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埋場已飽和 台灣快被垃圾淹沒了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27 12:48聯合晚報 記者周佑政/台北報導
目前各鄉鎮市的垃圾掩埋場及轉運站幾乎都可以看見壯觀的垃圾山。 報系資料照
台灣地狹人稠,垃圾處理不易,已面臨垃圾島的危機。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截至去年底,全國營運中的垃圾掩埋場容量,平均只剩12.04%,其中11處掩埋場已飽和。
由於新的垃圾處理設施興建計畫,面臨地方民眾抗爭、用地取得困難,及環境影響評估有疑慮,無法順利進行,預算中心建議政府盡速規劃垃圾處理政策。
台灣垃圾處理方式分為掩埋場及焚化廠,目前有378個掩埋場,營運中68處、已封閉81處、已復育196處、已停用及未使用33處,剩餘容量392萬9469立方公尺,剩餘率僅12.04%。
垃圾焚化廠方面,全國已興建26座可回收電能大型焚化廠,除雲林、台東廠因履約等爭議未啟動,其他24座已投入運轉。2016年24座焚化廠的設計處理量為899萬7250公噸,一般廢棄物及一般事業廢棄物進廠量,合計644萬1998公噸,平均運轉率84.5%。
預算中心指出,截至去年底,68處營運中的垃圾掩埋場,包括苗栗竹南、雲林荊桐、土庫及斗南等11處,已無剩餘容量。24座營運中垃圾焚化廠,19座廠齡超過15年,逾20年的有北市木柵、內湖,新北市新店、樹林,台中文山廠,多數垃圾焚化廠使用年限即將屆滿,亟需規劃長遠的垃圾處理政策。
此外,國內多個縣市相繼陷入垃圾處理危機,近十年間一般廢棄物進廠量降低、一般事業廢棄物上升,凸顯垃圾處理的區域合作機制有待改善。且垃圾焚化廠停爐次數漸增,部分焚化廠熱值過高,導致減損垃圾處理容量,焚化廠設施的運轉效能有待提升。
預算中心提醒政府,部分垃圾轉運設施低度運作,部分取消計畫、停止運作或變更用途,與原規劃差異大,顯示可行性評估不夠周延。此外,垃圾掩埋場活化的事前評估不夠周延,導致執行進度不佳,更衍生二次汙染疑慮及鄰避效應,都將影響預期效益。
北市木柵焚化廠與煙囪。 報系資料照
公告版位
- Aug 27 Sun 2017 23:41
糟!11處掩埋場已飽和 台灣快被垃圾淹沒了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