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罐頭塔變垃圾? 苗栗市長發起「不送罐頭塔運動」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01 18:50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即時報導



苗栗市長邱炳坤歷經父親及胞弟喪禮,大量罐頭在喪禮結束後無處可去的困境,發起「不送罐頭塔運動」,苗栗縣政府民政處長彭基山贊同「不送罐頭塔運動」理念,認為罐頭塔不具禮儀意義且占空間,現在輓聯也都電子化。

不過有業者基於環保的潮流趨勢,近年來發展改良式環保罐頭塔,塔型紙材嵌入罐頭,滿足供需又環保。

邱炳坤說,11年前父親邱源忠及上周胞弟邱炳明的喪禮,收到許多罐頭塔,讓他銘感五內,喪禮結束罐頭無處可去,交給環保單位處理又傷腦筋,罐頭塔反而造成喪家困擾,環境負擔、資源浪費,他建議改以簡單奠儀或小束鮮花表達對往生者敬意。

苗栗市公所清潔隊經常收到喪家丟棄的罐頭,清潔隊長孫春明說,罐頭塔有些品牌較缺乏知名度,喪家及親友、鄰居沒有信心,加上罐頭塔在戶外日曬雨淋,又可能有保存期限考量,沒有人要的罐頭最後到清潔隊,只能壓擠出內容物後,再回收瓶罐處理。

至於台灣喪禮罐頭塔文化起源眾所紛云,中華民國葬儀商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葉文琪家族在苗栗四代經營殯葬業100多年,他表示,台灣早期農村物質匱乏,民眾致奠除了包奠儀外,有些會剪布釘上敬奠者的名字,後來逐漸演變成罐頭,罐頭塔是剪布的進化版。

「買派頭不是買實際罐頭」!地方民俗專家彭鈺明認為罐頭塔是面子文化,罐頭塔醒目,喪家有面子,敬奠者的名字也廣受喪家親友、鄰居注意,也成了地方首長、民意代表等人另類為民服務。

苗栗縣後龍鎮仁德醫護專科管理學校生命關懷事業科主任彭達能認為罐頭塔有互助精神,喪禮結束後,不僅供家屬食用,還可以分送,現在社會物資生活較充裕,罐頭塔失去實用性、人情性功能,僅有排場性,且罐頭可能沒人要,罐頭塔文化有改革的必要。
28
一些地方首長及民意代表慣用罐頭塔敬奠。圖/苗栗市公所提供
邱炳坤﹒奠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