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促轉條例為禍遠大於不當黨產條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06 02:55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針對「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曾舉行公聽會,探討是否違憲等爭議。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屠惠剛/攝影
蔡英文總統在二二八宣布,將把《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列為優先法案,希本會期完成立法。以民進黨如今「完全執政」的形勢,實現此一宣示之難度不大;但此條例一旦通過,對台灣民主、法治和人權的傷害,勢必再往上提高一個層次。
立法院去年通過《不當黨產條例》時,即遭輿論批評有「違憲」之虞;其中明顯違背法理者,包括「有罪推定」、「追溯期過長」,以及「違反權力分立原則」等。綜觀《促轉條例》的內容,不僅上述三項違憲特徵齊備,且範圍更廣,主管機關的權力更大,罰則更嚴。這個為「促進轉型正義」而立的法律,恐將成為另一個「不正義」的代表作。

先看主管機關「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的職責,不僅涵蓋黨產會既有的「處理不當黨產」,還包括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當遺址,以及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促進社會和解等。甚至,末了還加了一條「其他轉型正義事項」。換句話說,此一法案給了促轉會包山包海的空白授權。

簡言之,「促轉會」要調查的,並不限於政黨,還包括所有被指涉「威權時期不正義」的機關、團體、事業和個人。光是為了取得必要的資料以供調查,此法即授予促轉會極大的強制力,可指揮憲警命令相關人物或機關配合,否則可處以徒刑。從黨產會「清查黨產」的前例看,這樣的規定未來勢必遭「顧立雄們」無限上綱地濫用,任意株連。任何被懷疑或遭檢舉、或與民進黨不同立場者,一旦被列為調查對象,光為提供相關資料,就將受到促轉會無盡的調查和騷擾。試問,這與民進黨過去口誅筆伐的「警總」何異?

《促轉條例》也明訂,要將所有「威權象徵」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以近來文化部劍指中正紀念堂的例子看,首當其衝的,就將是「去蔣化」。全國的地名、路名或各級學校,都難逃被「改名、移除」的命運。促轉會以一紙「調查」,即可指揮各級政府聽令;這樣的權力,大概只有納粹時期的蓋世太保能與之比擬了。

「促轉委員會」是任務編組,必須在三年內完成任務。但是,以該法所定義的威權時期長達四十六年來看,絕無可能對過去所有司法事件一一檢視、平反,因此,主要目標必定放在所謂的「追凶懲惡」上。以民進黨長期以來固定的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要期待它所組成的「促轉會」公正看待歷史,有可能嗎?因此,該法最後成為打擊異己、鞏固統治的工具,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蔡政府如此大費周章,先制訂不當黨產條例,又要促轉條例,說穿了就是為了政治目的。事實上,促進轉型正義最大的前提,是如何定義「正義」,這當然必須先摒除私利。但以目前一審通過的該法案看,是在全面否定國民黨統治,最大的獲益者當然是民進黨。在這種情況下,最後完成的,又將是誰的「轉型正義」?

《促轉條例》裡的幾個關鍵數字暗藏玄機:要求「二至三年」完成任務,這是對準「下次總統大選」的設計。調查的過程,國民黨以及其他「相關者」無論配合與否,都可一而再、再而三的干預騷擾。及至調查完成,正是大選前後,正好拿來造勢。這樣的手法,國人並不陌生。再從定義「威權」的起迄點來看,僅局限於國民黨統治時期,卻對日據時期的專制威權、不公不義不聞不問,即坐實所謂「促進轉型正義」確實具有針對性,所謂正義只是用來否定國民黨的工具。

作為一個因反威權而生的政黨,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卻假藉民主手段遂行威權、打擊政敵,令人寒心。若對民主法治仍有一絲起碼的尊重,蔡政府必須懸崖勒馬,不要再用濫權手段鞏固政權,否則民主的反噬必將提早到來。

轉型正義﹒民進黨﹒黨產﹒促轉條例﹒中正紀念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