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配額大陸電影 台灣困住自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6 04:27 聯合報 簡文政/世新大學經濟系教授(台北市)


賀歲台片《大尾鱸鰻2》上映首周創下全台一億七百萬票房佳績,再造紀錄;差不多時間上映的周星馳執導《美人魚》首周票房則達十八億人民幣。兩岸各具特色的電影若能在彼此地盤放映,想必是兩地觀眾福音,然台灣引進大陸電影年度配額是十部,《美人魚》沒有中籤,令台灣影迷大失所望。

配額制度(Tariff Rate Quotas, TRQ)是我國加入WTO之後,實施限制進口貨物數量的措施,是為兼顧保護國內電影產業及市場逐步開放的雙重需求而產生,此制度廣泛為會員國所採用。

在美商壓力下,我方早已在九○年代後逐步放寬對外片輸入拷貝及映演場所數的限制,並在正式加入WTO後全面取消對外片輸入拷貝數量之限制。

根據本人針對台灣加入WTO對票房衝擊的研究指出,每年本土票房減少估計達四.八九億台幣;不過對於個別電影的個體資料分析發現,在控制其他影響票房重要因素後,本土票房相對於外國票房會多出一千九百七十二萬至二千七百五十四萬台幣,顯示台灣人對本土電影的偏好有反映在票房之上。

大陸電影配額的由來,是在二○一○年ECFA早收清單中的協議,限制大陸電影一年僅能進口十部到台灣,大陸則開放台灣電影無限制配額進口。台灣電影產業人才濟濟,究竟政府為何還要採取如此的保護主義,是否又是政治或利益勾結下的政策次佳選擇,政府其實有必要討論並盡速調整。

根據美國大型娛樂媒體調查機構Rentrak Corporation資料,二○一五年中國市場總計為六十六.六七億美元,比去年暴增近五成,依目前增長速度來看,二○一七年中國很可能就會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台灣現在的布局將會成為關鍵,政府若不及早反應將會失去領先優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