土,並採用創新工法,施作透水步道,設置無障礙坡道,欄杆有設計感,細膩工程加入巧思,變成地方亮點。
第一河川局除了減災與防災外,還打造生活與休憩水岸,同時兼顧鄰近的宜蘭市思源里、員山鄉結頭份等社區需求與文化特色,其中附近的結頭份是歌仔戲發源地,第一河川局在水岸邊設文化廣場,思源里是昔日神風特攻隊的基地,融入機堡等意象;同時水岸設了環樹石憩區、淺瀨區、塊石觀景階梯,堤頂設置自行車駐車平台等設施,提供親水休憩、活動使用。
永金一號橋下游從雜亂河岸變成美麗水岸,經濟部水利署選為重要觀摩公共工程,昨天安排水利工程人員、認養機關、生態環境調查人員等參訪,頗受肯定。
「水岸文化廣場」成為結頭份社區演出的大自然舞台,昨天上演歌仔戲,採用古早味的本地歌仔形式,以4支粗竹圍成舞台,呈現歌仔戲的原味。
星期評論/縣長怒後 工業區旁哪時不臭?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2 05:14 聯合報 本報記者廖雅欣
日前周刊「宜蘭,你敢住嗎」系列報導,重批宜蘭空氣污染,縣長林聰賢少見的在臉書強力反駁;詳閱這篇報導,部分用詞確實過度,但龍德、利澤等工業區周邊居民長期飽受惡臭之苦也是事實,此事凸顯宜蘭對環境保護和監督仍有待努力,傳統工業要繼續發展,也要提升防污防塵設備。
從前縣長陳定南開始,宜蘭以「環保立縣」為目標,「青天計畫」對水泥廠開刀,反六輕、反火電,如今為了加強對水泥業者的管控,宜蘭發布全國最嚴格的標準,是第一個訂定「水泥業空氣汙染加嚴標準」的縣市,用比國家標準更嚴格行政手段進行管理。
但周刊使用「聞到臭味就知道宜蘭到了?」「宜蘭空氣比台北還髒?」等用詞,將工業區周邊的局部觀點,全都扣在整個宜蘭縣,報導對整體宜蘭形象並不公平。
但不可否認是,龍德、利澤工業區旁,夜半迎風傳來的臭味,4大水泥廠旁的落塵及使用廢燃劑的安全顧慮,的確存在,居民世代居住於此,當他們仰頭看到的是大煙囪,冒出不知對人體是否有害的氣體,吸進肺部的是帶著酸味的空氣,可以理解居民為何會認同周刊所使用的批判文字,一點也不在乎縣府要捍衛的宜蘭精神,因為他們只想擁有乾淨的家園。
宜蘭算是台灣的淨土,也是台灣環保與綠色家鄉的指標縣市,如同縣長林聰賢所言,環保是一場長期抗爭,這次的報導或許是一種轉機,鼓勵更多宜蘭人站出來,力挺縣府對抗各種環境污染,也期待傳統工業區的產業呼應政府和民意要求,更新設備,莫再與環境對抗。
自備器皿有優惠 環局到店鼓勵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2 05:14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花蓮一家冰果室鼓勵民眾自備外帶器皿,花蓮縣環保局副局長饒瑞玲(右)昨天到店給予鼓勵。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花蓮一家冰果室響應環保政策,鼓勵民眾自備外帶器皿,購買冰品可享優惠,冰店負責人創新研發「芒果青冰沙」口感獨特,特地公開製作方法,教導民眾DIY土芒果青,讓民眾可以在炎炎夏日也可在家享用消暑甜品。
壹玖叁冰果室負責人羅綺梅說,氣候不穩定造成水果產量減少、品質受影響,地球暖化已經漸漸影響到正常生活,盼大家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即日起顧客若自備環保器皿、不用免洗湯匙,結帳時可享減價優惠,透過小小力量,留給下一代更好環境。
縣環保局副局長饒瑞玲昨天到店家鼓勵,她說,環保局一直鼓勵民眾自備杯子,已有成效,希望大家一同為環保盡心力。
羅綺梅說,今年芒果價格因產量少,價格比往常貴2至3倍,土芒果青含有豐富維生素A、維生素C、礦物質等,在炎炎夏日飯後品嘗酸甜冰涼的芒果青,可以解渴、消暑,還能幫助消化。
領隊導遊培訓 認識最美臨港鐵路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2 05:06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神軌奇航~臨港線傳奇」昨天上午開訓。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縣文化局辦理「花蓮縣文化資產導遊領隊培訓」3天研習,「神軌奇航~臨港線傳奇」昨天上午9時在花蓮鐵道文化園區開訓,資深導遊、解說志工、觀光旅遊業者30餘人傾聽專家闡述鐵道傳奇,受益不淺。
值得一提是,受邀講師任職於交通科學技術博物館館長蘇昭旭,長期投入國內外鐵道研究,此次研習可說「畢其功於一役」,傾囊傳授、分析東線鐵道與國內外軌道的發展特色。
透過花蓮縣文化局接連舉辦的文資導遊領隊研習,翻轉文化資產的靜態印象,文化資產科長黃微鈞說,每個地區有形、無形的文化資產,以各種型態刻寫土地的動人過往,形塑現代的社會生活樣貌,令人感動。
以花蓮臨港鐵道為例,一條幾乎被遺忘的鐵道,卻曾是牽動日治時期花蓮港市的黃金路線,日治以來鋪設的3條臨港鐵路中,花蓮臨港鐵道可眺望太平洋,兼以山海簇擁和美崙溪的多樣地景,堪稱最美的臨港鐵路。
「神軌奇航」主持人東華大學副教授郭俊鱗說,從南濱到北濱臨港鐵道的開築,見證花蓮港街市的發展歷程,早期臨港線兼具客貨營運,便於一般民眾通勤,截然不同於高雄臨港線與基隆臨港線的貨運專屬性,以及大軌距的火車,實屬臺灣鐵道史上非常獨特的一頁。
邀請到的鐵道研究權威,除了蘇昭旭外,還有師大地理系教授洪致文、台鐵花蓮工務段長塗福卿、文史學者專家東華大學副教授潘繼道、文史工作者葉柏強等人,除了在舊鐵道出張所的歷史建築進行室內課程外,更安排戶外考察體驗,學員們不虛此行。
公告版位
- Jun 02 Thu 2016 01:42
基宜花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