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從陶百川到陳師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06 02:55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主張廢監察院卻又提名監委,名單多偏綠,引起「風骨」之議。最受側目的是陳師孟,他稱黨國餘毒仍肆虐司法體系,自己要用監察權掃除司法敗類。說得正氣凜然,其實他根本不了解監委的角色和功能。
要談監委風骨之典範,當首推陶百川。他是我國第一任監委,前後任監委達卅年,任內曾彈劾行政院長俞鴻鈞,調查二二八事件、雷震案、孫立人事件、美麗島事件及其他冤獄,無畏權勢,深受朝野推崇。一九七七年,陶百川為敦促當局改選萬年國會而堅辭監委。這和民進黨一面高喊廢監院、一面大肆派監委,是截然相左的對照。

監委的基本功能,在監督政府依法行政及公平執政,同時接受民眾陳情,以保障人權。從陶百川的例子看,監委毋須聽命於總統,更不是主政者的鬥爭工具,而是要防杜政府濫權。反觀陳師孟,卻以為執政者清除障礙自我定位,對監委的獨立和公正精神並不在意,卻偏激地向司法權示威叫囂。用這樣黨派意識鮮明的人出任監委,是在扭曲體制,羞辱人民。

蔡政府既要妖魔化監察院,又要搶地盤、塞人馬,這種「一邊嫌、一邊吃」的作法,除了「邪惡的美味」太難抗拒,真認為台灣不需要監察權了嗎?西方民主國家雖只有三權分立,但越來越多國家仿效瑞典設置了「議會監察使」,就是知道三權之不足。

從陶百川到陳師孟,除反映監察權之衰頹,也看到台灣民主的變調。

監察院﹒瑞典﹒人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