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時尚創意 斷層廿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27 02:14 聯合報 王福闓/中華整合行銷傳播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國際快時尚來台攻城掠地,對台灣時尚產業形成衝擊。圖為全亞洲最大H&M旗艦店,將在年底落腳西門町。 圖/H&M提供
筆者在高中時期,想做幾套合身有特色的制服,常跑西門町,同時也成了「小香港」、「西門新宿」的熟客;有時想買時尚雜誌、漫畫、模型,萬年則是最佳選擇。
用此開頭,原因很簡單,這近廿餘年,台灣口中的文創,到底怎麼了?

日本這次接棒奧運的表演,充滿創意和動漫人物,是文創產業的成功表現,引發討論;但若細看則會發現,幾乎都是廿、卅年前的知名作品,這幾年日本其實也面臨創新作品不易存活的問題。

廿、卅年不長不短,台灣這段時間因為業者的商業考量、政府政策的發展,以及學校教育的傾斜,導致環境不易孕育成功的本土漫畫家和作品。

很多人認為「宅」跟「時尚」無法連結,其實正好相反。從外國廣告海報便可發現,透過動漫傳遞的時尚訊息,常常更淺移默化影響閱聽眾,「美型男」、「時尚女」在諸多漫畫作品出現,當轉化成偶像劇、電影時,更成為當下時尚。

台灣的時尚創意產業,從根本斷層;諸多與時尚產業相關的大學專科科系,更可發現對於真實世界的不了解與斷層。

論時尚,日本的俐落、南韓的精緻、英國的優雅、義大利的正式、美國的創意…而台灣這廿、卅年的時尚到底發展成什麼?還是只是在隨波逐流下,成也五分埔、敗也五分埔?失去了原創,而稍具創意的卻過度溢價而曲高和寡。

筆者廿多年前為了買雙真皮尖頭鞋跑遍鞋店,除了舶來品幾乎沒有其他選擇,結果現在能選擇的品牌,還是日本和義大利等。若台灣本土品牌連最基本的消費市場,都不能支撐與滿足,又如何發展所謂「台灣的時尚」?

或許政治人物喜歡歸責前人,也沒有人願意去延續可能成功的政策;連城市行銷或舉辦運動會,都沒有智財權與品牌的概念。在教育面,博士們的專業與產業專家就是不同,若主管機關搞不清楚什麼是「務實」,那再多的數媒系還是只能當動漫大品的代工、再多的服設系也不容易建立出國際服裝品牌。

無止境地創造「日本風」農產品包裝,拍「韓風」偶像劇,改造老品牌有「吉祥物」的形象,並不是建立「台灣文創」的根本做法。

高手在民間,粉專幾十萬的插畫家有多少科班出身?穿出台灣時尚的達人又在哪?或許只有從「實務」取經,結合理論的紮實教育,或許會影響到下一個廿年的台灣文創吧!

文創產業﹒義大利﹒制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