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櫻爆開 陽明山粉嫩甦醒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6 08:31 聯合報 記者邱奕寧/台北報導


image


北市花卉試驗中心預估,目前昭和櫻已開8成,接下來有吉野櫻、山櫻花接力綻放,估計陽明山花鐘公園的櫻花在下周滿開。 記者邱奕寧/攝影
分享
今年冬天氣溫變化大,前陣子低溫,讓陽明山公園的220棵昭和櫻,花苞全被「凍住」,受到連日好天氣的影響,被凍住的花苞近來紛紛「爆開」,也讓陽明山公園粉色十足。花卉試驗中心表示,目前昭和櫻已開滿8成,接下來還有吉野櫻與山櫻花,預估即日起至下周都是最佳賞花期。

3月氣候乍暖還寒,原先陽明山的昭和櫻不敵極端氣候亂了花期,適逢昨太陽露臉,220棵昭和櫻接力「爆開」,花鐘廣場的櫻花,從原本的枯枝一片,變得粉紅嬌嫩,滿山的櫻花,也吸引許多民眾上山賞花。

花卉試驗中心主任張旃榕表示,今年櫻花季相較往年晚了一周左右,但昭和櫻已開滿8成、山櫻花也開了7成,吉野櫻較晚開,目前只有零星花朵,整體花況預計下週將達到巔峰,櫻花季20日落幕後,還有杜鵑與海芋接力綻放。

花鐘廣場前小溪潺潺,除了櫻花在高處盛開,公園內還有杜鵑、百合爭豔,幾近滿開的花況,讓陽明山昨一早湧入大批「尋花客」。為迎接花況爆量的首個周末,鄰近的湖田、湖山、陽明山與泉源國小學生到場演出,還有表演者換上和服,穿梭在櫻花樹間,盡顯異國風情。

image
花鐘公園現場有表演者身著和服,與後方櫻花搭配,盡顯異國風情。 記者邱奕寧/攝影
分享
沿著花鐘廣場往上走,還可見到零星的吉野櫻與較深色的山櫻花,從高處還可俯瞰花鐘廣場的櫻花林,昨天上午不到10點,就湧入數百名遊客賞花、野餐,讓現場洋溢濃濃的春日氣息。

由於賞花人潮眾多,張旃榕說,假日期間上山管制時段提早到上午7點,下山管制時段則為下午2點至6點;為了不讓塞車減少遊興,遊客可在捷運劍潭站、士林站、石牌站與北投站外轉乘免費賞花專車,或搭乘公車紅5與260路線公車。

6輛娃娃車迎娶 幼教師步紅毯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6 08:32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雲林報導


愛情長跑12年的雲林縣台西鄉旅外科技人吳明政和幼教老師洪采玲,童年相識,長大後又在異鄉的公車內巧緣相遇,進而譜出戀曲,兩人昨天步上紅毯,選擇新娘任教的幼兒園娃娃車當禮車,學童當花童,給自己一個載滿愛與幸福的娃娃車婚禮。

家住台西鄉的吳明政和四湖鄉的洪采玲,不曾同校,稱不上青梅竹馬,不過,小學曾在同一家補習班補習而相識,畢業後不曾見面,直到高中,兩人巧合都在嘉義讀書,有一天坐了同一班公車,二度巧遇,同車故友,話匣子一開,說個沒停,從此兩人交往,注定巧緣。

大學畢業後,吳明政考進南科,洪采玲考進幼兒園擔任教師,兩人共譜戀曲交往12年,相知相惜,決定在昨天踏上紅地毯共度一生。

「我們來一場最特別的娃娃車世紀婚禮吧!」為滿足一向熱愛孩子的老婆,吳明政選擇一個特別的婚禮,昨天上午6輛掛滿紅彩帶的娃娃車,意義遠勝過賓士或超跑,從台南出發到雲林,幾位洪采玲所教的小朋友也來當花童,滿載幸福的娃娃車列隊迎親,格外顯目。

「老師我愛您!」可愛小花童搶先向老師獻上祝福,新郎倌也跪地向新娘真情許諾,這對新人帶著滿滿幸福登上娃娃禮車,新娘說,她熱
愛幼教,用娃娃車當禮車更感幸福,一生難忘。

電塔穿農夫裝 屏東打卡新景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6 08:32 聯合報 記者林良齊/潮州報導


image
位於屏東潮州林後四林園區的農夫電塔十分吸睛,完工前便吸引不少遊客打卡。 記者林良齊/攝影
分享屏東林管處昨天在林後四林園區舉辦音樂會,歡慶全台第一座景觀鐵塔落成!林後四林園區內有4座電塔,常被民眾批評破壞景觀,台電與林務局溝通後,花費600萬重新搭建1座「農夫電塔」,意外成為遊客打卡新景點。
台電供電處處長蕭勝任說明,當初就是為了避免林後四林景觀遭破壞而建立景觀鐵塔,鐵塔以巴黎鐵塔造型為基底,農夫為設計理念,鐵塔上方特別設置太陽能板,除了節能,也讓鐵塔成為林後四林有趣的大型藝術作品。

電塔外型像戴著斗笠的農夫,2顆眼睛直視大武山、穿著蓑衣、揮舞雙手,身上彩繪著代表天空的藍色、紅藜的紅色、水稻的綠色及香蕉的黃色,有如農夫從高處欣賞園區。

屏東林管處副處長許碧如說,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是連結山域與平原的生態園區,園區內原有的一座高壓鐵塔經台電斥資改建後,成為全台第1座景觀鐵塔,是園區的新亮點,受到遊客喜愛。

林管處將向台電爭取把其餘3座電塔美化,台電也說將視遊客回饋與反應,考慮是否把其餘3座電塔重新規劃。


數十年廢老屋 木工班1年回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6 08:32 聯合報 記者劉星君/高雄報導


image


「河川」從廢棄老屋,歷時一年修復,打造為手作藝文空間。 記者劉星君/攝影
分享高市鼓山區河川街是早期自來水公司日式舊宿舍,荒廢數十年,產權易主後,打狗文史再興會社徵求屋主同意後整建修復,木工班歷時一年,恢復往昔樣貌,命名為「河川」,成為手作藝文空間,也是木工班成員實踐老屋修復的領域空間。
「河川」在鼓山區河川巷,負責規畫曾愉芬說,老屋荒廢數十年,當初要動手整建時,許多人不看好,如何讓宛若鬼屋般廢墟,回到昔日的風貌,成為一大考驗。

一年來,經歷過颱風、地震,參與修復第一屆木工班成員邱奕巽說,「河川」是原址重建修復,原本空間就不大,新運料運送現址,作業空間有限,「要迴轉,大家都要讓開」。

邱奕巽說,最早要克服天氣的變臉,有時一邊工作遇到下大雨,木頭被雨滴淋濕,心都涼了一半。修復時,曾有一片竹編泥牆,不斷吸水膨脹,突然崩落一小塊,又得從頭再補。

image
日式宿舍「河川」舊樣貌,空間宛若廢墟,木工班成員們穿梭其中修復。 圖/盧昱瑞提供
分享曾愉芬說,將屋內裝潢拆除,也花許多時間調查,選擇要用什麼樣方式修復,移除原本不屬於房子的部分,邀請澎湖木作匠師陳家耀參與,讓房屋沿用原本的卡榫。
「讓老房子用好的方式修復,傳承木工技術」曾愉芬說,木工班藉由身體力行,產生認同,進而有更深入的延續,修復「河川」過程,讓人難忘。


伏波將軍制煞 義子義女滿天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6 08:32 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


image


苗栗市橫車道伏波廟、福德廟毗鄰而居,是地方信仰中心,總統馬英九曾三度參拜。 記者范榮達/攝影
分享
image
苗栗市橫車道伏波廟、福德廟毗鄰而居,是地方信仰中心,總統馬英九曾三度參拜。 記者范榮達/攝影
分享伏波將軍(馬援)在民間宗教信仰有制煞作用,苗栗市及公館鄉各有一座伏波廟,巧合的是兩間都是毗鄰福德祠(廟)而居,而且都是地方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八月十三日扶波將軍聖誕前夕,祝壽的伏波將軍義子、義女絡繹不絕。
公館鄉五穀國小旁伏波廟相傳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苗栗市橫車道伏波廟則有近五十年歷史,兩地的緣由不同,公館鄉伏波廟奉祀神座僅有石牌碑文,橫車道伏波廟有神尊,兩地的義子、義女眾多,香火鼎盛,總統馬英九曾三度到橫車道伏波廟參拜。

地方人士指出,公館鄉伏波廟有一傳說,附近一帶早年開發時,漢人與盜匪時有糾葛,漢人蓋廟奉祀伏波將軍,以神威服膺盜賊;另一說是伏波廟附近荒蕪,小溪泛濫成災,時常淹沒農田,因此地方人奉祀伏波將軍「伏波」化解水患,目前伏波廟後方老榕樹成蔭,並規畫公園,不僅是地方信仰中心,也是居民休憩好去處。

至於橫車道伏波廟的歷史,前苗栗市義民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謝復海來台祖帶著伏波將軍令旗供拜,1968年北苗里田心伯公廟要改建時,在伏波將軍前擲筊杯,徵得同意後迎神像到伏波廟,伏波廟與福德廟(祠)毗鄰,場景與公館鄉伏波廟神似。

根據歷史記載,馬援是力助東漢光武帝中興的名將,受封伏波將軍,民間信仰小孩命中八字帶煞(帶弓帶箭),必須到伏波將軍前收箭保平安,制煞有一定科儀,必須上奏表章,才能成為伏波將軍的義子、義女。


他騎白馬迎親 她坐轎子出嫁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6 08:32 聯合報 記者吳政修/新營報導


image


新郎陳建佑穿長袍馬褂騎白馬迎娶新娘,新娘坐在轎子內,隊伍浩浩蕩蕩。 記者吳政修/攝影
分享
image
新郎陳建佑(右)與新娘曹雅婷(左)拜別曹的父母,曹雅婷不捨的哭了。 記者吳政修/攝影
分享新營區昨天有場別開生面的古早婚禮,新郎陳建佑穿長袍馬褂騎白馬,與8人大轎的迎親隊伍,走了2公里,迎娶著鳳冠霞披的新娘曹雅婷。兩人都說:「好幸福、好難忘。」
這對新人從幼稚園到國中,僅高中沒當同學,連大學也是同學,「真的是姻緣天註定」。新娘的父親曹常興說,陳建佑與媒人提親時,曾向女婿提及「我姊姊是坐轎子出嫁的」,陳就請人規畫古婚禮。

陳建佑住新營區育德七街,迎親隊伍上午8點出發,陳建佑騎白馬上,沿路吸引不少目光與恭喜聲,約8點半抵達新娘的住處。新娘的女同學拿出喇叭說,要新郎大聲喊「我愛曹雅婷」的聲音蓋過喇叭聲才能上樓,陳不斷大聲嘶叫,樓上新娘說:「聽到了」才通過考驗,也讓婚禮充滿趣味。

梅山老農愛揮毫 自學成書法家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6 08:32 聯合報 記者謝恩得/梅山報導


image
黃瑞霖(左)最感激太太一路支持陪伴。 記者謝恩得/攝影
分享梅山鄉偏鄉老農65歲黃瑞霖,自幼家境貧困,40歲時自學寫書法,自封「瑞峰老農」,梅山文教基金會昨天舉辦「庄腳人ㄟ書法名家收藏展」開幕茶會,展出黃瑞霖收藏的蔣青融等25位書法大師精品,他說,連老農都能展覽,「大家都是『大家』」,一定都能展出自己的作品。
黃瑞霖是嘉義縣書法學會發起人之一,他說,才疏學淺,還能有機會寫喜歡的書法,此生已心滿意足。茶會上,他致詞說,「大家來欣賞『大家』,大家都是『大家』,謝謝大家」

黃瑞霖出生在貧困的偏遠山區,父親和大哥又相繼過世,家裡更常面臨三餐不繼,他說,很感謝媽媽,那個年代還能讓他讀到小學,但畢業後即四處做農工,「中南部每一個山區我幾乎都去過」,砍木材、割竹筍,經常受傷,還曾被倒下的大木頭重擊頭部差點沒命。

黃瑞霖珍惜讀書的機會,第一天上書法課就很喜歡,小學曾參加全縣書法比賽得獎,後來因四處奔波謀生,沒機會再提筆。當兵有空閒寫信,他的家書都寫毛筆字,家人和親友看了都很稀奇,退伍後沒錢學書法,他拿破毛筆沾水,在回收的舊報紙上開始練字。

直到近40歲才努力書寫,但黃瑞霖不只是喜歡寫毛筆字,還會考查探究古人詩詞和好句子的意境,加上他艱苦歲月的歷練,書法體自成一格,他寫書法時不一定用那類的字體,而是看當時的情境,變成一幅幅如畫作的書法字。

他送友人的書法作品「平常心」,旁邊加上小字註解「愚只會畫符,這些符經聖賢勒令,非常靈驗,保證心平氣和」,他自稱的「畫符」如今成為各方喜歡收藏的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