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找吃喝玩樂 「新竹縣ing」報你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1 03:18 聯合報 記者莊旻靜/竹北報導


image
竹縣府機要張宜真(右)、綜合發展處長陳冠義(左)長期經營官方臉書,「新竹縣ing」擁有近8萬人氣、縣長「邱鏡淳」專頁有1.6萬人氣。 記者莊旻靜/攝影
分享新竹縣政府經營「新竹縣ing」粉絲專頁,延續「2013台灣燈會在新竹縣」高人氣,迄今擁有近8萬粉絲人數,經營團隊盼以「小成本、大製作」,行銷新竹縣。
縣府機要秘書張宜真與縣府綜合發展處長陳冠義化身「小編」,手機、平板不離身,隨時了解「新竹縣ing」粉絲狀況。陳冠義說,3年前舉辦台灣燈會,為帶給遊客、縣民最新資訊,開辦粉絲專頁,當時即擁有3、4萬粉絲,燈會結束後,轉型為「新竹縣ing」,成官方經營的粉絲專頁。

為避免爭議、政治性,「新竹縣ing」定調為「好吃、好玩盡在新竹」,以行銷為主、民生為輔,讓大眾能迅速得知停水、停電或活動快報、旅遊資訊,也宣傳鄉鎮市主辦活動,每日發布訊息,讓粉絲都能得知「現在進行式」的活動快報。

去年,縣府利用手機通訊軟體「Line」開辦「新竹縣ing」帳號。張宜真指出,在颱風資訊、停水、停電時,可即時透過「Line」,告訴縣民封橋、封路等資訊,截至今年2月,有一萬餘名「朋友」加入。

陳冠義表示,新竹縣鄰近新竹科學園區,縣內行動網路、寬頻涵蓋率高,民眾大多習慣以手機、電腦了解即時訊息,新竹縣參與國際智慧城市論壇評比,成為頂尖7個城市(Top 7)之一,論壇也將官方行銷城市的方式列入評比項目之一。

張宜真說,使用臉書、「Line」行銷,全由縣府同仁設想、製作,除維護管理費用外,「幾乎零成本」,包含行銷合興車站、竹東動漫園區、元宵燈會短影片,都自拍自剪,透過網路與科技,達到宣傳目的。

新竹縣另有「邱鏡淳」專頁,以政策發布為主,也會出現一些抨擊縣政、反映狀況的留言,縣府團隊視為「執政者看不到的盲點」,可以做為修正或執行的參考。

單車雙橫 15位小騎士準備好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1 03:19 聯合報 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


image
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15名院童,今天展開單車挑戰北橫、中橫的高難度行程,行前整裝待發。 記者曾增勳/攝影
分享桃園市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童15名小騎士,今天起展開挑戰北橫、中橫的雙橫單車行程,昨天行前整裝,院長林采潔說,這次小朋友上梨山、攻武嶺是高難度單車行,期待成功攻上武嶺完成心願,體驗實際探索學習。
財團法人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收容家庭變故的弱勢孩子35人,為激勵院生奮發向上,院方舉辦單車環島行,今年邁入第4年,由執行長曾文義帶領15名院生,今天起展開「挑戰雙橫、溫暖原鄉」的8天單車行。

林采潔表示,有別過去單車環島行,去年搭配交通工具展開單車環島,今年改為單車穿越北橫、中橫「雙橫」行程,從北橫、上梨山、攻武嶺走中橫,經中部返回,行程將參與偏遠社區募集發票、關懷獨居長者公益服務。

這次單車行比過去難度高,尤其武嶺高度3275公尺,是歷次最高難度單車行,林采潔說,小朋友為挑戰行程已經28次路訓,完成1320公里鐵馬訓練,透過這次單車行實際體驗多元學習探索、肯定自我價值。

就讀高中的隊長童童說,她已連續第4次參加,第一年訓練2個月就上路,因為過程很累,她每年都想退出,但每次路線不同、風景不同,又做公益,覺得「施比受有福」,也就年年參加,今年期待一口氣攻上武嶺。

讀國中的小僖說,他第二次參與單車環島,去年騎單車很累,但很好玩,今年單車挑戰行程覺得很值得,說不定一生只有這一次,他希望全程騎完,一次攻上武嶺。


15位229寶寶 「特別寶貝」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1 03:19 聯合報 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


image
4年一閏「229」,桃園市各大醫院出生的新生兒將「4年過一次生日」。 圖/聖保祿醫院提供
分享昨天為4年一閏的「229」日子,剛好是國際罕見病日,林口長庚、聖保祿、敏盛醫院及衛福部桃園醫院共有15名男女嬰兒出生,一名楊姓產婦因為胎位不正,選擇剖腹產下男嬰,她說,「229」4年一次,寶寶這天來到家庭、很特別。
「229」也是國際罕病日,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婦產科主任鄭博仁表示,229這個國際罕見病日每4年一次很特別,罕病發生率不分國界,呼籲政府、社會、財團捐助罕病藥物研發及預防新生兒發生罕見疾病。

在這個4年一次的「229」,新生兒每4年才過一次生日,在這個特殊日報到的「229寶寶」,桃園有12名男嬰及3名女嬰。

聖保祿醫院一名楊姓產婦因為胎位不正,原本計畫在兩天前剖腹生產,但卻延至昨天進行,順利生下3930公克的男嬰,母子均安,楊女與丈夫十分高興,她說,「229」4年一次,寶寶在這天降臨很特別。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一年只在元旦、雙十國慶日,提供產婦預約剖腹產,其他假日不提供預約剖腹產,除非是產婦緊急剖腹,今年「229寶寶」以自然產居多。

連假好天氣 北橫踏青去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1 03:19 聯合報 文/張雅婷


image
圖/張雅婷
分享趁著連假最後一天的好天氣,大家把握機會出門踏青,復興區北橫沿線的山林風光,成為休閒首選,有人賞櫻花、有人全家在草地上野餐、還有人在放風箏,盡情地在陽光山林裡度過悠閒的假日。


五穀國小通學道 客家文化風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1 03:19 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公館報導


image
五穀國小周邊施設不少客家文化景觀,校方希望「通學步道」連通,潛移默化學童。 記者范榮達/攝影
分享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願景在地」兩年多前體檢通學步道,「點名」五穀國小校門口有如停車場,校方突破困難,這學期終於打通校門北側,並將進一步連接南側,計畫加入當地老照片等元素,通學步道不只是通學步道,可以成時空走廊,兼具教育意義。
五穀國小校門口前,原先是大灌排水圳,營建署及客委會陸續投入數千萬元經費,改善美化景觀。聯合報系「願景在地」2013年檢視發現水圳加蓋後淪為停車場,常停滿了車輛,連學童行走的空間都沒有,引起縣府、鄉公所及校方等重視,這學期有具體進展。

校方不斷努力,溝通停車民眾的意見,這學期在校門口到北側校門,利用路障圍起1.5公尺寬的「通學步道」,很多家長及學童開心有安全的行走空間,校方計畫下一步希望鄉親支持,校門口南側也圍出「通學步道」,連通毗鄰的五穀、玉穀社區活動中心及福德祠、伏波廟。

「通學步道不只是通學步道!」校方表示,五穀國小通學步道不僅只供學童安全步行的空間,營建署及客委會當初施設的客家農耕生活系列圖、客家風情文化牆,及校園圍牆的公館鄉特產圖,並計畫向鄉親徵求老照片,打造通學步道成時光走廊,潛移默化深植學童對鄉土及文化情感。


輪胎廠保證不密煉 居民仍存疑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1 03:19 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


image

瑪克瑪輪胎公司昨天在設廠的南勢社區活動中心舉辦說明會,上百居民與會關心。 記者范榮達/攝影
分享瑪克瑪輪胎公司在苗栗市南勢里設廠案昨天說明會,廠方代表承諾製程產生最大汙染的密煉階段「我們不做,將來也不會做」,但與會群眾仍有疑慮,大聲反對設廠,雙方沒有共識,決議縣府環保局等相關單位審議後,有必要再辦理第二次說明會。
image
與會邱慶梅表達堅決反對的立場。 記者范榮達/攝影
分享瑪克瑪輪胎公司在苗栗市南勢里華煜紡織舊廠區近一萬六千坪土地籌設工廠,瑪克瑪昨天在南勢社區活動中心舉行說明會,社區居民上百人參加,開場瑪克瑪執行長張國聲為沒有溝通前即進行廠區整地工程道歉。
張國聲與瑪克瑪副總經理高永慷說,瑪克瑪選擇落腳南勢里,主要基於交通便利考量,距離台中港較近,且輪胎生產最大汙染的密煉階段,都在境外製造,半成品才進口,進行機械加工製程,此外,製程冷卻水全部回收再利用,瑪克瑪承諾現階段不做、將來苗栗廠區也不會有密煉製程,員工優先進用在地人。

苗栗市民代表古文欽、葉日弘、邱炳光等人先後發言,前南勢里長葉永正、邱慶梅等人表示,南勢里民被騙怕,瑪克瑪未說明就動工,輪胎屬高汙染產業,南勢里地勢又高,毗鄰新英國小等學校,如果發生汙染,後果不堪設想,他們堅決反對設輪胎廠。

一些居民並質疑環保單位無人與會,未等說明會結束,群眾陸續散去,列席的縣府工商發展處工商科長邱宏宬、縣議員邱鎮軍等人結論,瑪克瑪彙整居民意見,提具詳細說明給縣府,包括環保局等單位專業審議,若有必要會辦理第二次說明會。

中和國小迎70歲 募集老照片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1 03:19 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後龍報導


image
後龍鎮中和國小邁向70周年,校方正在募集老照片;50年代盛行頭蝨,校方當時替學生剃頭。 記者張裕珍/翻攝
分享後龍鎮中和國小今年邁入70周年,校方將在4月15、16日擴大辦理校慶,校長張茂富是校友,他歡迎學長姐、弟妹屆時都能「回娘家」,幫母校慶生。
中和國小是後龍最南端的小學,多年來栽培不少「校長級」校友,包括退休校長張榮輝、謝炳坤、胡應銘,現任校長徐文男、鄭淑珍,還有曾獲師鐸獎的新竹縣老師翁世雄等人,人才濟濟,張茂富是中和國小第卅六屆畢業生,回到母校服務意義別具,近年在他手中完成老舊校舍整建,新校舍帶來新氣象,師生活力十足。

今年是中和國小的第70年,校方從去年底開始籌備校慶,號召各屆校友組成校慶籌備會,敲定4月15、16日擴大舉辦校慶活動,目前正在募集校景老照片、各年代獎狀制服與團體照等,也公開徵求志工協助。

「以前暑假一到,一定要跑來學校玩捉迷藏!」畢業37年的校友黎福銀談起兒時回憶,仍歷歷在目,他笑說,住家離學校很近,「總是聽到敲鐘聲才來上學」,也記得校園內4棵老榕樹蓊鬱成蔭,是捉迷藏的最佳去處。

張茂富也回憶過往,中和國小過往學生有九成家中務農,栽種西瓜、番薯、花生或水稻,每逢寒暑假總得留在家中幫忙農務,也培養出學生吃苦耐勞性格,不少校友如宋茂發、張茂松當上企業董事,都是熱心回饋母校的典範。


1枝開花60朵 「一串櫻」驚豔!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1 03:18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image

新竹嫁接達人楊根棟將台灣山櫻與日本河津櫻嫁接,成功開出罕見「一串櫻」。 記者李青霖/攝影
分享新竹市新竹公園小山丘上的櫻花最近盛開,每株枝幹上密密地開滿粉紅櫻花,幾無間隔,讓賞櫻市民驚豔。這種新品櫻花,是擅長嫁接的園藝達人楊根棟以台灣山櫻為基木,嫁接日本河津櫻,成功開出罕見的「一串櫻」。
「算一算,1根枝幹開滿60朵以上的櫻花!」楊根棟說,這種大輪單瓣的花型,沒有山櫻花的濃豔,也比淡粉色的河津櫻花色濃些,很有看頭。

新竹公園內約有上千株櫻花,以河津櫻居多,還有富士櫻、八重櫻和楊貴妃等20多種。

image
「一串櫻」枝幹開滿櫻花,相當特別。 記者李青霖/攝影
分享
85歲的楊根棟十多歲就開始接觸園藝,也是養蘭專家,擅長嫁接技術;為讓一串櫻的新品種延續,他找來志工徐惟充等人,在公園一角闢了栽培苗圃,直接截新樹種的枝芽,種在地上,「已全部發芽」。

「這是櫻花新品種」他說,有人建議定名「風城之櫻」、「新竹櫻」或「竹塹櫻」,新竹市議員曾資程、李妍慧建議市府公開徵名。相關花訊可上新竹市賞花季粉絲專區(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city.18)查閱。

石和宮主神石人公 庇佑埔和村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1 03:18 聯合報 記者莊旻靜/新豐報導


新豐鄉埔和村過去舊地名為「石人頭」,當地有廟為石和宮,主祀石人公,神像即為石頭、石身,相傳百年前當地有石人,但頭、身遭雷擊而分散兩地,石身雖在,但頭部卻遲遲未出現,直到約30年前才「合體」,19年前建廟祭祀,石人公又稱文武帝君。

廟方表示,數百年前地方上即傳有石人公神話,30年前石身在現今廟址發現,但未發現石人公頭部,故設臨時廟址祭祀。後有建商在附近開挖石材,挖到極似頭形的石頭,曾想搬回家收藏,但車在路邊拋錨,想到可能是石頭,因而放置路邊竹林。

但即使如此,建商後續蓋房子不斷出現事故,建商因而到竹林石頭旁祭祀,才恢復正常生活。石身出土後,廟方及當地人士積極尋找頭部,甚至由當地李姓人家協助,挖地尋覓,但仍沒結果,且疑因動怒山神,致使李姓人家不順遂,開挖工作因而中斷。

廟方表示,後有信眾在臨時廟址發現看到石人公顯靈,清楚看見類似頭顱影像,還有研究員與記錄此事的民眾架設相機拍下顯靈照片。同時,竹林的女主人出現身體不適,告訴兒子「趕快送回石人公的頭」,初期兒子未理會,但母親症狀加重,他才在某夜以紅布包裹,將石頭送回。

隔日一早廟方人員發現紅布,經請池和宮乩身向池府王爺求證,再加上與顯靈照片相似,因此擇日重接石像,斷裂處也相吻合,因而建廟祭祀,成為現今石和公,又名「文武帝君」。

廟方表示,石和公靈驗,地方有名,每年中秋後一日,即為石人公誕辰,地方都繪祝賀,感謝石人公庇佑。

修半年了 拉拉山神木棧道走不過4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1 03:18 聯合報 記者張雅婷/桃園報導


image
桃園拉拉山神木區目前仍只開放到4號神木,不少民眾耗費時間上山,無法全線觀賞,覺得相當可惜。 記者張雅婷/攝影
分享桃園拉拉山森林遊樂園區內23棵神木一直是最大賣點,去年蘇迪勒風災後,造成木棧道毀損,至今已關閉半年,園區內的神木區只能參觀至四號,不少民眾覺得好不容易抵達神木區,卻只停留半小時就離開,相當可惜。
「以前全部走完可以排上半天的行程,現在只能帶客人參觀到四號神木」鍾姓民宿業者說,拉拉山引以為傲的神木區,去年風災後,過了半年仍未修復完成,由於拉拉山隸屬新竹林務局管轄,擔心「是否因為外縣市的景區,所以主管機關不太關心?」

桃園風管處表示,園區木棧道修復由新竹林務局發包,目前4至11號神木間的檜香步道整修預計6月完工,7月可望從12至18號神木單線來回,其中11號神木作為整條步道中的循環區域,12號至23號神木則為單線來回,由於山上施工不易,保護區內皆透過人工搬運與施作,也是造成修復較慢的主因。

桃園北橫風光,除了拉拉山、東眼山、小烏來等觀光景點外,復興區長曾志湘日前已至雪霧鬧部落開發新景點,雪霧鬧部落擁有多樣動植物,還可欣賞南插天山、盧培山,北插天山、卡保山等綿延成峰的風光,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生態步道建置,未來可望成為復興區深度生態旅遊的新選擇。


像拖把的「火把」 墓地滅火利器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1 03:18 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頭份報導

image

苗栗頭份消防分隊廢物利用自製火把,用於墓地打火。 記者張裕珍/攝影
分享元宵過後至清明節是掃墓旺季,苗栗縣政府消防局頭份消防分隊利用廢棄消防水帶,巧手再製傳統消防員常用的「火把」,搭配背負式手幫浦,成為墓地火警的打火利器。
頭份消防分隊長林國威說,轄內去年墓地火警70件,一天最多13件,打火弟兄疲於奔命,其中流東與老崎墓地偏遠,大車水線難挺進,靈機一動改採自製火把打火。

「早年消防員常用火把以撲打方式打火」,林國威說,過往幫浦等機械設備不足,但山林火警常是漫長火線,每人手持一支外型像拖把的「火把」,末端澆水採定點拍打火線,防止小火蔓延竄燒,有效控制火勢。

林國威說,去年墓地火警頻繁,水線難深入,分隊員今年自製10把傳統「火把」,將廢棄的消防水帶分割成一段段,綁在竹竿末端,以火把搭配背負式手幫浦滅火,今年228連假墓地火警中就展現成效。

消防局救災救護第三大隊長匡夢麟說,早年沒有水箱車及幫浦車,火把攜帶方便且為防火材質,是林地、墓地的打火利器;元宵節過後是客家人掃墓時節,縣消防局自2月27日起至4月5日清明節的假日編排墓地巡邏與警戒勤務,提供水源與水袋給掃墓民眾使用,呼籲民眾小心火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