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花大錢辦世大運 萬一「落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2 04:12 聯合報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


看到新聞裡柯市長信誓旦旦的表示世大運將如期舉行,但眼看距離明年開幕日期不到五百日,諸多軟硬體卻尚未到位。大巨蛋停工待決,整修的場館還在招標作業。四大標案只有開閉幕完成發包,而電視轉播、餐飲、資通訊等等都未搞定。其他如向企業的募資、志工的招募及培訓等等的進度都嚴重落後,讓人不禁懷疑明年八月世大運是否能如期登場?台灣是否會為活動「落漆」而貽笑國際?

二年前我就曾呼籲停辦世大運,或許當時會面臨一些罰則,但比起七零八落,草草就章地完成賽事,台灣或許還能維持顏面。

世大運從申辦開始就爭議不斷。這幾年隨著全球經濟不振,舉辦國際賽事已成了一筆極大的負擔,往往會引發國內的反彈。過去許多城市因舉辦奧運而瀕臨破產,例如一九七六年加拿大蒙特婁、一九八八年美國寧靜湖、一九九八年日本長野、二○○四年希臘雅典等,都面臨龐大的公債壓力。

主政者過分迷信國際賽事可能帶來的興盛與繁榮,卻未意識到本身的財政經濟及空間環境是否能負擔,往往會造成人民的怨懟。這幾年,許多國家及城市基於現實考量,紛紛放棄國際賽事舉辦權,如越南放棄了二○一九年亞洲運動會的主辦權、紐約市宣布不再申辦二○二四年奧運、瑞典斯德哥爾摩及波蘭的克拉科夫分別因為市議會反對及居民公投也都放棄二○二二年冬季奧運會的申辦等等。

台北這幾年舉辦了不少國際活動,二○○九年的聽障奧運會、二○一○年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均所費不貲,但台北在全球城市指數的排行榜中並沒有因此而躍進,反而名次滑落。就實質經濟效益而言,這兩個活動並無法如預期帶來觀光收益,以花博而言,一百三十多億的花費到底吸引了多少國際觀光客專程前來造訪,似乎並沒有好好檢討,現在每年還要花二十億做維修養護,堪稱是超大型錢坑。

世大運美其名只編列了一百九十餘億的預算,但實際上如果加上政府各級單位及民間所投入的成本,早已超過七百多億,更遑論為了興建場館等被破壞的環境及老樹等無形耗費。但這樣一個以大學生為主的運動會,雖號稱小奧運,但除了選手及相關人員,會有多少國際觀光客來台北觀看賽事?世大運落幕後,新建的設施是否又成蚊子館?未來又要花多少來維護設施?台北市的財政是否會更形惡化?是否會變相加重納稅人的負擔?這些都是所謂提高台灣能見度華麗面具下醜陋的真相。

或許現在要停辦世大運已不可能,只盼望未來的地方父母官別再追求虛華的名聲,以申辦國際活動來做為競選的支票。一個城市的偉大,在於其歷史內涵、文化深度、創新創意、市民涵養,必須要有長遠的規畫及系統化的發展。而要增加台灣的能見度,也不是靠炫目的活動,而是我們要先擁有實力,才能提升國際形象,國富民強後才能真正在國際上發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