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育帳戶提撥 也需兩代儲蓄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1 02:20 聯合報 彭懷真/幸福家庭協會理事長(台中市)


蔡英文提出為經濟弱勢兒童設立教育發展帳戶。幸福家庭協會執行「自立家庭脫貧」進入第五年,又承辦「韌力家庭扶助」及「身障信託」等方案,累積一些經驗,我針對經濟弱勢原因提供具體建議。

入不敷出是造成經濟弱勢的首要因素,爹娘的收入少又有需要花錢長大的孩子,因而陷入困境。但要已經捉襟見肘的父母再拿錢儲蓄是理想,不易全面實施。最好設法使兩代都有收入,自立家庭方案就是鼓勵兩代都工作且儲蓄,然後相對提撥。

理財能力不足是另一個原因,被倒會、被騙錢、加入老鼠會、做小生意血本無歸等情況普遍。連金融機構也欺壓可憐人,卡奴、購屋高利貸、借款創業利息沉重等,都導致貧困。最重要的協助是教育家長及子女謹慎理財。

疾病或身心障礙是第三個原因,治病費用驚人,健保提供的只是陽春麵,各種外加的都要大筆經費。身心障礙的父母就業不易、收入偏低,政府的福利也是陽春麵,子女當然輸在起跑點。身障福利與社會救助應合流,醫療與社會工作需整合。

偶發突發或壞習慣是第四大原因,父母短期失業、因案入獄、吸毒、酗酒等都不成為社會救助的理由,但都使家庭及子女陷入困境,家庭暴力或亂倫等更使家庭可能崩解,但與社會救助並未有效合作。

教育帳戶需長期儲蓄及提撥,但個人狀態持續變動、家庭與家戶狀況也在變化,各項福利與挹注難有一致且持續的標準,法令往往無法適時修正。這方面要靠戶政、財政與社政整合的機制,有效掌握家戶組成及財務的變動情形,適時調整。大數據應用普及,政府只要有心應可做到。

脫貧意願不足,習慣於福利依賴最為關鍵。我帶領的社工仔細盤點低收入戶可以得到的政府與民間資源,紛紛感慨自己不是低收入戶!各項脫貧方案成效有限,不想脫貧是主因。自立方案因為嚴謹要求,平均聯繫上一百個低收入戶,只有二十戶真正加入,加入後持續三年的大概是十七戶。已幫助持續參與的許多家戶改善生活,子女得到學士乃至碩士,無需依賴。

蔡英文所提教育帳戶,前提是政府經費足夠且家庭持續儲蓄,但放在時間長廊來看,變數太多。建議先集中幫助十五歲至十八歲的,子女須工讀才可領取每月六千多元的就學生活補助,兩代均需儲蓄及接受理財教育等課程。如此試辦三年,再按照成效,逐步下降年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