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起薪高低 誰說了才算?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1-15 03:33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針對「五缺」中的缺工問題,向上市櫃公司、國際級企業喊話,他認為起薪3萬元太低,應有調升空間。但是,工總理事長許勝雄回應,起薪3萬是高是低,要看各企業條件;商總理事長賴正鎰雖坦言起薪3萬太低,但也強調薪資應由市場決定。

賴揆上任後,立刻為公務員加薪3%,現在又向企業道德勸說加薪,因為他認為薪資和勞動條件是缺工、缺人才的重要原因,如果上市櫃公司、國際級企業率先提高起薪,對年輕人會有很大鼓勵,社會對產業發展也會有信心,否則,每次談到起薪,過去是22k,現在進步到28k,和國人期待還是有落差。

政治人物向企業喊話加薪,賴揆絶對不是第一個,前總統馬英九、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都有類似喊話;賴揆為公務員加薪,蔡英文總統也呼籲企業跟進。而賴揆喊話不單是説說而已,而且是有後續行動,如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在出席公開活動時表示,已委請證交所等單位規劃上市櫃公司揭露調薪案,等規劃出爐後就會開始實施。

換句話說,政府擬透過揭露上市櫃公司調薪狀況,造成業者間的示範效應,如果別家公司調薪,而你的公司不調,不僅有面子問題,而且好的人才可能被搶走,這會迫使原本沒調薪計畫的公司不得不跟進,從而帶動企業加薪風潮。但是,勞工薪資基本上是由勞動供給和勞動需求共同決定的,任何違反市場規律的政策指引或措施,最終都不可能產生實質效果。

譬如說,在景氣不好、企業不賺錢的時候,市場勞動供給遠超過需求,市場行情3萬起薪就僱得到人,企業就不可能用高過市場行情很多的薪資來僱人。反之,景氣熱絡、企業賺錢的時候,各行各業都在搶人,企業不調薪,員工就可能被挖走,薪資上漲是必然結果,不必政府插手。這種市場規律是最簡單的道理,政府該管的是怎麼樣促進投資,活絡景氣,營造出一個企業都要加薪搶工的大環境,而不用花心思在效果有限的道德勸說。

再如,過去十多年來,不論景氣好壞,國內實質薪資長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回2000年之前的水準,這種結構性的低薪現象,也是市場規律使然,因為台灣經濟成長模式過度依賴重視規模和效率的代工出口模式,多數出口廠商對勞工成本斤斤計較,當然就會拉低整體薪資水準。日前媒體報導,股王大立光在嘉義徵作業員,每月起薪只有2.6萬元,因而被網友酸爆。大立光隨後解釋加計加班及獎金,作業員平均月薪4.25~5.85萬元,相較市場行情,待遇不算差。但坦白講,依賴代工出口的經濟成長模式不作根本改變,提升薪資永遠只是一句口號而已。

還有一種理論,指國內勞動市場的勞資關係不對等,政府應該介入糾正市場失靈,提高基本工資就是一種積極手段。如南韓政府最近決定明年起最低工資調漲16.6%,勞工最低月薪約新台幣4.2萬元,比台灣足足高出一倍,因而有勞工團體呼籲台灣也應師法南韓,大幅提高基本工資。這種從勞工權益面來影響薪資的政策思維,近年逐漸受到重視,但台灣的問題在於,若改變不了計較勞工成本的經濟成長模式,提高基本工資必然會影響經濟成長及就業機會,倒過頭來反而壓低整體薪資水準。

所以,政府要改變勞工起薪乃至整體薪資偏低問題,必須從總體經濟、產業發展及勞工政策等作通盤考量,找出綜合性對策及長短期做法,重點是在改變勞動市場的結構,從勞動供需的調整來達到促進薪資成長目標。我們並不反對政府以道德勸說方式力促企業調薪,也相信多少會有一些短期效果,但是,整體薪資高低最終仍是要由市場來決定,不是政府、也不是企業説了算。

薪資﹒加薪﹒基本工資﹒賴清德﹒馬英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